【摘要】當今社會發展過程中,水利水電工程依然是極為關鍵的一部分,其作用極為突出,如滿足農業灌溉、發電、防洪等。為了提高水利工程的使用性、有效性,切實有效的做好水利水電工程項目的基礎施工工作就顯得尤為必要。而通過對以往水利水電工程項目落實實際情況的分析,確定基礎部分的施工容易出現一些問題,導致基礎部分的堅固性、穩定性不高,致使整個工程穩定性、堅固性及耐用性深受影響。對此,我們應當高度重視水利水電工程基礎部分,科學、合理的運用基礎處理施工技術,做好的基礎部分的設計與施工作業,為真正提高工程基礎施工質量奠定基礎。由此看來,水利水電工程基礎處理施工技術的有效應用具有較高的現實意義。本文分析了水利水電工程基礎處理施工技術。
【關鍵詞】水利水電;基礎;技術
水利水電工程是我國社會經濟建設的重點內容,其施工規模的龐大以及施工技術的復雜性,都決定了管理和控制水利水電工程的質量安全問題,將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水利水電工程的復雜性決定了建設這項工程項目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分別建設各個組成部分,其中基礎處理處理施技術就是水利水電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也是會對水利水電工程的質量安全產生重要影響的關鍵部分。
1、水利水電工程基礎施工特點
與一般建筑工程項目相比,水利水電工程在施工操作手段、施工環境及施工場地等方面上具有較大的差異性,這使得的此項工程基礎施工具有以下特點,即:(1)施工范圍大。水利水電工程建設的過程中涉及到水庫大壩、水電站、進水建筑、泄水建筑等子工程的建設的,這使得水利水利工程施工范圍較大。這也使其最基本的特點之一;(2)地形復雜。既然水利水電工程的是服務于農業、電力等領域的,所以為了滿足應用需求,一般會將水利水電工程設置在地形比較復雜的或水流湍急的位置;(3)施工技術類型較多。水利水電工程包含多項子工程,這使得其涉及的專業較多,需要結合工程實際情況,明確相關規定及施工要求,科學、合理的制定施工方案,慎重的選用施工技術,為有效的建成水利水電工程創造條件。這充分說明了水利水電工程還具有施工技術類型多的特點;(4)施工要求較為嚴格。作為我國基礎設施之一,水利水電工程具有多種作用,利于提高國民經濟。
2、水利水電工程常用的基礎處理施工技術
2.1錨固方法
在山區修建水利水電工程其難度遠遠超過其他地區,但在山區修建水利水電工程是地法避免的,此時就需要特定的基礎得理施工技術對地基進行處理,以保證水利水電工程的順利施工建設。在眾多基礎處理施工技術中,錨固法在這種情況下最常用于水利水電工程建設。這是因為錨固法能夠減少水利水電工程基礎建設的工程量,在山區修建水利水電工程時,采用錨固法來解決因山區地質因素造成的不良地基缺陷問題,能夠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錨固法就成為修建水利水電工程常用的基礎處理施工技術之一。
2.2灌漿技術
在水利水電工程建設過程中,多在巖溶地區選擇使用基礎灌漿技術。其中,在具備填充物的巖溶地區,需要充分結合該地區的地質特點來進行灌漿,這對基礎灌漿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常見的幾種灌漿方式為:(1)高壓灌漿。在巖溶地區建設水利水電工程時,以密實度為主的高壓灌漿法具有一定的可應用性,該方法在實際應用中,可使水泥在以條形方式滲入土壤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網狀結構,該結構穩定性、抗滑性較強,可避免地基出現滲漏、滲水等問題,同時也可為地基承受上部建筑物荷載提供有力條件,可有效滿足巖溶地區的水利水電建設需求。(2)高壓旋噴灌漿。在基礎灌漿過程中,該方法主要通過在機械鉆機的鉆頭頂部加入高壓噴嘴,利用高壓泵加壓的方法在深入地下的過程中將水泥噴出。在鉆探過程中,機械鉆機鉆頭可以改變原有的土層結構,通過攪拌的方式將水泥與土層混合,且隨著鉆頭的逐漸上提,在巖溶地區中能夠形成非常穩固的柱體,進而達到提高地基穩定性的目的。(3)深層巖溶地區的處理方式。在處理深層巖溶區的過程中,通常運用普通的基礎灌漿方法對巖溶區的周圍進行灌漿處理,以在深層巖溶區周圍形成較大的排擠壓力,在壓力的作用下,深層巖溶區周圍的水泥會與巖溶層內的其他物質進行混合與硬化,有利于提高地基穩定性。
2.3預應力管樁技術
預應力管樁技術在水利水電工程中的應用,很好的提高了基礎建設的質量,是有效保障水利水電工程質量安全的重要基礎處理技術。目前預應力管樁技術可詳細劃分為兩種技術,一種是先張法預應力管樁技術;另一種是后張法預應力管樁技術。這兩種預應力管樁技術能夠起到不同的作用,在水利水電工程施工建設過程中,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選擇。
2.4水泥土防滲技術
從施工目的的角度來說,在泥沙層中按一定的深度、尺度、提升度來控制壓入一定的水泥槳,可以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所以在水利水電工程基礎施工之中合理應用水泥土,利于提高工程基礎部分的強度和穩定度。另外,在具體進行水泥漿灌漿施工的過程中,要根據施工實際情況,對相關參數加以控制,標準化的施工。
2.5可液化土層的處理技術
施工中,在機械設備運動等振動力的作用下,會導致一些粘性差的土層水壓上升,其在不斷上升的過程中土層的抗剪強度會隨之下降,待下降至一定程度后,會導致地基出現滑動、沉陷等現象。處理方法為:施工前對出現液化現象可能性較大的土層進行明確,并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處理,再將防滲性和抗腐蝕性較好的材料放置在土層中,并對其進行夯實處理,同時土層四周利用混凝土建設圍墻,以起到阻止材料四周流動的作用;穿過可液化的土層設置砂樁或砂井。
3、結語
綜上所述,基礎處理技術在很大程度上會對水利水電工程施工的質量產生直接影響,在水利水電工程實際施工中,不同的基礎處理技術所使用的工程范圍、施工條件等也存在一定差異。因此,在具體施工中,需結合水利工程的施工特點、現場建設條件等進行基礎處理,以為水利水電工程的施工質量提供可靠保障。
參考文獻:
[1]李富.水利水電工程基礎處理施工技術探析[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6.
[2]吳尚平.水利水電工程基礎處理施工技術探析[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