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作者在分析了水利工程施工過程中,生態工程的環境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并有針對性的提出了解決問題的措施,希望能給同行提供參考。
【關鍵詞】水利工程;生態工程;環境問題
前言
十三五期間,提倡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水利工程作為民生工程,受到了很高的關注,不僅工程質量,還有施工中生態工程環境問題也是關注的重點。
近年經濟高速發展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當空氣質量下降、噪聲污染嚴重,水質也受影響等等,人們才意識到水利工程中的生態工程不但可以提高水質,還利于保護環境。本文通過生態工程理念找出并有效解決施工中的環境問題,以保證水利工程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生態效益,保進水利工程的蓬勃發展。
1、現有水利工程在施工中的環境問題
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大氣污染、水污染、固體垃圾污染、噪聲污染、光污染等。
1.1大氣污染:水利工程在建設的過程中,需要用到大量的生物、化學用品,物品的處理過程中一般采取的方式是直接燃燒,造成了大氣污染,二氧化硫及二氧化碳等廢氣含量提升較快。同時施工中,汽車運送工程材料,會有大量的尾氣產生,污染空氣質量。
1.2水污染:在工程進行的過程中,河流的流速會降低,重金屬沉淀,水質受到污染,同時還影響水流的自凈,河道在進行水利施工的同時會造成河道受阻,局部河流斷水,改變河流的水質、水溫、水循環、當地氣候等。嚴重的會引發地質災害。
1.3固體垃圾污染:工程建設單位為了縮短工期,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有時會忽略對固體垃圾的有效處理,建筑垃圾未及清理,堆積發酵或者在陽光的作用下,產生有害物質,對人或環境造萬威脅。
1.4噪聲污染:在施工建設中,大型機械設備會產生較大的超出人能承受的聲音,不但損害人的耳膜,聽力下降,出現幻聽,還會讓人們的情緒產生較大波動,損壞人體健康。
1.5光污染:一般水利工程建設工期較緊,采取晝夜施工,夜晚需要照明,在光照的情況下,影響了居民的正常休息,造成了光污染。
2.生態工程
生態工程概念的提出,體現了當今的發展,遵循自然界物質循環的規律,充分發揮資源的生產潛力,避免過度消耗自然資源,避免破壞水、大氣、土壤和生物資源。它是主要是指通過系統設計、調控和技術組裝,對已被破壞的生態環境進行修復、重建,對造成環境污染和破壞的傳統生產方式進行改善, 并提高生態系統的生產力,從而促進人類社會和自然環境的和諧發展。生態工程的優勢是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續等。在我國生態工程的建設過程中,仍舊以人為調控為主體,采用多層次、分級利用物質、能量、空間、時間;強調按照已經設定的預期目標,因地制宜地調整復合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調控生態系統內形成互利共生網絡;促進系統的良性循環,以達到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的統一。
作為新興學科,生態工程涵蓋了多種學科,例如,經濟學、系統學、工程學、生態學等,生態系統、生物群落、生物種群等,這些也是構成生態工程的主要部分。施工單位要想順利開展生態工程建設并有效運行,就要將生態學作為施工技術的指導原理。而生態工程所應遵循的原理有六個,分別是工程學、系統學、物質循環再生、物種多樣性、整體性、平衡與協調原理。
3. 解決水利工程施工中建設生態工程環境問題的措施
3.1 水利工程施工過程中的環境問題解決辦法
在經濟建設的過程中,水利工程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水電事業的發展、自然災害的預防都離不開它。但是,在水利工程施工過程中,也會破壞施工區域的生態環境,打破了該地區的生態平衡和穩定。基于此,在建設過程中,要注重生態保護,具體分析施工區域的生態環境,設計科學合理的施工方案,以期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與可持續發展,在進行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要明確保護環境的目標,同時配備專門的負責環境標準監督部門,專職人員,以保證施工期間符合環境標準,具體分析已經出現的環境問題,實施有效解決辦法,極大地保進生態化建設進程。
3.2 水利工程施工過程中的生態問題解決措施
水利工程建設中,需要截流蓄水控制水流,這樣會導致下游的水量減少,對生物的生存環境影響巨大,會導致該地區動物無法繼續洄游越冬、繁衍生息。所以在水利工程施工前,需要綜合考慮,避免出現環境污染現象,以達到對生態環境實施保護的目的。另外,工程廢水需要進行有效處理,以防止污染水質。一些在建設過程中修建的臨時工程,也會對生態環境產生不利影響,造成水土流失、河道堵塞、土地浪費等問題。施工現場 有大量的粉煤灰和水泥,會產生嚴重的粉塵污染,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施工過程中如果需要爆破,需要對產生的噪聲及爆破進行有效控制。還要對施工單位所屬人員進行安全教育,盡量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大型機械設備對人們生活會產生噪聲污染,施工單位應該將不影響人們休息作為施工的前提。
3.3 水利工程施工過程中的生態工程的防護
在水利工程施工過程中,施工單位首先要做到共生互補,不僅要注重水利工程的建設質量,還要提高對該地區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視度; 其次,施工單位在追求水利工程項目的經濟效益的同時,還要注重生態環境效益,只有實現了該工程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和諧統一,才能實現其社會效益; 最后,施工單位在工程建設過程中要對建筑材料進行循環再利用,這樣不僅可以有效地保護該地區的生態環境,還能全面提升水利工程的經濟效益。
結語
總而言之,水利工程施工中產生的污染已經超出了環境自凈能力范疇,實施生態工程建設,可以實現水利工程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因此需要遵循水利工程的生態工程原理,把環保落實到工程的每一個細節中,以促進我國水利工程生態化進程,使其在未來市場競爭中得到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郜文江,王煥芳. 水利工程施工時生態環境整治與保護[J]. 河南水
利與南水北調,2009:33~49.
[2]孟華鋒. 應用生態工程原理解決水利工程施工中的環境問題[J].
科協論壇(下半月),2007:9~17.
[3] 宋天輝.淺析水利工程施工中生態工程的環境措施[J].水
利科技與經濟,2011(7) : 11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