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任何企業自創立到發展、壯大的過程,都離不開融資。本文的主要目的通過了解企業在籌資方面面臨的困難、承受的風險,為企業提供更多的融資渠道,并有效控制融資風險。
【關鍵詞】融資;融資方式;風險;風險控制
一、融資方式
企業融資方式主要分為:股權融資、債務融資及商業信用融資。在實際操作上,因股權融資對企業條件要求高,且審批流程復雜,只有少數企業成功。債務融資相對股權融資限制少、速度快,因而適用范圍廣。商業信用融資存在于商品采購和銷售環節,這種方式最普遍,且債務方基本不承擔融資成本。
二、融資風險及產生根源
任何融資方式都有風險,企業只要融資就將承擔融資風險,融資風險具有強制性和時間性,不因國家宏觀政策及企業經營環境的變化而消失。企業通過合理安排融資方式和融資規模,將融資風險控制在可接受范圍之內。
(一)股權融資的風險
(1)前期精力和費用投入多、時間跨度長、成功的不確定性大。
(2)股票上市會增加公司被收購的風險。
(3)上市后面臨的監管嚴格,信息披露可能泄露商業秘密。股權融資的風險是固有風險,不因國家政策、經營業績、行業競爭的變化而變化。
(二)債務融資
通過負債籌集資金,主要是企業向銀行等金融機構借款而形成的融資。大多數企業都通過債務融資的方式籌集資金,具有普遍性。其產生的風險也更為企業所關注。
(1)融資規模風險。融資規模與風險成正比,企業融資規模越大,支付的固定利息費用越多,風險也就越大。
(2)融資結構風險。企業應合理安排長期借款和短期借款的比例,長期投資項目應使用長期借款;流動資金周轉應采取短期借款。如果融資的期限結構不合理,將短期借款投到長期投資項目,可能因后續資金不足,導致長期投資項目失敗最終引發企業破產;相反,如果將長期借款用于流動資金周轉,則增加企業的資金成本。
(3)國家宏觀政策風險。企業能否獲得銀行貸款,除自身經營狀況符合銀行的信貸條件外,更取決于國家金融宏觀政策。如果企業處于國家鼓勵發展的行業,則不但容易獲得銀行的信貸支持,更可以享受利率或其他優惠;而如果企業處于國家限制發展的行業,則獲得銀行的信貸支持的難度加大,成本上升。
(4)行業競爭風險。當企業所處的行業競爭性不強,則行業整體的利潤率較高,企業償還到期債務的能力較強;反之,當企業所處的行業競爭激烈,企業之間為爭奪市場打價格戰,則行業整體的利潤率較低,企業償還到期債務的能力減弱,甚至不能償還到期債務。
(三)商業信用融資
指在商品交易中由于延期付款或預收貨款所形成的企業間的借貸關系,這種商業信用運用廣泛,在短期負債融資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商業信用融資的風險相對較小,其風險點在于是否因享受信用而喪失價格優惠;同時要關注信用期限,不能因信用期限太長而失去與對方的長期友好合作關系。
三、融資風險的控制
企業的融資風險可以被降低,但不能完全被消除。企業根據自身規模、經營狀況、資本結構及國家宏觀政策、行業性質等,通過采取適當措施,可以將融資風險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圍內。
(1)慎重選擇股權融資。一旦決定實行股權融資,就必須一往無前,確保成功。現在國家鼓勵企業采取股權融資方式籌集資金,企業應把握有利時機,從市場融資后將企業做強做大。
(2)合理安排債務融資的籌資結構。根據企業具體資金需求,確定采取何種借款方式。對于建設周期長、投資金額大的項目投資,應申請長期項目借款;經營性流動資金周轉或季節性資金需求,應申請短期借款。項目的期限和借款期限不能錯配,否則將造成資金鏈斷裂或融資成本增加的風險。
(3)充分利用國家政策。企業的經營與發展和國家的宏觀政策密切相關,凡是能認真研究和利用國家政策的企業,都是發展快、效益好的企業。當前國家鼓勵有條件的企業發行企業長期債券,來籌集長期建設項目資金或調整現有的融資結構。
四、結束語
企業可以采取多種方式融資,以滿足企業對資金的需求。不同的融資方式,其對應的融資風險不同。樹立“現金為王”的理念,合理安排融資方式、融資規模及結構,當國家實施穩健的貨幣金融政策或企業經營狀況不佳時,企業應以多承擔部分資金成本為代價,也要確保有足夠的現金流,以維持企業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6年.第1版
【2】財政部會計司編寫組.《企業會計準則講解》[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