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涉河建設項目在不斷地增加,跨河橋梁、輸電線路和穿河管道等大型基礎設施項目陸續上馬,使涉河建設項目成為水利工作的重點工作。如何保證項目的順利開展又要保障河流流域的居民和公共安全是本文研究的主要課題。
【關鍵詞】工程項目;問題;原因分析,措施
泗河是南四湖湖東地區最大的山洪河道,河流全長159km,流域面積達到2357km2,關系到濟寧地區七個縣市區、37個鄉鎮、1514個行政村、211.8 萬畝耕地和 200多萬人的安全,是濟寧地區經濟最具活力的區域。
一、涉河建設項目現狀
十二五期間,濟寧基礎建設項目當中多項涉泗河的進行了實施,其中涉及央企、國防和國道等大型項目,涉及省市重點項目以及縣鄉中小型項目,管理主體較為復雜。在涉河項目管理中,集中的問題主要表現在施工圍堰拆除不徹底、灘地內不同程度的棄土堆積物、堤防防汛道路不能恢復原樣等,有的建設項目對河道行洪及河勢穩定造成不利影響。
一)未批先建
這其中一般是基層地方政府主導的一些項目,由于這些項目資金有限,沒有規劃隨意性強,在設計上很不完善,對相關的水保、防洪專項設計不夠完備,甚至缺失,項目實施過程中對河道的擾動大,甚至破壞河岸或堤防。這種項目管理難度最大,是重點監督對象。
二)邊批邊建
主要是大型的工程項目,這些項目基本建設程序比較完備,各項設計也比較齊全,但往往在實施過程中臨時工程變化比較大,而恰恰是各種臨時工程對河道的影響比較大,這種變化對水保和防洪的專項評價影響不能及時報批,給管理帶來一定的難度。
三)批后亂建
不按防洪評價實施,達不到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驗收的要求,在河道中遺留一些阻水障礙,甚至影響水流的行洪路徑,給河道管理和防洪帶來隱患。
二、涉河建設項目需要采取的管理措施
一)做好導流排水
涉泗河建設項目基本上都涉及導流排水,在上下游搭建擋水圍堰,在灘地開挖導流溝。在管理中重點需要做好以下幾點:
1、導流溝的位置要選取在灘地寬闊位置,距離河岸與內堤腳不少于30m,以減小對河岸和堤防的潛在影響。
2、加強導流的日常巡查,由于泗河沿岸土質以粉細壤土為主,極易沖刷,一旦發現導流溝岸沖刷坍塌,要及時采取拋投砂袋等方式進行恢復和保護。
3、導流溝恢復,在開挖導流溝時,開挖土方要就近堆放,以便于回填。導流溝的出入水口 10m 范圍內采取分層碾壓恢復,以確保河岸的沖刷穩定。
二)加強河堤河岸進行護砌加固
施工過程由于大型施工機械和車輛的出入,對河岸、堤防或多或少產生擾動影響,特別是對河岸擾動產生變化,河道行洪時會對河岸造成沖刷,甚至大面積河岸坍塌,對河道工程和防汛安全形成威脅,對河勢影響處需要采取以下措施防護:
1、對河流沖刷部位,以及建筑物基礎部位,要恢復原斷面,并進行砌石防護,砌石可采用漿砌或干砌,既要保護河岸,又要減小對涉河建筑物的沖刷。
2、其他部位,在恢復斷面的基礎上,可在岸腳處拋填亂石或混凝土塊進行護腳。
三)施工結束對堤防要及時恢復
為方便進出河道,特別是重型車輛,會采取切開堤防形成臨時便道。工程結束后就涉及堤防恢復問題,要嚴格按照原堤防碾壓標準分層填筑,并做好新老堤防之間的臺階接合處理,防護措施主要有:
1、嚴格按規范要求的壓實標準對堤防進行恢復,重點關注填料質量、鋪土厚度、碾壓遍數等指標,并做好壓實度測量,確保新筑堤防的標準不低于原標準。
2、做好新老堤防的接合處理,在老堤上分層開挖臺階,臺階長度不低于1m,防止新老堤之間出現人為滑動面。
3、對占用堤防道路的建設項目,要在堤外修筑永久道路,以連接上下游防汛道路,確保防汛道路暢通。連接道路一般采用水泥鋪筑,上下堤防馬道的坡度不得陡于 1∶10,水泥道路在堤頂上下游延伸不少于 10m。
三、涉河建設項目的非工程管理措施
由于泗河戰線比較長,很多涉河項目未經水利行政主管部門批準就開工建設,給管理工作帶來較大的被動。這就需要基層站所就需要加強日常巡查,發現涉河項目沒有水行政主管部門的防洪評價批文,要立即時向主管部門匯報,并下達《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通知書》,告知實施方辦理水行政主管部門的審批內容和程序,及時辦理防洪評價的評審和報批。
一)實施前的管理
項目實施前,以防洪評價為起點,針對項目的設計內容,重點關注臨時工程,主要有:
(1)仔細研究項目的防洪評價,掌握與防洪有關的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對項目監管形成初步輪廓。
(2) 成立由工程技術人員為骨干、管理人員為支撐的項目監管小組,并將責任落實到人。并建立項目監管臺賬,根據項目特點制定監管細則及計劃,要保證每天管理人員到現場巡查,掌握工程進度。
(3)要求建設單位簽訂承諾書,嚴格按照設計要求進行施工,接受河道管理單位的監督,嚴格執行水利方面有關規范、要求,并根據場地情況收取一定數額的保證金,以確保施工單位將施工產生的廢棄物、阻礙物清理徹底。
二)實施中的管理
項目實施過程中,監管小組要按照監管計劃和職責積極開展工作,掌握工程進度,發現問題及時通知業主和項目實施單位。
(1)為確保管理主動,積極與業主溝通,并參加項目工地第一次會議,與參建各方建立聯系。
(2)根據監管計劃,定期對項目區進行巡查,并填寫巡查日志和監管日志。
(3)發現問題及時與業主和項目實施方溝通,并上報主管單位,跟蹤落實處理措施,確保問題解決。
(4)對需要跨汛的項目,要督促各參建方制定度汛方案,并將度汛方案報主管部門審批備案。如遇強降雨及上游水庫放水,要提前告知參建方以提前應對。
三)實施后的管理
項目完成后,要督促實施方對場地進行清理,并對河岸和堤防的恢復情況進行全面評價,在驗收會議上提出意見。將項目的監督日志整理匯總,形成監督檔案報主管部門留存。
四、結語
目前泗河正在實施綜合開發,河道變化劇烈,涉河項目管理應采用動態管理的模式,積極探索新方法和新措施,確保河道安全運行。需要通過對涉河建設項目的工程管理措施和非工程管理措施實施全方位控制,把涉河項目對泗河的防洪影響降至最低,以保證泗河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