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師名片
王學東,中學語文高級教師,全國德育科研先進工作者,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班主任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北京市優秀教師,北京市“紫禁杯”優秀班主任,北京市語文骨干教師,區語文學科帶頭人。現任北京市第八十中學黨總支委員,高三年級組組長。探索德育課堂16字新模式:提出問題、展開討論、規范認識、行為實踐。整體設計高中三年系列主題教育活動,構建《高中三年系列主題班會流程》《高中三年系列家長會流程》。曾在2012年10月26日做題為“守望精彩明天”的班主任工作展示,出版教育教學專著《千江有水千江月》。
尊重人的天性,喚醒生命潛能;
護養個性品格,激發成長動力;
促進自主發展,成就獨特明天。
工作室立足于北京市示范高中北京市第八十中學及八十中教育聯盟體、日壇中學,同時輻射朝陽區區級重點清華大學附屬中學朝陽學校、北師大附中朝陽學校、華中師大附中朝陽學校、二外附中的班主任骨干教師的專業成長。并根據成員各自特點,提出發展性的定位建議,建立導、幫、帶的開放型研究模式,進一步提升優秀班主任的專業技能和素養,培養一支團隊和諧、業務扎實、理論過硬、善于反思、不斷創新的班主任隊伍。
“溫馨德育、花木蔥蘢”王學東班主任工作室核心成員趙修瑞、國佳、吳丹班主任特色展示活動在北京市第八十中學召開。北京市教委基教一處副處長王蕤、北京市朝陽區教工委副書記董健等領導專家出席活動,外區縣中教科領導、德育干部、班主任代表,朝陽區各中學及私立校德育干部、班主任代表及朝陽區名班主任工作室成員參加了展示活動。活動中,趙修瑞老師以主報告《山不轉過來,我就迎上去——我的“積極管理”實踐與體會》,分享他的班級管理理念與方法途徑,分享他實施節點化的管理,打造“路線圖式”的管理途徑,構建多元體系的班級文化,創新班級管理評價機制,創新管理生態,構建班級建設中的“復盤”機制等。趙老師在班級管理中,注重人文素養培養,引進現代管理理念,使班主任工作得以創新開展,他精彩的發言贏得與會者的陣陣掌聲。國佳老師采用的是訪談形式,與她交流的是北京教育學院 的張紅教授,訪談的主題是“享受有尊嚴的教育”。國佳老師從“為什么要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重視尊嚴教育”“通過哪些活動進行尊嚴教育”“為什么要讓學生享受有尊嚴教育”等三個角度分享了她的教育智慧,國佳老師在實踐中滲透思維教育,實施全人格教育的理論與實踐,引發了與會者的深思。吳丹老師采用“學生檔案故事”講述的方式,用一個個鮮活的案例詮釋了什么是“班主任工作無小事”的理念。一件件觸動人心的小物件背后,蘊含著教育的智慧和真味。
吳丹:棒棒糖的故事——教育的味道
青春期,是一個多愁善感而多夢的季節!青春的覺醒給花季中的少男少女帶來對愛情的莫名神往,這似乎也沒有什么錯。但作為成年人、班主任,我們知道,這些情感不能任由發展。吳老師剛做班主任那會兒,發現異性同學交往過密就給學生做思想工作,找男生談,女生談,和家長聯系,工作起來很被動。漸漸發現,與其亡羊補牢,不如未雨綢繆。在新接班級不久,吳老師會推薦給學生一系列關于青春期的書《青春期的故事》《走進多彩的青春期》《在異性面前如何表現自己》《懷春情節與早戀故事》……一個個吸引眼球的題目,一個個真實的案例,能引發花季少年的思考。吳老師從不輕易給孩子們扣上“早戀”的帽子。遇到異性交往密切,她會和他們說:“愛情這朵鮮花遲早要開放,過早開放也會過早凋零,在適宜的時候讓它綻放,它會芳香持久,老師相信你們都是聰明的孩子,知道怎么處理情感問題,如果你自己明白該怎么做了,那就送我一個棒棒糖吧,讓我和你共同分享走出情感困惑后的快樂!”
有時吳老師在處理學生情感問題時也會感到已行至水窮處,這時她便會“守望”,讓孩子們自己領悟和反思,靜心等待那顆棒棒糖的到來。當然在這個過程中,老師也要密切關注學生的動向,該出手時還是要出手。但多數時候她都會在辦公桌上看到那一顆期盼已久的棒棒糖。撥開糖紙,她品嘗到的不止是一顆糖果的甜味,更能感受到生命的芳香,感受到作為教育者的幸福。這是一種甜美的教育的味道!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真正意義上的教育應該是自我教育。”多給孩子們一些時間,讓他們有空了解自己身心的變化;多給孩子們提供拓展活動空間,在豐富多彩的集體活動中,讓他們有機會接觸更多的異性;讓他們平靜接受身上的微妙變化,提高自控能力,讓這種微妙的情感來去自由。
國佳:信任讓學生享受有尊嚴的教育
回想起我們班無人監考的情景,正是信任讓他們自覺地維護榮譽,信任讓他們有強烈的恥辱感,信任讓他們懂得自尊、自愛。給她平臺,還我精彩。現就讀于清華大學的陳傳欣說:“中學國老師開展的課堂展示和辯論這兩個活動一直影響著我的大學學習。清華有一個學術英語系列課程,其中聽說3級課程的期末匯報就是要求小組做一個academic presentation,而4級課程的主題就是debate。國老師在我們高中時就將這些活動引入了課堂,提前讓我們接觸學術英語并習慣在討論交流中運用英語,同時這些presentation和debate的經驗也讓我在大學英語課程的project中知道從何處下手準備,上臺能夠輕松自如的表達,更能夠在group work中擔任引導、提出建議的角色”。在校期間,陳佳欣同學曾身兼多職,活動中處處有她的身影,她積極參加主題班會的設計,八十之聲的廣播播音,合唱節歌曲的改編與排練,體育文化節的設計,模擬聯合國的成員,2012年她還有幸代表中國中學生到倫敦奧運會做現場采訪,北京移動媒體上每天都能見到她的采訪身影。她說:八十中課堂內外的經驗讓我更加自信,讓我對public speaking的畏懼減少了許多。我特別感激母校和國老師對我的培養。
趙修瑞:管理生態的創新
班級管理的生態化就是指班級管理的可持續性發展。生態化的管理不僅可以使師生和諧,也能提升學生自我發展的潛能。班級管理的生態化主要體現在班級管理的民主途徑、班級管理制度制定過程中的廣泛參與、設計、制定。例如,我們開設的自我管理自測法:學生可以按照“該做什么”“該怎么做”以及“怎么才能做好”的思路來進行自我檢測。在實施過程中,學生有清晰的階段自我發展目標和學年自我管理目標,通過自我體驗、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提升、自我總結等五個步驟,最終形成學生自我管理的制度化和有效性。
實驗班學生的管理教育,更要注重體驗性和人文性。這就要求在學生德育校本課程的開發上,要體現符合實驗班特質的課程研發。如我們開設了與社會各階層精英對話的“學生領袖論壇”、科技前沿的研究課和考察課、生動的社會體驗課程等。這樣,不僅開拓了對學生教育的管道,隨著學生對社會觀察的深入,學生對社會人生的理解也就更加真實和具體,教育效果自然有了很高的提升。
例如:高一兩個學期的德育校本實踐案例:
實踐一:參觀觀復博物館,與馬未都對話—培養學生的傳統文化意識。
實踐二:班級管理制度建設—培養學生的管理意識和民主觀念。
實踐三:營造高雅的教室文化—培養學生的審美趣味。
實踐四:三千里風情—西北實踐與人文考察。
實踐五:參觀微軟中國—體現未來現代信息下的生活模式。
名師面對面
本刊記者:您認為怎樣的班主任才能稱為好的班主任?
王學東:我認為好班主任的前提是“喚醒生命潛能,護養個性品質”。
對于一個未成年的孩子,我們永遠都不可能預測他將通過何種方式、何種途徑去實現未來的人生價值,獲取屬于他的成功。我們要做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激勵,再激勵!剩下的一切都交還給他自己——讓孩子做孩子的事,他往往能在“不可能”或“不太可能”中找到可以獻身的東西,也往往能達到似乎不可能達到的目標。
本刊記者:在與學生相處的過程中,您認為引導學生和管理學生,哪一個更為重要?
王學東: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的作用重點在“理”而不在“管”。因為“管”就使得班主任和學生站在對立面,這樣勢必就會出現一方要“管”,一方不服“管”的現象,就會出現強與弱、大與小的關于“權勢”之爭,這樣的結果何談師生間的教育合力?而“理”的本意是“治玉”,即雕琢玉器。在雕琢的過程中,雖然免不了刀削鉆磨,免不了疼痛,但正是因為有了這種磨礪,美玉才得以顯現。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塊璞玉,他(她)們渴望有一天大放異彩,“理”是為了去除包裹在玉外面的石頭和邊角的廢料,幫助孩子們從“璞”走向“玉”,所以“理玉者”與“玉”本身的目的是一致的。一塊玉石之所以價值連城,當然有賴于“理玉者”的精心雕琢,但是更主要的是“玉”本身的天性。
在班主任工作,我遵循“護養個性品質,激發主動成長”的原則,讓每一個學生在班級中都能夠得到賞識,讓每一個孩子都體會到成功的快樂。
本刊記者:您做了這么多年班主任,有沒有一些給年輕班主任老師的建議?
王學東:無論什么性格、能力基礎、知識結構,都不影響一個教師做一個好班主任,但前提要發自內心的熱愛學生和教育工作。
教室是這個世界最寧靜的地方,學生是最純潔的人,在這樣的環境中師生都應該是心靈自由、精神愉悅的幸福者。
以職業為榮,充滿熱情地迎接每一天的陽光;點亮每一束生命火把;讓眼睛閃爍光芒,讓心靈綻放笑容。
本刊記者:對于工作室的未來,您有怎樣的設想和規劃,對您的教學生涯,有什么打算和希望?
王學東:根據朝陽區教委關于“雙名”工程的文件,工作室成立以來,我們就以“班主任隊伍專業化,骨干班主任團隊規模化,名班主任隊伍科研化”為培養目標,充分發揮各校優秀班主任的示范、引領、輻射作用。我們以研究教育過程中的常見問題為抓手,以“德育專業化”為核心,形成較成熟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德育管理探索體系”,切實增強班主任的職業崇高感和幸福感,努力打造一支“德藝雙馨”的智慧型、科研型班主任隊伍,為班主任骨干名師的培養探索有效的策略和途徑。
我就用幾句話說說我對工作室的打算和希望吧——不與高歌上碧空,只愿低語向蒙童,一支蠟燭光無際,散入千門萬戶中。水珠一滴甘微小,匯入江中推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