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師名片
戴靜,優秀共產黨員,大學本科, 西南師范大學心理學研究生班,小教高級職稱,云南省昆明市科技繪畫工作室負責人。從教21年一直在教學第一線。多次榮獲省市區教學競賽一等獎;撰寫了《淺議色彩對兒童心理的影響》《關于小學美術創新之我見》《小學美術課中審美能力的培養》等多篇文章在省、市級刊物、雜志發表或獲獎;輔導學生參加繪畫比賽獲得省市、國家級一、二等獎;曾榮獲國際少兒美術協會指導金獎;在第二十八界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被評為先進個人;全國第九屆CYCC中國青少年創造力大賽教師綜合技能競賽一等獎。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
清晰記得,1995年我參加工作,成為一名美術教師。懷揣起初的夢想,開始了兒童美術的教育之路。工作的每一天都有孩子們的陪伴,但如何給孩子們更好的教育?書本上80%的大綱內容已不能滿足他們。當前的教育讓他們感到枯燥,不能激發孩子的潛能。作為美術教師,我更希望教育能更具有實踐性,不是單純地坐在教室里教授,而是通過實際生活、實踐項目,由學校、家長,及其他一些專業機構和專家聯合完成。
為了達成這一目標,2016年9月18日,科技繪畫工作室正式成立了!這個繪畫工作室,將成為孩子們用激情來繪畫的第二課堂。剛剛起步的工作室并不完美,我想“喊破噪子,不如做出樣子”。后來,小小畫室也總是充滿了歡聲笑語。我一直覺得,工作室是一個靈感的匯聚地,孩子們在這里發揮靈感,發揮創意,將所思所想用繪畫的語言表達出來,而他們則通過這種方式得到更有趣的成長。這也是我成立工作室的初衷。
用真情和智慧點燃學生的生命之火
在工作室籌建經費不足的情況下,我帶著孩子們利用假期自己動手裝修節省開支。裝修秉承環保、自然、廢舊物品再利用的思想,盡可能發動孩子自己動手裝點工作室,如利用廢舊PV管制作畫框,上網購買綠色植物自己動手DIY,設計星光燈……用最低的支出為孩子們建立了一間有科幻效果的溫馨工作室。我們暢想著,南站小學的孩子們即將擁有一間專屬于自己的繪畫創作小屋,這里有最好的氛圍,最好的創意和最美的歡笑。 今后,我們將在這里深入學習、思考、探索、總結,用自己的真情和智慧點燃學生的生命之火。
用畫筆記錄身邊的過去
學校附近的官渡古鎮是著名的歷史文化古鎮之一,是滇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官渡古鎮歷史悠久,在南詔大理國時期已是滇池東北岸一大集鎮和交通要沖。宋以前設渡口,漁舟及過往的官船都在此停靠,又改坐轎或騎馬過狀元樓入昆明城,因此得名“官渡”。為了讓孩子們好好了解下這個他們每天上下學都會經過的地方,于是組織了一個“繪制昆明舊景——官渡古鎮綠地圖”的活動。周末,孩子們背著小書包,帶著水彩筆和筆記本,穿梭在古鎮的每個角落, 聽手工藝人介紹“烏銅走銀”這項云南省民間傳統加工工藝;了解云南各個少數民族的服飾;觀察古鎮的房屋建筑特點……用相機記錄下有故事的每個瞬間,用筆描繪出古鎮大概的路線。然后回到學校,談論“綠地圖”的繪制方案。經過老師和幾個小同學一個月的不懈努力,地圖的制作終于完成了。該地圖1.5m見方,四周邊框由云南的熱帶植物做成,打開來,古鎮瞬間立體地“站立”在面前,建筑屋頂的飛檐、路人的民族服飾、道路上的小石板、路邊的小吃店、正在做手藝的藝人……一切的細節都沒有逃過孩子們的眼睛,古鎮栩栩如生。作品在官渡區、昆明市、云南省、全國分別獲獎,最終被紐約州立圖書館永久收藏。現在,想起這件事,心里仍是甜甜的。不僅僅是獲得的獎項,更有這些和孩子們一起努力的日子。
和孩子們一起創作科學幻想畫
一張好的科幻繪畫中科學與幻想缺一不可。倘若沒有任何科學根據,則只能歸為奇幻、魔幻或超現實作品。
我們都看過孩子們的科幻繪畫作品,場景不外乎城市、海洋、森林、地球、宇宙,機器人等。大家盲從地認為一張合格的科幻畫作品有其中元素就夠了,比如說孩子們最喜歡的機器人,在孩子們交來的100張作品中,最少有60張畫中出現了機器人,好像有了機器人作品就和科幻繪畫沾邊了,科技含量就高。創作感貧乏是我們每一位科幻繪畫輔導老師遇到的問題。
怎么解決呢?我認為主題首先應立足于生活,表現內容符合生活實際,具有真實性,科技源于生活。也可以大膽對未來展開想象,提出希望達到的目標,表現理想中的社會。有一名同學的幻想畫《地下飛機》在全國性比賽中獲獎。他運用繪畫語言,創造性地表達出對未來人類社會發展的遐想。題目很具有吸引力,有未來性和前瞻性。他從觀察生活中發現城市交通擁擠的問題,遐想到未來交通的發展,畫出有視覺沖擊力的《地下飛機》。
除此之外,主題還應具有一定的科學依據,能夠運用到正確的科學原理。俄裔名小說家納布可夫有句耐人尋味的名言:“科學離不開幻想,藝術離不開真實。”這或許正是科幻藝術的最佳寫照。科幻的東西并非越天馬行空越好,要有一定的現實依據,比如水下建筑要考慮水壓、水下交通、對海洋環境的影響等等。據保守的數字統計,全世界每年有2000萬公頃森林橫遭盲目砍伐,這是5700個昆明市的面積啊。
帶著童真和夢想的說明
如果學生創作的科學幻想畫比較優秀,可以推薦他參加科學幻想畫比賽。在申報作品上,有個很重要的環節就是為作品寫上創意說明。
《天空之城》的作品創意說明是這樣寫的:
科技發展的今天,日益增長的人口是擺在我們面前最嚴峻的問題。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們會在不久的將來建造“天空之城”。上下城市的來往可以通過由防輻射玻璃和特制鋼材制造的旋轉高速通道。而且還利用雷電接收儲存器和云中水源提取器為該城市提供充足的水電資源,并且不會造成任何環境污染。是一個集高科技、環保和綠化為一身的城市。
《太空垃圾回收站5號》的作品創意說明是這樣寫的:
大家大概都知道我國的“神州五號”剛剛升空,但它的“軀體”卻殘留在了宇宙當中,想到這我萌生了“太空垃圾回收站5號”的繪畫創意。
在不久的將來,一座由我國自行研制的太空垃圾回收站升空運行。它不但能收集太空中飛船的殘骸,并轉化一部分為能源供飛船運行兩百年;另一部分改裝成部件。另外,它還能采集其他星球的物質加以研究,所以它是一座全能的回收清潔員!
這樣的圖片說明還有很多很多,這其中,帶著他們的童真,也有他們的夢想……
本刊記者:您創建這個工作室的初衷是什么?
戴靜:學習是一個永恒的話題,學習不僅僅是孩子們的事,也是我們每位老師、每一位家長的事。學習需要動力,也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而工作室這個平臺能為我們云南省廣大青少年接受科技教育、參與科技繪畫活動提供了一個理想的學習基地和平臺。我作為一名負責人,希望家長、學校、社會能共同聯手,使這塊兒沃土上的花兒茁壯成長,競相綻放。
本刊記者:從工作室創辦到現在,您認為自己最有成就感的事情是什么?
戴靜:工作室成立以來,為了弘揚國粹、豐富校園文化生活、鞏固素質教育成果、豐富的學生的課余生活,已經成功舉辦了兩次學生手工繪畫展;邀請專家、學者定期帶領學生戶外開展科普活動和科技講座,讓學生有機會和科學家面對面交流;學生合作繪制的“昆明舊景——官渡古鎮綠地圖”被紐約州立圖書館永久收藏;帶領學生參加了日本、斯里蘭卡繪畫交流展,指導學生參加繪畫比賽多次取得一二名的好成績,指導青年教師制作微課參加教學競賽,取得了較好成績;工作室還成為學生平時作品的展覽館,接待了國家級、省級領導的多次視察并獲得一致好評。
本刊記者:科技體現著素質教育,然而在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的沖突下,如何讓兩者平衡呢?
戴靜:我認為素質教育的核心是知識與能力、個體與社會、教育與生活的關系。其內涵可概括為創新精神、實踐能力、責任意識、生活原則。素質教育不僅要為我國現代化提供強大的人文動力支持,而且要為數以千萬計的高科技人才和學術精英提供充裕的后備資源,這就要求教育不僅要關注人文教育,而且要關注科技教育,實現二者的有機統一。由此,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充分抓住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平衡點,創新自己的教學模式,在傳授學生理論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和思想道德,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社會觀,才能更有利于學生今后的成長。
本刊記者:您認為科技在學生的學習生活中應該占什么樣的比重?
戴靜:我認為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也隨之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影響。人類正在向知識經濟時代大步邁進。在知識經濟時代,科學技術將成為推動社會發展的首要力量。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和以電子、信息、生物、航天、能源、材料等為代表的一大批高新技術的蓬勃興起,變革著人類的經濟結構和生產方式, 給人類帶來巨大的福利,我們的生活會由此變得越來越精彩。
本刊記者:工作室成立的時間并不是很長,您對工作室的未來有些什么樣的規劃?
戴靜:“了解孩子的世界,和孩子一起畫出未來的世界”這是工作室未來的口號。未來我希望每一個愛畫畫的孩子都可以在工作室找到自己學習的方向,我們會引導學生看更多的課外書籍,更多的優秀影片,使孩子產生共鳴,開闊眼界。我們要肯定富有童趣充滿奇思妙想的想法,要用童心來理解、看待青少年的科幻畫創作。即興完成的初稿最重要,要求指導教師從青少年自身的角度出發,以純真的童心去審視作品,因為在初稿的作品中往往都凝結著青少年對科學領域的初步暢想和理解。
科幻畫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幻想,它是富有時代理念,有一定前瞻性、科學性和技術內容含量的幻想作品,它必須以科學的知識和科學規律去幻想。“今天的幻想,將會成為明天的現實。”至于實現這個幻想,需要多少天,多少年,也許會很長,也許會很短。作為一名科幻繪畫輔導員,我們是否能夠靜下心來和孩子們面對面交流,聽聽孩子們的奇思妙想,不要急于否定,要盡量多地肯定和鼓勵孩子們,讓他們從解決身邊的小困難出發,展開想象,創新未來,我相信中國孩子不缺乏想象力,工作室要做耐心的伯樂,也許下一個達芬·奇就在你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