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剛剛工作不足兩年,卻在年輕教師隊伍中脫穎而出,建立了特色鮮明的班級文化,帶領學生開展了各種頗有成效的班級活動,且對教師工作有了一定的經驗之談。他就是在重慶魯能巴蜀中學擔任語文老師兼班主任的梁述。對此,他謙遜地表示,這只是一個為人師者的職責所在。但身份迅速換位,重任突然加身,顯然這期間,他也經歷了一個不尋常的過程,有著不為人知的辛苦付出。
熱愛,讓人變得強大
幾乎每一位新老師,在工作伊始,都要經歷一個困惑迷茫的階段,畢竟面對的是幾十個性情各異且活潑好動的十多歲的學生,而他們的背后又有寄之厚望又要求不一的父母。梁述也不例外。那時,他對初中生在什么階段會出現什么問題,沒有預見性,總是等到問題產生了,才來解決,也確實遇到了不少麻煩。但這絲毫沒有影響他工作的熱情。
梁述熱愛教師這個職業,因為他深信自己從事的是可以“喚醒一個人的靈魂”、改變一個人的職業。
粱述至今還記得,他上中學的時候崇拜的幾位才華橫溢、神采非凡的老師。他們的人格魅力與諄諄教誨,點燃了他心靈的火花,喚醒了他對知識的渴求、對未來的向往,讓他由內而外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一個要交擇校費方能就讀的丑小鴨成為畢業時的A+1優等生。每當想起自己的經歷,他就會心生對老師們的感激之情,感慨教育“喚醒一個人的靈魂”的神秘而強大的力量。最終,這種情感影響了他對職業的選擇,作為感恩與回饋,他早早就在心中埋下了從事教育事業的愿望。華中師大畢業后他如愿以償地成為一名教師。
因為熱愛,因為在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所以即使工作中會出現各種問題、麻煩,他都“來者不拒”。在這樣的過程中,他也感覺到自身的不斷成長與強大,并樂在其中。
成長,在磨礪中進行
梁述工作的第一年就任教兩個班的語文和其中一個班的班主任工作。因為沒有經驗,班級在組建之初的一段日子里出現了不少問題。梁述開始還沒意識到其嚴重性。一次在跟自己的師父一起吃飯的時候,無意間提及,師父提醒他,類似同學之間經常發生小矛盾這樣的事情,一定要高度重視,因為若事情沒及時處理或處理不好,學生的學習肯定會受到干擾,家長也可能會有怨言。痛定思痛,梁述意識到,班級之所以會出現這些情況,是因為缺乏凝聚力。找到癥因,他就開始積極發動學生,建設自己的班級文化。于是,在師生的齊心協力下,他們辦起《墨客日報》——記錄每一天的點點滴滴;促成了以《三省吾身》為名的日記——每天寫一寫對自己的反省。除了每個班都有的班名、班徽、班旗、班服等班級文化,他們班還有與眾不同的班賦。漸漸地,同學們都以自己的班級文化自豪,人心就凝聚起來了。初二年級時,粱述帶領學生們輯錄平時師生包括家長寫的一些文字內容,編成了班級的第一本書《愛在11班》 。書名中的“愛”字突出了他們班級文化的內涵:“愛自己,愛父母,愛身邊的每一個人,讓他人因為自己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在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梁述也認識到班級管理,其實就是一種人際關系的管理、人事的管理,是對學生責任心的喚醒。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他更加注意,以身作則,以德服人,建立一套老師、學生共同生活及行為的準則和規范。
語文,以閱讀為捷徑
對于語文教學,梁述開始也是按照常規的方式上課,且不可避免地注重對學生應試能力的培養,但慢慢地內心就產生了困惑:語文該教什么?怎么教?
他發現,學生掌握再多的答題套路、模板、公式,但讀不懂文章,最后還是做不了題,得不了分。反而那些平時愛讀書的學生,思考問題的角度多,做起題來得分情況也比死記硬背那些所謂的語文知識要好得多。
后來通過外出學習,梁述接觸到錢夢龍老師所追求的“語言學習和人文教育不著痕跡的自然融合”的語文課,其途徑很簡單,很明確,就是“老老實實地教會學生讀書”。這讓他豁然開朗。于是,孔子、李清照、老舍、金庸、路遙、胡塞尼等人的一大批永恒的經典作品開始走進他的語文課堂。他相信,經典閱讀不僅僅有益于語文素養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其中的精神營養可以豐盈學生們的心靈。
讀《論語》,粱述使孩子們明白什么是“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讀《漱玉詞》,他嘗試教會孩子們從“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與“載不動,許多愁”的巨大反差去感受易安居士那顆孤寂的心;讀《人生》,他試著與學生一起討論為什么說“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
因為他個人對《論語》的喜愛,七年級上學期他曾花了一周的時間,向學生講解孔子的生平經歷,之后又帶領學生每天堅持閱讀《論語》,最后讀了差不多“半部《論語》”,度過了幸福的“《論語》時光”。讓他欣喜的是,這樣的閱讀,不僅僅提升了學生對文言文的語感,且已影響到學生的言行。一次曾因他的無心食言,一個同學義憤填膺地引用《論語》里面的話質問他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這件事雖讓他也很自責,但同時也心中暗自欣喜。
通過這樣的活動,粱述越來越明確這樣一個觀點,語文學習方面,學生們缺的不是做題的套路,是對生活、對人生敏銳的感知能力,而抵達的捷徑唯有閱讀!
這兩年來,看到班級在變化,學生在成長,梁述是欣慰的,這至少證明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接下來的兩三年時間里,他對自己提了兩個要求,一是多讀語文教學方面的理論書籍,提高語文教學水平。二是在某個寒假或暑假,好好總結自己近年來的得失,用文字的方式做一個梳理。而他對自己教師身份的定義,始終沒變,那就是做一名理想的、純粹的真正的教育者,用自己的滿心赤誠,喚醒學生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