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里,緋紅的櫻花正在盡情地綻放,溫潤的桃花正在熱烈地盛開,嬌羞的蒲公英像星星般點綴在如茵的草地上,池塘邊柳浪起伏,群鳥正在婉轉啼鳴,其中似乎就有斑鳩的“勃咕咕”聲。一段生命成長的故事就此轉場。但故事還在延續,還在發展。可以想見,后面的故事,背景一定更加廣闊,情節一定更加精彩。畢竟,春天已經到了。
2017年3月4日,我發現學校社團活動專用教室的窗臺上,有兩只斑鳩正在搭窩。于是告訴了“文學社”的全體同學,他們個個興奮不已。沒幾日,斑鳩窩就搭好了,二枚晶瑩剔透的鳥蛋靜靜地躺在稀疏的枯枝上,精致潔白,像發光的白玉,讓人生出些許憐愛。
于是,我讓文學社全體同學自己策劃了一個“我與斑鳩一起成長”的文學社團活動。學生們開始利用課余時間觀察斑鳩,他們自主分工:有的負責描繪小斑鳩成長的點滴趣事,有的則負責搜集文獻中記載的斑鳩文化知識,他們的記述別開生面,異彩紛呈。
第一組同學采取的是片段作文形式:以過程描寫為主體,后附相關資料補充說明的呈現樣式。同學們描寫道:我們反復觀察,發現出入鳥窩的斑鳩并非一只,而是兩只。兩只斑鳩輪流孵蛋:其中一只胖嘟嘟的,常常流露出慵懶的眼神;另一只斑鳩則纖瘦精干,一副神采奕奕的派頭。只要鳥窩里的斑鳩發出一連串“勃咕咕”的叫聲,另一只很快就會飛來換班。后面補充相關資料:斑鳩一般孵18天蛋,小斑鳩就出殼了,之后鳥媽和鳥爸還會用體溫溫暖小斑鳩7天。一般情況是24小時不間斷孵蛋,上午11點左右換班,白天是公斑鳩孵,晚上是母斑鳩孵,鳥媽和鳥爸團結一致,從不偷懶。
第二組同學則將觀察記錄與搜集到的相關知識加以巧妙糅合,寫成了一篇夾敘夾議的小作文:3月8日12時05分,鳥窩里的斑鳩倏然起身,跳上了空調外機,然后迅疾向藍天飛去。這時,我們發現兩枚晶瑩剔透的鳥蛋不見了,出現在眼前的是兩只毛茸茸的小雛鳥——兩個新生命燦然綻放,似乎整個校園因它們的到來而更顯春意盎然。小雛鳥一動不動地伏在鳥窩中。它們的眼睛還沒睜開,腦袋深深地藏在胸前。初春的陽光溫暖地撫摸著它們。它們那幼小的、蜷曲的身子在春風中隱隱起伏。雖然呼吸微弱,但那微微的起伏卻傳遞出生命的頑強力量,令同學們激動不已。據資料上說,斑鳩是家庭觀念很強的鳥,鳥巢選址通常由雄鳥完成,然后帶雌鳥去看,如果雙方都認可,就一起筑巢。孵蛋、喂養小斑鳩,都由雄鳥和雌鳥共同承擔,輪流值班。大斑鳩每次飛回來,都會站在空調外機上,望著酣睡中的小斑鳩,發出輕柔而溫情的“勃咕咕”聲,喚醒它們,接著再飛過去,將它們擁進懷里。見到父母,小斑鳩會伸長脖子,小小的腦袋貼在大斑鳩胸前摩挲撒嬌。當大斑鳩張開嘴,小斑鳩就爭先恐后把小尖嘴伸進去,享受它們的美餐。資料上所說,大斑鳩找到食物后先在嘴里咀嚼成細末,連同唾液加工成糜漿,含在嘴里飛回窩中,再張開嘴,讓寶寶伸嘴進去吮食。施浩同學說:小鳥的尖嘴伸進去啄和攪,大鳥一定會很痛。這令我們想到父母為了我們,甘愿忍受一切痛苦。目睹大斑鳩哺育小斑鳩的過程,見證它們強大而柔軟的愛,令人浮想聯翩,震撼感動。
第三組同學很有創意,他們繪制了小斑鳩成長圖,并配以文字說明。
1.雛鳥昏睡圖:開始兩天,大斑鳩只喂食一次,除了短暫離巢覓食,其余時間都呆在巢里,用豐厚的羽毛護著寶寶,為它們抵御初春的寒冷。剛出殼的小斑鳩很丑,全身都是凌亂的絨毛,腦袋與身子的比例也很不協調,成天都在昏睡。
2.雛鳥長翅圖:在父母精心呵護下,小斑鳩長得很快。僅僅兩三天,肉乎乎的翅膀上就長出了短羽毛,然后變成長羽毛。兩個小家伙漸漸變得漂亮起來。小斑鳩在長大,它們的食量每日俱增,一日一餐變成了一日兩餐。為了養活雛鳥,大斑鳩更加忙碌,他們不停地飛進飛出,因為需要給孩子尋找更多的食物,才能保證它們的健康成長。
3.小鳥鍛煉圖:天氣一天天暖和起來,小斑鳩也一天天長大。它們的羽翼逐漸豐滿,不僅能站起來,還能從鳥窩這邊跳到那邊,甚至晃晃悠悠地攀上空調外機。它們扇動翅膀,態度鄭重地用尖尖的嘴梳理羽毛,為離開越來越擁擠的鳥窩,飛向廣闊天空做著準備。
4.大鳥呵護圖:兩只小斑鳩開始表現出不同的個性,一只活潑好動,另一只平靜安嫻。隨著小斑鳩的長大,大斑鳩來鳥巢的次數越來越少。其實它就站在對面教室的樓頂,遠遠凝望著小斑鳩所在的地方。這種凝視也許既有關懷和呵護,也包含著期待和不舍。我們全組深受啟發:生命的成長,鳥與人其實并沒有太大的不同,由此才會有這個精彩紛呈的世界。
第四組同學則以散文來呈現本組觀察與發現的成果:
……3月24日,又是晴朗的一天。上課前,我們瞅見兩只小斑鳩還在鳥巢邊蹦跳。下課再去看,鳥窩已經空蕩蕩,只剩下些許斑斑駁駁的鳥糞。小斑鳩終于飛走了,它們會記得這里嗎?它們會想念這個被風吹過、雨打過、被陽光照耀過、被父母的身體溫暖過的小小鳥窩嗎?它們還會再回來嗎?校園里,緋紅的櫻花正在盡情地綻放,溫潤的桃花正在熱烈地盛開,嬌羞的蒲公英像星星般點綴在如茵的草地上,池塘邊柳浪起伏,群鳥正在婉轉啼鳴,其中似乎就有斑鳩的“勃咕咕”聲。一段生命成長的故事就此轉場。但故事還在延續,還在發展。可以想見,后面的故事,背景一定更加廣闊,情節一定更加精彩。畢竟,春天已經到了。
接下來要把學生們的書面記述文字轉化為立體化的可視、可聽的文學社團成果,文學社四個學生小組的個性化展示開始了。按照事先的布置,每個小組有主持人、綜述人、聯想人、文化解讀人、圖解人這五種角色。各角色的任務分配如下:主持人,組織小組成員發表觀點并討論產生新觀點,全程保證討論有序有效進行;綜述人,簡述斑鳩成長故事,說出最精彩的部分;聯想人,將觀察所得與文學作品中的斑鳩情節聯系起來,并將作家筆下的斑鳩形象讀給本組組員聽;文化解讀人,解讀自然科學文獻中的斑鳩文化知識,并對中西斑鳩文化進行對比;圖解人,將觀察所發現的精彩情節用PPT動畫表現出來。
每個小組的展示時間為10分鐘。在展示過程中,學生們根據自身特長,選擇合適的角色,或講述斑鳩成長故事,闡發自己的收獲與創見;或講述文學作品中的斑鳩形象,彰顯斑鳩文化;或播放自制動畫,描繪斑鳩生活,表達對自然、對生活的熱愛。組際交流,互通有無,精彩紛呈,收獲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