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飛虎隊”,很多人并不陌生,不過要再往下說點具體的,估計沒多少人知道。其實,飛虎隊是一個美稱,指的是抗日戰爭期間,由中國政府出錢,美國空軍退役軍官克萊爾·李·陳納德招募預備役及退役飛行員組建,屬于中國空軍建制的“中美空軍混合飛行團”。
在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中,3294個烈士的名字,2186個美國人,剩下1108個都是中國人。這其中,不乏福建人的身影。
這些“飛虎英雄”們,曾經在空中保衛滇緬公路,保證戰時物資從仰光運到中國,并飛越駝峰航線,將美國的援華物資從印度加爾各答空運至中國昆明。還有一段時間,他們在福建長汀進駐、戰斗,給閩西人民留下了許多回憶。
長汀“飛”來了一群“虎”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長汀不過是個小山城。事實上,因為地理位置特殊,長汀在抗戰期間,可是福建省敵后最大的城市,這里連接贛東南,是閩粵贛三省的交通樞紐,水陸空具備。
“我們有一條汀江河,是貫穿閩粵客家地區的水路大動脈,被稱為‘黃金水道’,也被稱為‘秘密交通線’。”長汀博物館館員戴玉珠介紹,“很多中共的早期領導人,就是沿著這條秘密交通線從水路來到長汀,然后再轉陸路到瑞金去的。”
當時每天都有數百只烏篷船在長汀的半片街碼頭裝卸貨物,來自二三十個縣的農副產品在這里集散。而長汀的飛機場,早在1936年年底就已建成。
陳納德是飛虎隊的指揮官,有“飛虎將軍”之稱
在廈門、福州相繼失守后,長汀機場就成了日本人的重點攻擊對象。從1938年4月30日到1939年4月27日,日軍9批40架飛機向這里投放了140多枚炸彈。輪番轟炸下,長汀人民傷亡慘重,財產損失更不必說。
“司前街、司后街、半片街、店頭街等等,都被炸得不成樣子了。老百姓哭聲震天,有一戶人家,一家七口人,四口人都被炸死了,非常悲痛。”戴玉珠說。
1944年春天,隨著抗戰進入尾聲,日軍受到沉重打擊,為了挽回局面,發動了瘋狂的進攻。到了1945年2月,長沙、衡陽、柳州、桂林、南寧、贛州、遂州等地都已相繼淪陷,國民黨統治區共損失了7個空軍基地36個機場。這時候,自平漢、粵漢、湘桂鐵路以東,浙贛鐵路以南,就只有長汀機場可以用了。
隨著國民黨南昌空軍十二總站、軍事委員會東南運輸隊、十九工程處相繼搬到長汀,渝汀航空郵運專線開辟,長汀便成了東南各省和西南、西北大后方聯系的戰略要地。
1945年2月2日,毫無征兆的,長汀上空傳來一陣轟鳴,百姓們抬頭就看到了一列列戰機飛過,上面載著一群白皮膚、高鼻梁的“空中飛人”。后來他們才知道,這是飛虎隊的飛機,來保衛長汀人民了。
就在這天,飛虎隊在長汀設立了辦事處,共計100多個地勤、航空人員的一個支隊移駐至此,是當時東南前線唯一的空軍基地,主要負責轟炸日軍統治下的臺灣等地的軍事要地。
“飛行員都是女人追的對象”
“他們住的地方,在營背街、南寨和水東街的婆太巷。”除了飛機場外,飛行員們住宿在長汀的三個地方,長汀一中退休教師曹培基回憶說。
這其中,前兩處分別是旅行社
和中山堂,另外一處名叫“麗園”,是當時從事貨物運輸的怡和行老板黃麗川剛建好的私宅。它是仿西式的三層建筑,占地410平方米,堪稱當時全城最美的房子,黃麗川還給飛虎隊員們配了專門的廚師。
據黃麗川的兒子黃思霖介紹,當時飛虎隊住在“麗園”,主要是因為他們家三樓對面剛好就是一個塔,可以看到機坪。“這邊是很寬闊的,比較高,看得很遠。”
飛虎隊隊員們住的“麗園”,堪稱當時全長汀最美的房子
這么好的房子,為什么黃麗川舍得給飛虎隊住?
“那時我父親是這樣想的,飛虎隊來幫助打日本鬼子,新做的房子他們要就給他們住了。”黃思霖說,當時飛虎隊住樓上,他們自家人住樓下,“外國人我們當然感覺很好奇,小的時候感覺他們來了以后,長汀比較安全了,因為有飛虎隊駐扎在這里,就是有保護了,日本飛機一般就不敢來了。”
雖然語言不通,飛虎隊隊員們卻和長汀人民相處得很融洽。他們甚至會把小孩子帶到機場去參觀飛機。“有個女孩子,五六歲,飛虎隊的人帶她坐到飛機上,我看到過。”曹培基說。
“沒有分這是老外,這是長汀人。比如他們要買長汀特產燈盞糕,老百姓不會英語,一個一般是比一個手指,要一角錢,他可能給你一塊美金也不一定的。”長汀一中退休教師周炳榮說。
那么,像電視劇里那樣的浪漫愛情故事,會發生嗎?
曾經擔任過飛虎隊飛行員的莆田人陳炳靖坦言:“抗戰的時候,飛行員都是女人追的對象,但是很多女孩子不懂空軍的危險。當時我們空軍都不敢(結婚),曉得自己會害死她。你同她訂婚,討她做太太,你明天去了,她當寡婦怎么辦?”
抗戰年代從來不乏真摯的愛情,但更多的,還是烽火硝煙。“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有個飛機引導員,每次飛虎隊的飛機要降落的時候,他就開著摩托車,從那個中南旅運社,急急忙忙地沿著水東街到機場去。每次引導員一出動,大家就知道飛虎隊的飛機,要么降落了,要么起飛了。”黃麗川的后人黃思賢回憶說。
不打死不算數
1941年12月起,在陳納德的聯絡下,中國飛行員陸續被送往美國亞利桑那州“雷鳥”基地受訓。閩清的吳其軺、莆田的陳炳靖都曾在此受訓,并最終成為飛虎隊中的一員。
1941年12月起,在陳納德的聯絡下,中國飛行員陸續被送往美國亞利桑那州“雷鳥”基地受訓
當時中國航空委員會招生要求學歷是大學,未畢業的也可以,報名費400元,考試科目包括數理化、英語和“黨義”。“黨義”就是“三民主義”,不過很多學生沒答上來,也被允許入學了。還有一些學員,從中國漢口的航空學校完成基礎課程后,因為學校被炸,又來到美國受訓。
中國學員在“雷鳥”基地中,可以說是最刻苦認真的,基本上只用六周時間就學完了本應十周學完的基礎課程。
每天早上7點半,學員們起床,接下來的一天,除了訓練外,也有一些業余活動。因為語言不通,授課時黑板上會有中英文兩種板書,學校的高音喇叭也是中英雙語喊話。學員們一旦完成學業,第二天就飛回祖國,投身抗戰第一線。
1945年清明節前后的某一天,40多架戰斗機和20多架運輸機同時降落長汀機場,當晚就有一架日機投下了兩枚炸彈。很快,這架日機被飛虎隊的機關槍一陣掃射,傷痕累累,最后在鄰縣墜毀。
第二天一大早,40多架戰斗機齊刷刷飛上了天,前去轟炸被日軍占領的浙江沿海軍事基地。當晚又一架日機飛來,不過還沒到長汀機場上空,就被四周架設的高射炮一陣猛轟,嚇得狼狽逃竄。
飛虎隊在東南沿海的行動起到了很好的震懾作用,這以后,日軍再也不敢到長汀上空放肆了,連他們在汕頭和廈門之間的航線,也被切斷了。
據飛虎隊轟炸機飛行員都凱牧介紹,他們每天都要經歷地面作戰,打地靶,投炸彈, “下了飛機就在飛機旁邊等,加好油掛好彈再去。一天三四次,真是不打死不算數。”
軍民一體救護
“生死有命,回不來的就不要回來了,回得來就回來了,就是這樣。”飛虎隊戰斗機飛行員李繼賢說。
當時飛虎隊隊員會隨身攜帶一個布條,上面用中文寫著:“來華助戰洋人,軍民一體救護。”遇到油罄、受傷迫降,當地百姓都會對他們予以救助。電視劇《血符》,便是以此為主題創作的。
飛虎隊駐扎在長汀時,隊員們在戰斗機前合影
據福建省檔案館館藏檔案記載:從1943年11月到1945年8月,福建各地共救護各種原因迫降的盟國飛機21批次,救護盟國航空人員59人,妥善掩埋遇難航空人員11人。這些飛機和航空人員有屬于飛虎隊編制的,也有屬于其他編制的,也有未列番號的。
1943年11月29日清晨,兩架飛機墜落永定縣附近的山坳后發生爆炸。時任永定縣縣長項際科誤以為是敵機,還部署人員,準備分頭圍追堵截。
還好龍巖防空所打來電話,說是盟友。縣政府馬上派人過去救助,發現三個穿著飛行服的人正從山上往下走,其中一個是美國人,另外兩個是中國人。
項際科帶著這三位飛行員回到縣城時,沿街鞭炮聲噼里啪啦響得好不熱鬧,老百姓熱情高漲,紛紛出城迎接,簡直比如今的明星過境還要瘋狂。
到了第二天,另外兩位走失的機師也來到了縣城。縣政府專門為這五位飛虎隊員召開了歡迎大會。項際科用中英雙語表示慰問,還有學生們上臺鮮花。這陣勢,讓飛虎隊員們備感溫暖。一位美籍少校機師說:“中美同盟攜手,一定能打倒共同的敵人,奠定世界的永久和平。這次飛機受傷迫降在永定,承蒙優厚款待,十分感謝并將把永定人民的愛國熱忱傳達到中外各國。”
中美不了情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投降,消息傳來長汀后,老百姓們歡呼雀躍。鑼鼓聲、鞭炮聲、歡笑聲,還有飛虎隊隊員們用沖鋒槍朝著天空射擊的聲音,響徹云霄,整個長汀都浸在喜悅的氣氛中。“大家都跟著飛虎隊的隊員一起載歌載舞,甚至進行了游街,因為很多飛虎隊員是美國人,他們的自由女神像也被推到了大街上來游行。”戴玉珠說。
2014年2月18日,位于閩西連城縣的福建省中央蘇區博物館,公布了一件館藏的飛虎隊飛行員的“護身符”,見證了中美人民聯手抗日的歷史。這件“護身符”呈長方形,高30.5厘米、寬24厘米,上方印有一面美國國旗,下方印有一則公告,共有中文、法語、日語、韓語、泰語、老撾語、越南語7個版本
半年多的相處,飛虎隊員和長汀人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有的離開后對這里念念不忘,稱長汀是“心中的香格里拉”,有的說他的根在中國,留下遺囑要把骨灰撒在閩江里。
1945年,李升浩被派往長汀擔任電信局局長,因為工作關系接觸到了陳納德以及他的飛虎隊。他的兒子李厚威回憶說:“本來電信與機場聯系不大。但我父親擔任長汀縣電信局局長時,還被委以一項特殊的使命,就是代表國民政府迎來送往中央和各地的政要、來賓,并負責宴請。聽我父親說,他們與美國人交往時會互贈禮物。”
2015年11月28日,長汀舉行“2015年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日暨慶祝抗日戰爭勝利七十周年美國飛虎隊在長汀”紀念活動。陳納德先生的夫人陳香梅因年事已高,未能親臨,但她特別委托了特使烏巴特爾前來參加。在賀信中,她寫道:“中美人民共同反法西斯的情誼永存!”
福州本土“老干媽”!一嘗就忘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