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里· 更懂福建
前不久,京劇大師梅葆玖逝世。消息一出,福建戲迷心中萬分不舍,只因為這位在京劇界響當當的梅派掌門人與福建有著頗為深厚的情緣。
2014年5月10日,梅葆玖來到寧德市藝術館劇場,出席“兩岸一家親,共圓中國夢——雙甲之約”紀念梅蘭芳誕辰120周年京劇演唱會。當時,誰也不曾想過,這會是梅葆玖最后一次來福建。
當時,80歲的梅葆玖精神狀態很好,不僅為觀眾呈獻了精彩的京劇表演,還講了一段話:“今天我們從北京特意趕到福建,接受我國臺灣的京劇演員劉珈后的拜師,心情特別的好。這是臺灣和大陸兩岸一家親的體現。京劇和梅蘭芳是兩岸共有的精神財富。京劇是國粹,是中華文化的華彩樂章,臺灣是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節點。”
梅葆玖與弟子劉珈后
說起這段海峽兩岸的師生情,頗有一段故事。臺灣的京劇演員劉珈后還未和梅葆玖真正認識前,名琴吳文疆就曾向梅葆玖提過她。劉珈后萬萬沒想到,為了鼓勵她更加努力學習梅派藝術,梅葆玖自己燒制了一套影碟,托吳文疆寄帶給她。“梅老師在包裝上寫著‘劉珈后同學珍藏’,內容則是他自己的演出片段,還非常細心地在上面寫下演出時間、演出劇目、觀看順序,希望我能從里面學習到梅派藝術的精華。“這也是我和老師的第一次交流,對我的鼓勵很大。”說起這事,劉珈后覺得仿佛剛發生在昨天。
后來,在2009年的紀梅活動上,劉珈后赴京表演了《生死恨》。“老師看完后,認為我的演出大方規矩,嗓音也很不錯。見機會難得,我也大膽地向老師吐露想拜師的意愿,沒想到老師真的答應了!”劉珈后回憶起拜師經歷,仍感到難以置信,“之后老師就說可以找個好日子,讓我正式拜入門下。”
2014年,梅蘭芳誕辰120周年之際,因偏愛福建這個有福之地,梅葆玖在寧德收了他的最后一位入室弟子。拜師儀式很簡單,就是鞠三個躬。梅葆玖希望劉珈后在漫長的人生道路上,時刻記住梅派的原則——“移步不換形”。“我們師生一起把這個原則上升到理性的自覺,我衷心希望劉珈后能和所有梅門弟子一樣感同身受,更希望我們師生為此而共勉。”梅葆玖說。
除了意義深重的收徒之外,梅葆玖還曾多次來福州、廈門等地演出。
2007年9月24日晚,由福建省廣電集團和中央電視臺戲曲頻道主辦的中秋戲曲晚會《海峽情·2007梨園百花春》在福州鳳凰劇院舉行。當時,梅葆玖已是73歲高齡,仍在舞臺上扮起“楊貴妃”,與其臺灣弟子魏海敏同臺表演了梅派經典名段《貴妃醉酒》。他在臺上氣定神閑,唱腔醇厚流麗,每個動作、每個眼神,都將楊貴妃的哀怨和嬌羞嫵媚呈現得淋漓盡致。表演結束之后,許多觀眾表示被梅老表演所折服,從此對京劇“路轉粉”。
作為梅蘭芳的第九個孩子,梅家的標簽成為梅葆玖最重要的人生切面。隨著時代發展,傳統戲種沒落,如何讓年輕人接受古老的戲曲,成為梅葆玖晚年常思考的問題。所以,當福建籍導演陳凱歌拍攝《霸王別姬》《梅蘭芳》時,梅葆玖給予了極大的支持。電影《梅蘭芳》首映時,陳凱歌還曾給梅葆玖深深鞠躬,感謝他對電影《梅蘭芳》所表現出的大度、包容與幫助。
斯人已逝,不知福建戲迷朋友們,耳畔會否隱約響起那句“海島冰輪初轉騰,見玉兔,玉兔又轉東升”,這是一代梨園大角兒留在塵世的絕唱。
生在鳳凰,長在福建,黃永玉緣何成為藝術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