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緩慢,“十三五”計劃要求搞好農村水利建設,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保障性措施。基于水利工程改造標準下,要對水利工程管理提出全面性改革,落實水利工程管理目標,提出符合地區戰略規劃需求的管理對策。據此,本文展開了相關分析。
【關鍵詞】農村水利;工程管理;問題;對策
農村是我國經濟產業發展基礎區域,農村水利的發展在改善農民生活條件、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因此為了進一步發展水利工程,必須做好水利工程管理工作。既要做好管理體制改革工作,也要狠抓施工安全質量管理,才能確保水利工程改造達到預期的成效,達到帶動農村經濟發展的目標。
1、水利工程管理意義
水利工程是用于控制和調配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達到除害興利目的而修建的工程。只有修建水利工程,才能控制水流,防止洪澇災害,并進行水量的調節和分配,以滿足人民生活和生產對水資源的需要。水利是地面水利運行的主要載體,積極完善水利配套設施決定著地區水利發展水平。由于水利工程建設的多樣性,水利項目施工質量依舊處于落后水平,遠不及發達國家的水利建設標準。從可持續發展角度考慮,我國必須及時總結水利建設存在的質量問題,提出切實可行的監督管理方案,構建更具現代化的水利工程模式。
2、農村水利工程管理問題
2.1 規劃問題
水利工程是水利與結構物等銜接時需特殊處理的地段,是水利不均勻沉降控制的關鍵。目前,我國水利市場呈現多元化發展局面,水利項目施工存在著諸多質量隱患,如何強化質量關系體系是極為關鍵的。目前,在許多農村地區,由于工程技術的缺乏,工程項目沒有得到合理規劃,所以存在很多盲目性、隨意性小型水利工程建設。多年來,“跑、冒、漏、滴”等問題沒有得到根本解決,水損失嚴重,從而在旱季的時候出現水量不足,豐水期則易出現災難。
2.2 質量問題
在農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設的過程中,存在重復建設的現象,導致管理出現許多的困難。這導致水利工程建設規劃出現障礙,過度和低技術含量的管理,將會為農業的發展埋下隱患。例如,工序交接驗收不嚴格、施工記錄不按時填寫、工程階段驗收不按規定進行;工程項目變更未經過專業審核,盲目調整施工工序,這些均是質量監督不足的表現。
2.3 管理問題
為了加快農村水利工程改造建設,工程建設單位要按照工程標準,編制切實可行的水利工程技術方案,為水利工程建設提供綜合性保障。在農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設的過程中,資金缺乏將導致工程建設標準偏低,同時也會大大降低管理的標準。在水利工程施工后期,缺乏適當的管理,將導致工程設施過早失去其使用價值,同時,造成國有資產出現流失。
3、農村水利工程管理的有效措施
3.1 管理機制
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在農村涉及的內容十分廣泛,因此,必須對工程建設實行統一管理,合理進行規劃和布局,制訂合理的施工組織設計施工過程中,需要明確各個部門的管理范圍。有些施工單位由于重視現場進度,對工程質量缺乏足夠的管控措施,導致水利竣工后期使用性能不達標,工程項目出現突發性的結構問題,損壞了整體工程的完整性,影響了地區水利運行的穩定性,不利于區域水利現代化發展。為了更好發揮水利工程的服務價值,必須堅持科學的質量監督決策,從多個方面實施質量監督方案,為工程建設單位提供科學的指導方向。
3.2 質量機制
水利工程建設關系著區域水利發展水平,對地方經濟決策中“招商引資”有著重要意義。隨著工程建設規模擴大化發展,水利工程建設面臨著一系列的質量問題,各種質量不達標約束了工程項目建設的有序進行。在農村水利工程中,需要嚴格按照項目法人制、建設監理制和招投標制度進行管理。在原材料階段、中間產品和施工質量都必須進行嚴格管理,并且需要做好復驗和施工單位自檢,對建設工程科學管理。施工單位要堅持安全施工原則,從現場作業、材料配制、地質勘察等方面強化管理力度,全面保障水利施工作業的安全性。
3.3 招標機制
質量監督是為了更好地完成水利建設,幫助地區建立更加全面的工程運行環境,提高整個區域的水利建設水平。開展招標工作時,建設單位組織需要有三家以上的競爭單位,按照招標文件進行招標,嚴格按照項目的招投標制度進行實施,引入競爭機制,有效規范施工管理,明確項目投資,遏制工程建設中的出現腐敗現象,按照簽訂合同進行施工。
3.4 技術機制
從水利運行結構來說,工程管理與水利之間是不可分割的整體,按照質量標準對農村“水利工程”進行綜合銜接,構建符合水利結構改造的可行性方案。水利工程的建設和管理離不開人才,加強人才隊伍的建設,確保有一批符合水利工程建設要求的技術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在工程建設實踐中,需要充分調動技術人員的積極性,給與他們足夠的空間,讓他們發揮所長,提高他們的管理和服務能力。
3.5 安全機制
水利工程是水利規劃建設重點,能夠為水利運行活動創造有利條件。水利工程由于多為露天作業,施工環境存在不穩定性,使用時間長久,歷來屬于事故多發的工程項目。因此,水利工程應建立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要求施工單位建立安全生產責任制度和安全生產教育培訓制度、制定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保證安全生產投入的有效實施、進行定期和專項安全檢查、組織制定并實施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組織制定并實施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計劃等。
4、農村水利工程管理改革策略
4.1 結構改造
我國水利經濟快速發展趨勢下,水利工程成為現代化調度不可缺少的設施,利用鋼結構組建運輸空間,實現了產業效益的最大化。相比于傳統工程管理結構,現代水利倡導水利工程模式,利用鋼筋與混凝土之間的相互融合,塑造出更加穩固的工程管理結構空間。同時,水利工程安裝施工要考慮后期管護問題,對鋼結構、混凝土結構等進行綜合管護,降低各種因素造成的病害風險。
4.2 規劃檢查
由于水利工程建設的特殊性,其在作業期間需重視養護與管理工作,降低結構性病害的發生率。因此,施工單位要結合水利工程施工作業現狀,及時擬定可行的工程質量監督機制,推動水利工程建設規劃與發展。不同類型的水利項目,對技術要求、施工工序等都有不同的要求,這些都是水利質量監督中需要高度重視的。水利工程施工階段,要考慮各項技術方案執行標準,提出符合水利工程結構性能要求的技術方案,確保竣工后期達到預期的功能標準。
4.3 病害檢查
“水利工程”是大跨度水利施工的主要設施,基礎工程結構對水利工程結構起到了保護作用,避免水利工程結構受損而影響到區域的水利運行效率。水利是水利調度作業的保障,不同類型水利建筑物發揮其各自的水利運行功能。水利作為水利系統的主要構成,其結構性能對整個區域水利有直接的關聯性。由于地質環境的特殊性,水利工程常面臨著滲漏、裂縫、沉降等病害風險,從基礎工程對其實施結構性防護,有助于提高水利系統的穩定性。因此,施工單位要結合現場作業條件,嚴格執行現場施工工序,確保現場施工質量達到標準。
結論
水利工程是農村地區經濟建設重點,搞好水利工程改造與管理工作,對區域經濟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面對早期水利工程管理存在的問題,工程單位要進一步細化管理步驟,提出符合農村水利發展要求的調控方案。據此,對水利工程管理模式進行優化調整,體現了水利管理機制建設之趨勢。
參考文獻:
[1]程鵬杰.新時期水利工程建設質量標準的規劃調整[J].水利工程改造,2010,16(50):21-23.
[2]吳少卿.傳統水利項目質量管理體系的不足與改進[J].中國科技創新,2011,19(6):43-45.
[3]柳俊.談水利工程建設對社會經濟的促進作用[J].農田水利灌溉,2010,30(7):39-41.
[4]寧津宇.水利項目質量管理體系優化設計的必要性[J].安徽農業經濟,2011,36(12):43-45.
[5]王先勤.農田水利工程中水工建筑施工的要點探究[J].湖南農業科技,2010,16(11):55-56.
個人簡介:龔羿文 女 1990.11 漢 籍貫:貴州貴陽 學歷:碩士 現任職稱:技術員 主要從事和研究方向:水利工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