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現(xiàn)代化進程的加深,水利工程作為一項利國利民的惠民性工程,其發(fā)展情況直接影響著人民生活、社會生產(chǎn)以及國家建設,并呈現(xiàn)出環(huán)保、經(jīng)濟與民生等多方面社會關系,同時也表現(xiàn)出了高質(zhì)量、高要求、高標準的社會需求。鑒于此,本文筆者基于理論學習的參考和實踐經(jīng)驗的應用,就我國水利工程建設過程中施工技術要點進行簡要分析,旨在規(guī)范施工工藝,提高施工質(zhì)量,強化安全生產(chǎn),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盼為讀者參考。
【關鍵詞】水利工程;施工技術;質(zhì)量控制
1.鉆孔灌注樁施工技術要點
1.1 泥漿配制
泥漿指標:比重1.03~1.08g/cm3,失水量<20ml/30min;粘度16~28s(漏斗粘度);泥皮厚<3mm;pH值8~10;膠體率95~98%。鈉基膨潤土摻量8~10%;CMC摻量0.3%。清孔后樁底泥漿指標:比重<1.15g/cm3;粘度<30s。
1.2 混凝土配制
水泥品種的選擇應以保水性較好的硅酸鹽水泥與普通水泥為首要選擇,且初凝時間不得小于2h,粗骨料宜選擇4.75~37.5mm的連續(xù)級配卵石,細骨料宜選擇細度模數(shù)在2.4~2.8范圍內(nèi)的中砂,混凝土坍落度宜為180~220mm之間,水膠比為0.5 ~0.6,砂率為40%~45%。為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混合料配制過程中應摻加一定劑量的緩凝型減水劑(首選木鈣,摻量為水泥用量的0.25~0.3%)。外加劑、水泥、水、砂、石等材料的用量,應通過配合比試驗確定,且配制強度應高于設計要求強度15%,并認真檢查混合物抗壓強度、和易性及凝結時間。需要注意的是,水泥用量減少不得超過未摻外加劑水泥用量的10%,且每立方混凝土的水泥用量不得少于300 Kg,對于混合料拌和時間的控制,應為一般混凝土的1.5倍。
1.3 混凝土灌注
水下混凝土灌注過程中,應嚴格控制混凝土澆筑速度,保持孔內(nèi)水頭高度,導管埋深宜控制在2~6m之間,并隨時測量孔內(nèi)混凝土頂面位高度,及時調(diào)整導管埋深,灌注過程中導管應勤提勤拆,提管速度控制在3m/min左右,澆筑過程中,作好灌注記錄,每根樁應做試件不少于1組,并做好養(yǎng)護工作,以備混凝土強度評定。混凝土灌至樁頂部位時,應采取措施保證導管內(nèi)混凝土壓力,防止樁頂泥漿比重過大而形成泥團,增加灌注難度;灌注樁頂混凝土的高程應比設計高程高出至少50cm,并在施工承臺時破除,以保證樁頭混凝土密實、無松散層。
2.混凝土筑壩施工技術要點
水利工程混凝土壩在結構分類上一般屬于大體積混凝土結構,因此需做好混凝土溫度控制,避免因溫差應力而導致結構過早發(fā)生裂縫。我國目前主要采用骨料風冷技術實施混凝土溫度控制,三峽工程對于骨料采用二次預冷技術,并控制出機口溫度為7℃左右;二灘工程對于骨料的冷卻采用冷水噴淋浸泡法,該方法操作簡單,實施效率較高,且預冷效果穩(wěn)定。對于混凝土結構裂縫的預防,水利工程大多采用補償收縮混凝土進行壩體澆筑,以萬家寨工程為例,其在建設過程中筑壩施工成功的應用了低熱微膨脹混凝土,并在短短一年時間內(nèi)完成了電站壩段從基礎到壩頂?shù)臐仓蝿眨源艘驕乜氐暮喕s短了工期,降低了成本。除此之外,一些高拱壩的壩體混凝土選擇,其溫度變形補償采用外摻氧化鎂實施控制。
基于水利工程施工特點,其在混凝土原材的選擇上一般應遵循以下規(guī)則:
a)骨料的選擇。由于級配良好且孔隙率較低的大粒徑粗骨料可減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熱的形成,利用結構內(nèi)表溫差的控制,進而可減小溫度裂縫生成的機率,因此是為水利工程筑壩施工的首要選擇;細骨料宜以中砂或粗砂為選擇,并確保級配良好,其選擇機理類同于粗骨料,通過混合物總表面積的降低而減少水泥與水的用量,控制水化熱,預防溫度裂縫形成。
b)外加劑的選擇。減水劑的使用可降低混合料水膠比,提高和易性與強度;緩凝劑可控制混凝土水化熱的釋放速率,抑制放熱峰值的出現(xiàn),同時還可一定程度改善混合料和易性,避免坍落度損失過多;引氣劑對于混凝土的泵送性與和易性有著良好的改善效果,進而可將構件的耐久性與抗裂性得到提高。
c)水泥的選擇。水泥應優(yōu)先選用水化熱低、凝結時間長的硅酸鹽水泥、礦渣硅酸鹽水泥、粉煤灰硅酸鹽水泥或火山灰質(zhì)硅酸鹽水泥。水化熱是形成溫度裂縫的主要原因,降低水化熱也是防止裂縫產(chǎn)生最有效的途徑,礦物成分與細度構成水泥水化熱的函數(shù),通過對水泥細度模數(shù)的調(diào)整或優(yōu)化礦物組成設計來降低水化熱。
3.防滲墻施工技術要點
鏈斗成墻技術的施工,其控制要點是通過鏈斗式的開槽機排樁進行旋轉(zhuǎn)鏈斗取土,并在開槽機的前進方向開挖溝槽,同時將排樁斜置下放至成墻深度,并用泥漿進行護壁處理。鏈斗式開槽機的一般開槽深度在10~15m之間,寬度在16~50cm之間;射水成墻技術的要點是在槽孔成型后,進行泥漿護壁,一般是用塑性或者水下混凝土進行壩體墻壁的澆筑,使之形成薄壁式的防滲墻。通常情況下,防滲墻的墻體厚度在22~45cm之間,深度為30m,垂直精度為1/300的墻高。射水成墻法一般用于砂土、粘土或粒徑在10cm以內(nèi)的砂礫石地層的施工,其施工的設備主要包括造孔機、澆筑機和混凝土攪拌機等。多頭深層攪拌技術的要點是確保其形成的墻體的水泥土的滲透系數(shù)要小于10cm/s,深度要達到22m,其抗壓強度要大于0.3MPa。多頭深層攪拌法多適用于淤泥、砂土、粘土以及粒徑小于5cm的砂礫層的施工中,它具有造價較低、無泥漿污染、施工簡便、質(zhì)量可靠、防滲效果好等優(yōu)點。
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具有針對性的就水利工程建設過程中關鍵工序的技術要點進行了分析,為水利工程的長遠發(fā)展提供了技術保障,促使其在標準化發(fā)展的基礎上實現(xiàn)多元化方向。
參考文獻:
[1]孫志超,陳輝.水利工程施工技術研究探討[J].科技致富向?qū)В?013(2).
[2]金澤.對水利工程施工技術的幾點思考[J].中國新技術新產(chǎn)品,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