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水土保持屬于一項綜合性管理水土的工作,在管理工作中需要進一步優化管理的方式,從而使得水土管理工作能夠更好地滿足資源分配的需求,根據多年來的經驗,在水土管保持方面需要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然后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而開展規劃工作,這是水土保持工作能夠更好為人們的生產帶來良好服務的關鍵。基于此,本文對江西省水土保持預防保護規劃進行了分析,希望可以為相關的工作人員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江西省;水土保持;預防保護規劃
1、全國水土保持區劃必要性
1.1 自然條件
我國疆域廣闊,地形起伏大,山地丘陵約占全國陸域面積的2/3。地質構造復雜、地貌類型多樣、暴雨頻發、人口分布密集、生產活動頻繁,導致我國水土流失類型和分布區域差異明顯。地形地貌的巨大起伏,眾多的山地丘陵以及復雜多樣的地層,特別是廣泛覆蓋的第四紀松散沉積物和輕度膠結的碎屑巖為土壤侵蝕提供了條件。我國水土流失的發生、發展和演變與地質構造呈規律性的地貌特征有密切聯系。
1.2 社會經濟發展
江西自然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優良,生態區位重要,當前正處于經濟社會加速發展的爬坡期、全面小康的攻堅期、生態建設的提升期。全省圍繞建設富裕和諧秀美江西的奮斗目標,按照\"發展升級、小康提速、綠色崛起、實干興贛\"的方針,緊扣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包含 38 個縣、市、區)、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包含 54 個縣、18市、區)和江西省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等發展戰略,實現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全面進步。
1.3 水土保持區劃發展
江西省現有水土流失面積 26629.68km2,占土地總面積 15.95%,其中水力侵蝕面積 26496.87km2,風力侵蝕面積 132.81km2。表明目前江西的水土流失仍然嚴重,水土保持生態環境建設任務任重而道遠。
根據全國第一次水力侵蝕普查成果數據(2011 年),江西省現有水力侵蝕面積26496.87km2,占土地總面積 15.87%。其中,輕度、中度、強烈、極強烈和劇烈侵蝕面積依次為14895.82km2、7557.66km2、3158.15km2、776.42km2、108.82km2,分別占全省土壤侵蝕總面積的56.22%、28.52%、11.92%、2.93%、0.41%;中度以上的侵蝕面積為11601.05km2,占水力侵蝕總面積的43.78%。
通過 2013 年復核調查,江西省現有風力侵蝕面積132.81km2,占土地總面積 0.08%。其中,輕度、中度、強烈、極強烈和劇烈侵蝕面積依次 24.26km2、41.08km2、49.48km2、3.62km2、4.00km2;中度以上的侵蝕面積為98.55km2,占風力侵蝕總面積的74%。
2、江西省水土流失省情分析
從全省 11個設區市的水土流失分布來看,流失面積由大到小依次為:贛州市 7816.67km2、吉安市 4107.62km2、上饒市 3717.42km2、九江市 3083.8km2、撫州市 2925.31km2、宜春市 2174.38km2、景德鎮市850.47km2、南昌市513.47km2、鷹潭市505.19km2、萍鄉市481.5km2、新余市 453.85km2。水土流失面積占全省流失總面積的比例由大到小依次為贛州市 29.50%、吉安市 15.50%、上饒市 13.96%、九江市11.58%、撫州市 11.04%、宜春市 8.16%、景德鎮市 3.19%、南昌市1.92%、鷹潭市 1.90%、萍鄉市 1.81%、新余市 1.71%。
3、江西省水土保持區劃總體情況
3.1 規劃范圍
江西省所轄行政區域,共 11 個設區市 100 個縣(市、區)的所有陸域面積。
3.2 規劃水平年
按照《全國水土保持技術大綱》,規劃基準年為 2011 年,規劃近期水平年為2020 年,遠期水平年為2030 年。
3.3 規劃單元
整體以縣為基本單元,已列入革命老區水土保持重點建設工程規劃、全國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規劃、農業綜合開發水土保持項目江西省實施規劃(2014-2019年) 和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建設工程江西省實施規劃(2013-2017年)的重點區域以鄉鎮為基本單元開展綜合防治。
3.4 與相關規劃的銜接和協調
規劃以全國水土保持規劃為編制依據,水土保持目標、方略和總體布局與國土、環保、農業、林業等部門的相關規劃和成果相銜接與協調。
4、各分區預防保護方向與途徑
4.1 浙贛低山丘陵人居環境維護保土區
以浮梁縣、婺源縣、德興市、鉛山縣、玉山縣、上饒縣、廣豐區和貴溪市的預防保護為核心,以信江、昌江源頭及其重要支流為軸,加大水源保護區、重點飲用水水源地、重要生態功能區、水庫、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世界文化遺產地和地質公園的保護力度,緊密結合當地豐富的旅游文化資源,以水保促旅游,以旅游促發展,加強瓷土、金屬礦、水泥建材等生產建設項目監管和廢棄礦山治理,維護和鞏固水保項目治理成果,促進生態環境朝著良性循環方向發展。
4.2 鄱陽湖丘崗平原農田防護水質維護區
以保護鄱陽湖“一湖清水”為核心,以保護農田、維護水質為重點,鄱陽湖湖體核心保護區做好生態保護,進一步強化生態功能,保護現有濕地植被和自然生態系統,維護生態環境相對脆弱區域的生態平衡。濱湖控制開發帶構建生態屏障,強化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和農田防護林帶建設與保護。高效集約發展區加強重要飲用水源地和湖泊、水庫的植被緩沖帶以及城市濱湖(河)濕地建設,加強城市雨洪資源綜合利用,強化重要生態功能區、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和森林公園的植被保護;維護和鞏固水保項目治理成果,制定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水土保持條例,實施最嚴格的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審批和驗收制度,嚴控城鎮化、基礎設施建設、工業園區和工礦區等生產建設項目造成新的人為水土流失。
5、結束語
本文立足江西省水土保持工作的實際情況,預防為主,保護優先”工作方針的要求,不僅對于在全省范圍依法開展水土保持預防保護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也為加快推進江西省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提供重要的科學依據。
參考文獻:
[1]陳邦雄.淺析省域水土保持預防規劃編制要點[J].亞熱帶水土保持,2015,(01):46-47.
[2]翟然,張薈瑤,張婧雯,張永江.水土保持預防保護策略與措施探討[J].中國水土保持,2014,(05):14-16.
[3]劉瓊海,藺青,田博,胡利霞,尹海軍.水土保持預防監督管理信息資源建設[J].中國水土保持,2012,(09):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