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介紹王甫州水電站的基本情況,泄洪閘弧形閘門的運行原理及運行過程中監控系統的聯動作用。NC-2000集控系統的特點及運行方式。
【關鍵詞】弧形閘門;運行原理;故障排除;NC—2000集控系統
王甫州水利樞紐位于湖北省老河口市漢江干流上,電廠裝備4臺奧地利產燈泡貫流式水輪機組,總裝機109MW,年發電量5.81億kW.h。樞紐主體工程于1995年正式開工建設,主要建筑物有右岸谷城土石壩,泄洪閘,重力壩,電站廠房和老河道左、右岸土石壩。其中泄水閘共安裝23孔露頂式平底弧形閘門。
2012年前王甫洲水工廠泄水閘控制系統采用2種操作方式:集控室遠方集中控制或現地手動控制。近幾年由于PLC通訊模塊和程序模塊時常出現故障,操作遲緩,水位顯示不準確,控制單元部分接觸器,繼電器和控制按鈕開關接觸不良故障頻繁,設備老化現象日益嚴重。系統軟件計算的下泄流量誤差偏大,突出表現在軟件自能計算啟閉完成后的數據,而不能計算啟閉過程中的流量。控制系統所存在的問題,根本達不到樞紐的基本運行安全條件和要求。在此情況下公司于2012年開始對原集控系統進行全面更新改造,由南瑞NC—2000集控系統代替原有的老集控系統。
新系統改造后,大大提高了水文數據的檢測與傳輸效率,從而為決策層提供了真實有效的數據來源和決策依據。下面簡要介紹一下新一代的集控系統:
1、集中控制系統主要技術特征及設備規范
1.1 集中控制系統結構
1.1.1 集中控制系統是全廠綜合自動化的一個主要部分,它可完成王甫洲水利樞紐泄洪閘主要設備的運行監視、控制操作和數據記錄。
1.1.2 水工廠集中控制系統設計總的原則是能夠實現對全廠主要設備的安全監視,提高設備運行的穩定性、可靠性、準確性和科學性。
1.1.3 水工廠集中控制系統采用上位機計算機監控為主,下位機簡化觸摸屏監控為輔的方式,從而完成通信、操作控制、數據處理、數據記錄及數據傳輸等任務,具備實時查詢,可視化順控流程、關系型歷史數據庫等功能。
1.2 集中控制系統的配置
1.2.1 水工廠集中控制系統由泄水閘集控室控制層(上位機NC2000系統及網絡交換機)、現地液壓啟閉機房控制層(下位機EB8000及施耐德可編程控制器模件)兩部分組成。
1.2.2 集控室控制層上位機NC2000系統采用雙機系統結構,由兩臺控制權限相同且具備同時操作功能的主機及一臺具備信息交換功能的通訊機構成。
1.2.3 現地液壓啟閉機房控制層采用可編程控制器與觸摸屏相結合的方式,由23套閘門LCU及附屬裝置組成部分,即每孔閘門一套。
2、運行方式
2.1 集中控制系統的運行方式
2.1.1 集中控制系統是指在人機界面運行方式下的閘門控制。
集中控制運行:通過系統界面顯示的當前下泄流量,根據實際情況,選擇相應的流量控制模式進行控制,或者通過選孔并設定目標開度對相應閘門發出控制命令,進行啟門、閉門、停機操作。
2.1.2 按開度控制,選取所需閘門數量,設置統一預置開度(只適合小開度啟閉),大開度時需單獨設置閘門開度。
2.1.3 按流量控制,根據所需下泄流量,手動分配所需開啟的閘門及相應開度,可通過集中控制系統閘門成組集中控制圖(見圖2-1閘門“成組集中控制圖”)所示界面進行操作。
2.2 閘門(集中)控制方式
閘門集中控制系統具有兩種控制方式,即:模式控制方式、目標開度控制方式。
2.2.1 模式控制:在半自動運行情況下,由當前上、下游水位以及計劃下泄流量,選擇相應的控制模式,控制23扇閘門的運行。
(1)正常情況下閘門應連續啟閉。
(2)正常情況下的開啟順序:從中間向兩邊,關門順序與之相反,嚴禁隔孔開啟。
(3)閘門的啟閉是分段啟閉的,而不是一次完成。
(4)為防止閘門頻繁啟閉,在一般情況下每扇閘門的最小開度不低于5cm。
2.3 系統處于集控運行狀態時,接收操作員站的命令對閘門進行控制,現地控制柜正側面板上除停機按鈕和運行方式轉換開關外,其余均無操作功能。
2.3.1 系統停、送電應嚴格按照系統停、送電的要求執行,系統應隨時保持上電狀態。
2.3.2 閘門處于集控運行狀態時,操作人員若發現異常情況,可通過就近的緊急停機按鈕終止閘門運行。
結語
自2012年新系統運行以來,大大提高了操作的準確性,提高了信息交換的效率,讓工作人員能夠更直觀的讀取水文數據。系統的穩定性也有了較大的提升,初步完成了我們的改造目標。特別是2013年漢江流域較大洪峰過境時,我們及時準確的采集了數據變化,提前調整了水庫的庫容,保證了水庫及下游群眾的安全。為長江水文數據庫提供了準確的數據積累,同時也證明了新系統的安全可靠性。我相信我們的系統會不斷的完善,能夠經受得住歷史的考驗。
參考文獻:
[1]唐元禮,婁方顯,東風水電站中孔弧形閘門PLC自動控制系統改造【J】,貴州水利發電,2001,15(2);29-31
[2]馬運彬,水庫閘門集控系統PLC及程序分析【J】,山西建筑,2013,39(12);210-211
[3]張曦,馬思樂,方漢學,基于INTERBUS技術的黃河引黃涵閘PLC控制系統【J】,微計算機信息,2005(07S);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