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淮河流域防汛指揮網絡系統的建設,對于水情等利用現代通訊和網絡技術加以觀測和播報,能夠保證水情信息的實時傳輸,本文圍繞淮河流域防汛實時水情信息網絡系統的建設展開論述,詳談系統的信道、功能、構成等,對于系統內布的軟硬件開發的情況加以論述。
【關鍵詞】淮河流域;傳輸系統;水情信息
淮河流域跨越豫魯皖蘇,氣候變化較為強烈,常遇災害性天氣。其地理位置在長江和黃河之間,對于水情信息的觀察要達到準確和及時。因此,開發流域的自動化觀測系統顯得尤為重要。水情信息觀測的時間較長,需要保證防汛決策的主動權,并且能夠預見到洪水的預報的情況,所以在水情信息的傳輸速度上要不斷加快,并且在強化自動化監察水情工作的同時還要降低成本,節約報汛經費。通過近年來的不斷論證和實踐,使用公用分組交換數據網的通信信道的方法,建設了淮河流于防汛實時水情信息傳輸線系統,擁有了使用經驗,與廣大業界同仁共享。
1、系統的構成和功能
1.1 郵電部門推出的公用網絡,也被成為公用分組交換數據網,在數據通信網絡領域中應用較為廣泛,其優勢在于入網方便,能夠通過PC機終端等,采用專線的方式連接到公用網中,線路的利用率很高,資源可以共享,而且傳輸速度非常地塊,用戶可以實現傳輸速率為2400、4800、9600 bit每秒的速度,每分鐘可以傳送水情電報數百份甚至上千份,同時進行的數據交換業務的成本較低。
1.2 使用公用網進行媒介的通信,采用的當前水利部的水利信息中心的終端。除了同步分組終端屬于水利部所有,其他均為地方所有,而且都是異步字符式終端。目前各個省會的公用網的傳輸信道已經被切割到國家骨干網中,在進行全國長途電話網的建設時,利用了公用網絡進行了主信道的建設,當公共網絡不能正常運行,則可以啟動電話網進行傳輸。
1.3 公用網的系統功能包括可以發送和接收報告,節省傳輸和運行的費用,對基層的水電站的報文進行預處理,將報頭和尾進行過濾,得到流水號后,將通信協議打包后發送到接收端,最后被譯成電文,供檢索、查詢等。
2、系統軟硬件配置和開發
2.1 水情信息的發送和接收需要通過系統的終端微機進行處理,這種工作的可靠性較高,選用系統終端加以運行,接收信息的收發,然后改進終端的接口,可以將接口擴展兩個,四個接口分別負責公用網接收、前置機發送、譯電系統的收發以及電話網的發送。
2.2 經過對系統內接收雙路信息的前置機和接收但路信息的前置機進行更新和和蒜后,目前存儲水情電報的設備運行的情況是良好的。
2.3 系統中的模塊采用的是調制解調器系列產,運行良好。
2.4 公用網的傳輸媒介包含了淮河微波干線、公用網光纖、數字電纜、微波同軸等。
2.5 淮河流域水情指揮中心為了節約系統的運行建設費用,采用了租用公用網異步端口的方法,根據中心研制的信息分流器,將水情信息進行分流處理,形成一路直接進微波干線,然后由淮委和徐州管理局共享的配置。
2.6 在微機上開發TURBOC語言,本著全自動、經濟可靠的方法,采用多收多發、原則設計、留下用戶軟件接口的方法,可以保證十幾個用戶同時能計入端口,并且可以在需要的時候隨時擴充。系統中的前置機一般接收到水平電報的預處理的時候,會根據終端的情況,將節點中設置順序按照時間的間隔進行終端報文的設置,每個設置的節點都擁有前后的順序,在軟件傳輸的過程中,要注意的就是隨時觀測公用網的端口、單位發來的消息,對這一端口輸出的信息要嚴格加以監視,防止軟件轉向,出現混淆不清等情況。終端設置的報文的節點和順序,傳輸給各個收到保單位后,根據軟件的過程等等倆采取終端設置報文發送的時間間隔。依照各個接收單位被設置的節點的順序進行傳輸。在對軟件進行等待的過程中,要保持對公用網的端口的監視,保證公用網的端口、電話網的用戶留有接口等,保證10幾個用戶可以直接進入系統并得到預處理。而且根據終端設置的報文發送的時間間隔和節點的順序,完成接收端口和電機端口的不同信息的任務,完成接收公用網的各個單位電報的任務,完成接收來自電話網的單位電報的任務,完成微機傳輸電報的任務。經過對接收前置的電報的子過程進行專項的執行后,可以實現電報微機傳輸的循環往復。
3、運行情況
經過淮河流域淮河流域防汛實時水情信息網絡系統在汛期的運行,普遍認為系統的終端和公用網的聯入率是較高的,傳輸素也較快。除了考慮公用網的傳輸質量、冗余校驗碼等等的功能外,還要考慮各個終端的市話專線質量,系統通信軟件的重發功能,做到無差錯叔叔報文。通過各個防汛單位的收發電報進行報銷,將水情信息加以傳輸系統的建構和建設。
經過系統的建設和運行,在水文情報的信息傳輸現代化上得到了長足的進步,工作效益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采用對水情信息的質量加以保證的策略,不僅將水情信息傳輸的時間大大縮短,還加快了傳遞的速度,使得準確性和預見性大幅度提高,為抗洪救災贏取時間。同時采用在流域內的某一站進行電報的報訊,使得一報多發和一報公用得到了實現,報訊的資料利用率大大提高。
結語
淮河流域防汛實時水情信息網絡系統是利用計算機、網絡通信技術的多學科綜合的學科,將防汛部門的水情信息預測、播報的技術手段和方法提升了一大步,實現了當前交換數據網的傳輸技術中關鍵的異步,具有投資少、見效快,技術強,自動化水平高,穩定性強,管理方便快捷的優勢,使得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都創造了佳績。
參考文獻:
[1] 萬鵬,孫世雷,張建國等.水情信息網絡報汛系統的設計與應用[J].水資源與水工程學報,2015,26(5):125-127.
[2] 文宏亮.自動測報水情信息的質量自動控制[J].陜西水利,2015,(5):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