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假期,在新密市水務局進行了社會實踐,對新密市水資源問題進行了調研,本人認為:新密市人均水資源占有量180立方米,僅為全國人均占有量的1/12。新密市水資源開發利用率為63.8%,地表水開發利用率為25.9%,地下水開采率為83.3%,分別都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以及河南省和鄭州全市的平均水平。基于新密市當地的水資源條件,建設節水型社會,是解決這一問題最根本、最有效的戰略措施。
【關鍵詞】水資源現狀;水資源利用率低;建議
新密市地處鄭州市西南,全市總面積1001平方公里,人口80余萬人。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屬中岳嵩山東伸余脈南麓的淺山丘陵區。由于自然地貌形成山間閉合流域,使得全市水資源短缺,人均水資源占有量180立方米,僅為全國人均占有量的1/12。
一、新密市水資源現狀
新密市多年平均水資源量為18043.5×104m3,其中,地表水資源量為9669.0×104m3,地下水資源量為10284.6×104m3,重復水資源量為109.4×104m3,多年平均地下水資源可開采量為8199.6×104m3。2015年新密市降水量65590×104m3,水資源總量為14560×104m3,較多年平均水資源偏少18.81%,屬于偏枯水年。據統計,2015年全市的總供水量為13591.0×104m3,地表水供水量為2976.2×104m3,占總供水量的21.9%,地下水供水量為10411.2×104m3,占總供水量的76.6%。上述數據顯示,2015年,新密市水資源開發利用率為63.8%,地表水開發利用率為25.9%,地下水開采率為83.3%,分別都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以及河南省和鄭州全市的平均水平。
按照新密市的發展規劃,今后要高水平建設新密市產業集聚區,打造新密中心城區和新密新區“雙核”格局,把新密建設成為鄭州都市區生態后花園,這些對水資源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時,新密作為國家生態市試點,建設生態文明對水資源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據《新密市水利發展“十三五”規劃》,預測到2020年全市總需水量將達到1.77億立方米,目前多年平均可利用水量1.11億立方米,缺水0.66億立方米。基于新密市當地的水資源條件,全市的水資源承載難以支撐經濟社會發展速度和規模,新密戰略布局的實施和水資源的矛盾更加突出,而建設節水型社會,是解決這一問題最根本、最有效的戰略措施。
二、對新密市節水型社會建設的建議
一是努力增加外調水源。新密市自產水資源很難滿足規劃水平年的用水需求,未來經濟發展將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有限水資源的制約。目前,新密市通過水權交易的方式,可以在“十三五”期間實現2850×104m3的外調水量,可以有效緩解新密市特別是城區的供水緊張問題。在2030年,在當地現狀水資源條件下,新密市的水資源總體需求缺口為6000×104m3,在現有水權交易及調水的基礎上,仍需要增加外調水量3150×104m3。同時,隨著水資源開發利用方式的轉變,地下水的開采利用將進一步得到限制,因此,新密市未來的水資源形勢依然嚴峻。建議繼續推進外調水源的爭取工作,以持續保障新密市水資源需求。
二是進一步開發利用非常規水資源。一是提高煤礦排水利用率。據不完全統計,全市煤礦生產年排水量達5100萬m3,大量的煤礦排水流入河道而未得到有效利用,浪費的同時還造成區域環境地質問題。為高效合理利用煤礦排水,建議政府出臺采礦行業排水管理和煤礦排水利用的指導意見或相關政策,通過有效的措施,激勵和引導煤礦企業,在礦井周圍修建排水處理凈化和利用設施,通過生產企業的節水改造和政府職能部門的有效監督管理,滿足礦區和周邊地區的生產生活及農業灌溉用水。二是加大雨水利用力度。利用好現有的水庫、河道、坑塘、綠地,充分攔蓄降水;因地制宜修建一些塘、壩、堰等攔蓄工程,提高對雨水資源的存留量;加強山坡地治理,提高植被覆蓋率,涵養水源。除在山丘區利用地形大力發展雨水灌溉以外,還要加大城區雨水利用力度。對新建小區和工程,要求其配建雨水和中水利用設施。通過城區雨水收集系統,將雨水作為生態景觀用水,同時也可以存蓄補給地下水,作為生態水系建設的主要水源。三是提高對廢水、中水的處理能力和使用能力,鼓勵支持工業、農業、企業、生活和生態環境充分利用中水。對于新建、改建和擴建的項目必須配套中水設施,以此收集處理的中水作為本項目區或者生產區的生態環境用水和生活用水。
三是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一是強化取水許可管理。以論證為先導,嚴格把關。將水資源論證作為取水許可證辦理的前置條件,對新建、改建、擴建的建設項目,按照相關規定,要求其必須進行水資源論證,對資料不齊全或未開展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的,一律不予取水審批。二是嚴格實行節水“三同時”制度。新建、改建和擴建的建設項目要配套建設節水設施,并保證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要嚴格審查建設項目節水設施方案,加大建設環節的監管力度,對節水設施未經驗收或驗收不合格的建設項目,水務部門不予核定用水指標,供水單位不予供水;驗收合格的項目,建設單位會同運營單位制定節水設施運營維護機制,確保節水設施正常運行。
四是推動海綿城市建設。高標準農田建設、河流治理、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綠化造林等工程,要統籌考慮防汛安全和雨洪水利用,建設相關配套設施,實現雨洪水自然蓄積、自然滲透、自然凈化,提升防洪排澇能力,改善自然生態環境。在基礎設施建設中,加快實施“滲、滯、蓄、凈、用、排”相結合的雨洪水控制與利用工程,降低硬覆蓋率,提升地面蓄水、滲水和涵養水源能力。建議水利、規劃、城建等部門協同合作,積極推動新密市海綿城市建設,推動水資源高效利用、生態環境顯著改善。
五是強化輿論導向。以網絡、媒體、社會宣傳等為載體建立全方位宣傳網。通過廣播電視、報刊雜志、電子公告牌等各種新聞媒體形式,持續大力宣傳市情水情、涉水法律法規、新時期最嚴格水資源管理要求、水資源開發利用節約保護的先進典型和先進經驗。對違法取用水、污染、浪費、破壞水資源的不良行為和企業法人在廣播、電視和報紙上予以公開曝光,著力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凝聚推進節約保護水資源的強大正能量,實現管水、治水、節水、和諧水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