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所謂的閘壩,就是指水利工程,顧名思義,其就是由閘和壩組成的,其主要的功能就是防洪排澇、澆灌供水、通航養殖和生態保護,隨著社會的發展,目前閘壩的建設速度與日俱增,但同時,問題也出現了,閘壩調控工作如果做不到位,很容易出現生態問題,所以我們要做到人與自然的協調發展,那么就必須做好閘壩的調控工作,切實處理好水利工程與生態功能之間的問題,做到水利工程與生態功能的協調發展,促進閘壩工程的水利開展,那么本文就對這一方面進行了簡單的探討,供參考借鑒。
【關鍵詞】電力系統;調度;自動化系統;技術
本文將主要對生態水利進行分析,再談一下閘壩對生態水利的影響,最后對流域閘壩調控系統中水利工程建設與生態環境相協調的發展模式及相關策略進行分析。
一、生態水利概述
生態水利這一名詞,是現代化社會新提出的一項要求,水利工程時一直都存在的一個大項目,然而隨著社會的進步,生態問題愈加嚴重,所以慢慢地生態水利就應運而生,然而,所謂的生態水利,顧名思義,就是指應用科學生態的方法來進行水利工程的建設,在不破壞生態環境的基礎之上發展水利工程,其是水利工程的終極目標。
二、閘壩對生態水利的影響分析
1 閘壩會對河流物理生境和生物組成造成影響,會引起河湖形態發生變化,引起河道淤積,進而導致潮汐變形,河口淤塞,導致行蓄洪能力的降低。閘壩會增強基流的穩定性,導致流動性變差,進而為大型水生植物的生長創造條件,最終會導致大型水生植物的大量繁殖,致使魚類數量和大型無脊椎動物多樣性遭到破壞,嚴重影響生態平衡,而且閘壩的修建還會導致河邊的腹足類種群數量減少,其嚴重縮小了產卵親魚活動范圍,這就會出現普通魚類數量上漲,而一些適應于渾濁河流生境的魚類數量減少的情況發生。
2 閘壩會導致水流流速趨緩,河道徑流減少,水體自凈能力降低,水體污染加劇。閘壩的建設,由于其阻隔了河流,所以其會使水流的流速降低,同時河道徑流也會減少,這樣一來,水體的自凈能力也就會嚴重降低,從而導致水污染的情況發展,久而久之,就會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的影響。
3 閘壩會嚴重影響魚類生物的生長發育規律。水位波動比率和干擾頻率以及強度的改變,都會對植被幼苗的存活率和生長速率造成直接的影響,雖然有許多水生動物的生長發育規律都是隨著溫度變化而改變的,但水的流量沖擊率等同樣也會對水生動物的生長發育造成影響,如果在魚類的生存和關鍵生命階段,水的流量發生變化,或受到很大的沖擊力,那么勢必會對水生生物的繁殖造成影響,勢必影響到魚類的生長發育規律。
4 閘壩引起的流態變化有利于外來物種的引進和入侵,影響生態平衡。河漫灘濕地的干-濕循環特性的喪失通常會帶來巨大的生態影響,其為外來物種盛行、增殖創造了有利條件,進而可以大量減少本地大型水生植物數量,而且閘壩還會使河流激流生境變為靜水生境,這也很有利于外來魚類的大量增殖,這樣一來,外來物種就會慢慢取代大型水生植物群落而成為優勢物種,打破原生態平衡。
三、流域閘壩調控系統中水利工程建設與生態環境相協調的發展模式及策略分析
1 水利工程建設,一定要建立起與生態環境相協調的基本理念。一是樹立起人與自然相協調的科學發展觀,系統全面理解生態水利的理念和方法,正確把握和確立水利工程建設的生態水利模式,以相應理念的滲透為指導,主動與自然相適應,才能使二者相協調,造福人類;二是樹立起開發利用與保護相協調的資源觀,水利工程不僅在防洪、供水等方面作用巨大,在改善水環境、修復生態系統方面同樣大有可為,水生態系統的改善對流域范圍內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起重要保障作用。三是樹立起水利工程服務于社會的基礎地位觀,把水利工程建設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大環境中,與國民經濟發展和社會的發展進步聯系起來。
2 正確把握建設生態型水利工程的方法。首先,生態水利工程建設在方法上要體現親自然的特性。不但要掌握水在氣候系統、水文循環中的運動轉換規律,還要研究其在特定的生態系統中,特定的生物群落與水體的相互依存的關系。既要研究水體的物理特性,也要照顧到其系統循環特性。在開發利用河流時,將河流與其上下游、左右岸的生物群落置于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中考慮,進行統一的規劃、設計等。
3 及時對已建閘壩的調劑運行方式進行響應調整,以兼顧生態方針,是相對簡單而且行之有用的一種措施。以下所舉實例可作為佐證。淮河水污染聯防。為了不前述的污水團集中下泄事故,淮河流域水利委員會近幾年做了一些成功的測驗考試。一是實行水污染聯防。沙穎河、渦河和淮河干流上的部門水閘不再僅從防汛、供水角度進行調劑,而是兼顧防污目的實施調劑,如經常連結污水小流量下泄,經由過程清水稀釋及充實闡揚干流水體的自凈能力,降解污染物。另外,為避免干流、支流污水疊加,在一定水平上進行了高濃度污水的“錯峰”調劑,以減緩對下流河湖的污染影響。同時,還實施了水情、水質動態監測與信息傳遞,盡量減免水污染“災情”。二是制定閘壩應急調劑方案。每一年汛前開閘時當令進行應急調劑,實施對生態與情況影響最小的污水下泄方案,避免污水團集中下泄造成水污染事故。
4 適當改建閘壩,擴大其生態功能。我們要適當的對不合理的閘壩或有問題的閘壩進行改建,進而有效避免其對生態環境造成的不利影響,擴大其生態功能。
5 可以從閘壩的計劃設計階段即充實斟酌其生態影響,建設生態友好型的新型閘壩。我們可以從閘壩的設計階段開始,就把生態功能充分的考慮在內,進而提出可行的方案,這樣建成的閘壩肯定會兼顧水利工程的功能和生態功能,此種方法就省去了后期追求生態功能的很多工作,所以值得大力提倡。
綜上所述,本文主要是對態水利、閘壩對生態水利的影響和流域閘壩調控系統中水利工程建設與生態環境相協調的發展模式及相關策略進行了簡單的分析,旨在能為水利工程的更好發展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同時也真心希望能對各位同仁以后的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
參考文獻:
[1]孫宗鳳,聶建平.生態水利的哲學思考及其研究框架.水利發展研究
[2]陳長冰. 合理把握水利工程與生態環境和諧發展[J]. 改革與探索, 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