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利工程是保障用水、抵御水患的重要基礎設施工程,從古至今都為生產生活架起了堅實的堡壘。本文通過分析水利工程管理體制的形成背景,解析當前我國水利工程體制的實施現狀及面臨的困難和問題,總結了包括日本、美國在內的其他國家水利工程管理體制經驗,提出我國水利工程體制模式創新的三大重要路徑。
【關鍵詞】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模式創新
引言
作為抵抗重大自然災害、保障生活生產用水的基礎設施建設——水利工程,在2000多年前已經聞名于世,如都江堰水利工程等。水利工程無論是在防洪、發電,還是在灌溉、供水等方面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是必須得到重視和提升的。水利工程常被分為純公益性、準公益性和經營性三個類別,在我國以準公益性占比為最大,國家為了保障水資源的充分利用,非常重視水利工程的安全運行,出臺了管理體制改革意見,管理部門、水利工程公司、政府領導都對水利工程的管理非常重視。但是社會環境不斷變化,市場經濟體制改革深入推進,水利工程管理體制迫切需要進行改革創新,符合公共財政規定的新要求,適應事業單位改革的新變化,因此本文將重點探討如何對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模式進行創新。
一、水利工程管理體制現狀
以1999年以來為時間節點,總結概括我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變遷,便于清晰的認識到具體的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概況。
(一)管理單位規模日益擴大
在我國由水管單位對水利工程行使直接的管理權利,從1999年到2016年,水管單位的數量從5432個上升至10200個,上漲了近一倍,其中綜合性單位從3993個上升為7032個,帶動了水利工程的固定資產原值的上升,從1594.77億元上漲到近萬億元。水管單位的職工人數也從99年的41萬人上漲到16年的100萬人;財政撥款數額從6.24億元上漲到18.20億元。多項數據的明顯上升,表明了我國水利工程的規模擴大趨勢明顯,管理體制也日益完善。
(二)水利工程管理意識不足
雖然水利工程已經在保障經濟生活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經過幾千年的時代變遷,水利工程的管理意識依然不足以滿足快速發展的需要,表現在:一是“重建輕管”意識嚴重,對于水利工程的建設非常重視,但是對管理卻輕視,以至于水利工程管理體制中的領導們,將更多的經費投入到建設中,管理運行得不到保障,以至于無法提升管理效能;二是水管單位跟不上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的進度,等待、靠著財政的觀念十分嚴重,以計劃經濟時代的思想來應對市場經濟的變化;三是“即安”思想困境,水利工程管理體制中,一部分人不愿意進行改革創新,不愿意放棄已經得到的既得利益,無法提高管理體制的水平。
(三)管理體制中權責劃分不明
由于我國水利工程中大部分都屬于公益性單位,享受了國家財政大部分的專項補貼,因此管理單位也多為撥款性的事業單位,以至于管理體制中全責劃分不明現象嚴重,水利工程的經營性資產始終無法從與公益性資產劃清界限,水利工程內部管理與外部條件區分不明,??顚S脤嵤╇y度大,內部資源配置難度大,很多管理者沒有進行管理經費的使用計劃,造成工程管理維護費用的嚴重不足。
(四)水利工程人員結構不合理
由于水利工程管理部門多為事業性單位,單位人員的招聘和任用需要組織部審批和管理,因此造成了水利工程管理體制中人員結構的非常不合理。一方面,人員數量膨脹現象嚴峻,一些基層單位人員數量遠大于需求,但是由于編制限定,沒法進行人員精簡;另一方面,水利工程管理專業人才無法進入,缺乏特殊的人才管理辦法,以致于吸引不到高水平的人才進入[5]。
二、國外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模式總結
國際上,日本、美國等國家的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模式都具有特定的優點,值得我們在進行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模式創新中借鑒。
(一)日本多頭管理模式
在日本的水利工程管理體制中,實行的是多頭管理的模式,國家政府承擔主要的投資責任,其他縣、村、團體進行投入,并由每個受益者進行綜合多頭管理。日本的水利工程管理具有很明顯的法律特點,日本出臺了水防法、工業用水法等法律,規范水利工程管理,并充分調動了開發工團的作用。
(二)美國州協議管理模式
在美國,每個州對水利工程、流域享有絕對的管理權利,州依法成立流域管理局,由管理局行使獨立的管理權,如TVA行使對整個田納西流域水利工程的管理職能,它不僅要承擔起整個流域的規劃利用制定,也要進行防洪工程建設,也讓公眾積極參與進來。
(三)荷蘭地方集權式管理模式
在荷蘭,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模式是以地方集權形式為主的,體制被劃分為三級,分別是國家級、區域戟和地方級。在國家級管理機構中,公共事務、交通等部門承擔起全部的管理責任,區域級則由政府、水董事會承擔,在地方上,地方政府、污水處理長等承擔。
三、我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模式創新路徑
我國條塊分割明顯的行政體制,形成了水利工程管理體制的條塊分割,在面臨巨大的管理難題時,需要不斷進行模式創新。
(一)強化管理意識
雖然國家水利部門、地方政府都在行使水利工程的管理職能,但是總的來看管理體制創新的意識還不明確,因此要改善固有的條塊分割模式帶來的水利工程管理體制困境,就需要從管理者的管理意識上進行強化。最重要的是需要我們的管理者,形成開放的眼光,從國外其他國家的水利工程管理模式中進行學習,要打破體制的束縛。
(二)明確管理權責
撕掉水利工程管理體制的“國有”標簽,打破“大鍋飯”的弊端,就需要明確在水利工程管理體制中各利益主體的權利和責任,就是要在管理體制中,明確出每個層級、每個管理部門應該履行的管理責任,在行使管理職能過程中的權利。
(三)創新水利工程的分配制度
要將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模式進行創新,就是要完成分配制度的創新,徹底擺脫傳統固有模式的限定,提高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一是要建立聘用制的用人機制,改變現有的人員構成,讓“編制”內人員逐漸減少,打破傳統水利體系用人、選人的標準和規范,讓管理體系能夠根據實際需要來進行人員招聘和解聘,不要形成較重的人員負擔;二是要加強考核體制的創新,根據水利工程管理的特點,制定對員工的考核體制,規范人員的獎懲制度。
參考文獻:
[1]戴元俊.關于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模式的探討[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3(07).
[2]楊立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模式的研究[J].科技創業月刊,2016(11).
作者簡介:黃子元(1988-),男,漢族,黑龍江人,本科學歷,學士學位,廣東省南興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水利技術主管。研究方向:水利工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