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桑日是山南地區的主要畜牧業生產的基地之一,但是長期在草場“大鍋飯”、傳統觀念生產方式等,嚴重制約了畜牧業發展的進程,而落實和完善草場承包經營責任制,加快了畜牧業發展、推廣科學技術、落實惠農政策,加強牧區教育如何提高收入、保護草原是發展桑日的經濟具有非常現實的意義。
關鍵詞:草場承包;生態保護;工作經驗
中圖分類號:S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6-3637(2017)01-0014-02
根據《中共西藏自治區委員會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落實完善草場承包經營責任制的意見、全區建立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會議精神、山南地區落實和完善草場承包經營責任制的實施方案要求,2009~2011年,先后我縣開展了落實和完善草場承包經營責任制工作,目前全縣完成了草場承包聯戶工作。
我縣草場承包經營責任工作,自2009年啟動以來,按照區地要求經歷了探索試點,全面推進和深入落實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2009年,在增期鄉5個純牧業行政村開展落實和完善草場承包經營責任制試點工作。第二階段2011年全縣全面推進落實和完善草場承包經營責任制工作,第三階段全面落實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政策。
截至目前,全縣共完成草場承包面積260.59萬畝,占全縣草場面積的95% ,涉及3鄉1鎮42個行政村。
1 主要做法和經驗
1.1 健全組織、加強領導
為順利推進草場承包工作,縣委政府高度重視,層層成立落實和完善草場承包經營責任制領導小組和辦公室,落實相關人員、制定工作方案,把工作細化到鄉、村、組,把責任落實到人,任務分解到人,形成了層層有人抓、層層有人管的工作局面,確保了草場承包工作到位、領導到位、責任到位。同時,在實施中堅持積極主動、慎重穩妥的要求,各鄉鎮、村在縣農牧局的指導下,按照公開、公平、公正和老、中、青三結合的原則,由熟悉情況、有威信的群眾代表、駐村工作隊、村兩委“班子”組成各村草場承包工作領導小組,妥善解決工作中出現的問題,確保了草場承包工作的順利實施。
1.2 制定方案、細化措施
為切實做好草場承包工作,各鄉(鎮)結合實際情況及時制定落實和完善草場承包經營責任制實施方案、對草場承包工作作出了具體安排部署:一是對群眾反映的問題一一明確,并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多方征求意見,通過認真制定工作措施,完善工作方案,為草場承包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科學依據。二是開展參與草場承包的農牧戶和牲畜統計、清點數據公式,同時評定草場等級、核定載畜量,按人畜比例6∶4的準確計算各戶的草場面積并在1∶10萬地形圖上調會出了各鄉(鎮)和村的草場界限及各戶的草場承包圖。
1.3 加強培訓、規范操作
草場承包工作涉及面廣、問題復雜、工作量大、技術性強,為全面提升工作質量,順利完成草場承包各項工作任務。區、地落實和完善草場承包工作要求我局抽調技術骨干5名安排地區為期7d的時間學習,培訓結束后組織各鄉(鎮)工作人員舉辦為期8d的培訓,在培訓中采取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方式,開展層層的培訓,重點講解草場承包的政策、規定和技術要求等,確保草場承包工作中草場面積的計算、地塊的落實,載畜量的核定、證書的規范填寫。
1.4 多方籌資,加大投入
為順利完成草場承包工作,縣財政共投入專項經費50萬,主要用于宣傳活動、舉辦培訓,設置永久性的界樁、制圖、購買地形圖和GPS等,為草場承包工作提供了堅實的資金保障。
1.5 加強宣傳,統一思想
政策措施的宣傳是全面完成草場承包工作的基礎性工作,為使群眾了解掌握草場承包的重大意義,縣草場承包領導小組堅持思想發動先行的原則,利用媒體、大會、發放宣傳資料等切實加大草場承包工作的宣傳力度。
1.6 加強督導,確保質量
為確保草場承包工作的落實到位,縣加強草場承包工作的督促檢查。縣草場承包領導小組自草場承包工作開展以來先后派出40余名工作組,對各鄉鎮的草場承包落實情況進行了督查、指導和驗收。并對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整改意見和建議,確保草場承包工作的進度和質量。
2 取得的主要成效
2.1 牧民草場權益得到確立
草場承包聯戶后,群眾的草場權益得到確立,進一步解放生產力,極大地調動了農牧民群眾保護和建設草場。一是解決了草原管理薄弱,缺乏草畜平衡制度。二是以戶經營為主的小生產者狹隘觀念,助長了吃草場“大鍋飯”,搶牧濫牧,超載過牧的短期行為。忽視草原的載畜能力,盲目發展牲畜頭數,造成牲畜頭數迅猛增長。頭數的過快增長,加速了天然草場的退化、沙化過長,加上自然氣候條件影響。
2.2 國家惠農政策得到了落實
落實和完善草場承包后,國家在退牧還草工程,草原生態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人工種草等這些草場承包為基礎的項目投入和補貼得到了落實。從2011年開始國家對我縣落實了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資金390.885萬元和人工種草4.7萬員、牧民生產資料補貼24.55萬元、草場監督員94名的補貼50.76萬元。
2.3 畜牧業生產的到發展
草場承包后,由于得到國家退牧還草、人工種草、畜圈建設等草原建設的投入,有力地提高了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
2.4 草原行政執法得到 廣大群眾的支持
草場承包以后,牧民群眾依法保護草原的意識明顯提高,在草場監督員的督導下,群眾自覺制止濫牧亂牧、挖土取沙、隨意采石、汽車輾壓等破壞草原行為,為草原監理站依法行政奠定了基礎。
2.5 牧民的思想觀念發生了較大的變化
自覺保護和建設對草場的水利設施,從根本上破除草場無償使用的傳統觀念,改變重畜輕草、靠天養畜的經營習慣,樹立草畜并重、建設養畜的思想。破除了傳統觀念,加大了牲畜出欄率,從而提高了牲畜的品質、畜產品的產量。
自草場草場承包以來我縣的牲畜存欄情況表(綿羊單位)表1
3 存在問題及下一步工作重點
幾年來,草場承包經營責任制的落實,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我們也清醒的看到仍存在問題和不足之處。
3.1 主要問題
3.1.1宣傳力度有待加強
個別村的群眾對自家草場承包草場地塊數量和面積、載畜量不清楚。
3.1.2存在資源糾紛隱患
草場承包后出現富裕的村用網圍欄把本村的草場圍起來,使較貧困村的草場成了公用草場。這些現象將成為今后牧業生產過程中牧民草場資源利用發生糾紛隱患的根源。
3.1.3 草場流轉意識較淡薄
雖然,我縣已經達到了草畜平衡,但是個別牧戶仍超載,有的牧戶草場面積大,但是牲畜不多,這種情況下可以流轉,目前,這些方面有待加強。
3.2 下一步工作重點
3.2.1加大監督、檢查和指導工作力度,鞏固草場承包工作成果,確保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在我縣全面訓練實施。
參考文獻
[1]在2008年度全區草場承包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2]草場承包講座.
[3]西藏自治區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實施方案.
[4]西藏自治區落實和完善草場承包實施方案.
[5]西藏山南地區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實施方案.
[6]山南地區落實和完善草場承包實施方案.
[7]西藏自治區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資料匯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