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夏季高溫引起的豬熱應激反應嚴重影響豬的生活和生產性能,是困擾廣大養殖戶的一大難題,本文結合宜賓地區實際情況,旨在介紹如何提高豬的熱應激抵抗能力,確保生豬安全渡夏的措施,供廣大養殖戶參考。
關鍵詞:生豬;熱應激;防控
中圖分類號:S82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6-3637(2017)01-0018-01
豬熱應激是指豬長時間處于超過自身最高耐受溫度環境時,導致豬體體溫調節和生理機能發生紊亂的一系列非特異性生理反應。適宜的環境溫度有利于豬的飼養和繁殖,豬的等熱范圍在20~23℃,豬在不同的生理階段所適宜的環境溫度也不同,妊娠母豬為15~24℃、泌乳母豬為15~21℃、哺乳仔豬為28~32℃、斷奶仔豬為25~32℃、生長豬為15~24℃、育成豬為14~21℃[1]。在此環境溫度范圍內飼養生豬最為適宜,但宜賓市處于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7~9月份為炎熱夏季,最高溫度可達38℃,已超過豬的最高耐受溫度,在本地區熱應激長期困擾著廣大養豬戶。
1 豬熱應激產生的原因
動物體散熱主要有四種方式:通過體表皮膚散熱;經呼吸器官散熱;使吸入的氣體、飲入的水、吃進的食物升溫散熱;通過糞尿排泄散熱。
由于豬的汗腺不發達,脂肪層厚,通過皮膚散熱的方式散熱作用較小,所以,豬自身散熱主要借呼氣散熱和唾液散熱。豬長期處于高溫環境中,產熱大于散熱,當通過自身散熱的方式已不能維持正常的生理機能時,豬就會出現熱應激,嚴重的出現中暑、死亡。
2 豬熱應激的表現
當豬長期處于高溫環境中時易出現熱應激反應,主要表現為精神沉郁,皮溫升高,呼吸急促,心跳加快,采食量減少,生長變緩,喜趴臥陰暗、潮濕的地方,四肢伸展,種豬性欲減弱,繁殖力降低,豬因抵抗力下降引發其他疾病。
3 減少豬熱應激的策略
3.1 改善豬舍降溫環境
改善豬舍的降溫環境可采取以下幾種方式:
3.1.1在豬場周圍種樹,場內裸露地面可種草、種蔬菜,利用植物吸收熱量、減少熱輻射,不僅減少了豬舍、豬場周圍地面被陽光直射的面積,還提供了青綠飼料。
3.1.2打開豬舍門窗,安裝多組風扇,促進豬舍通風換氣,在降溫的同時還能帶走豬舍內的有毒有害氣體。
3.1.3有條件的豬場在屋頂安裝噴淋等設備,在35℃高溫環境下采用通風的方式已不能明顯降低豬舍溫度,此時通過噴淋設備向豬舍屋頂、豬舍內噴水,間隔3小時噴淋1次,可明顯降低舍內溫度,配合風扇使用效果更明顯。沒有安裝噴淋設備的豬場,可定時給豬體沖水降溫。
3.2 調整日糧配比
動物采食的實質是滿足能量的需要,采食是動物攝入能量物質的基本途徑,采食量下降,能量攝入不足,勢必導致豬的生產性能下降。炎熱夏季,在高溫影響下豬的采食量下降,有研究表明,生長育肥豬在環境溫度高于21℃時,溫度每升高1℃采食量減少60~100g。豬的飼糧中,能量主要來源于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其中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的體增熱要大于脂肪,為維持豬的正常生長需要,應適度降低飼糧中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比例,適當添加油脂類物質,并搭配適口性好、鮮嫩多汁的草料、蔬菜等,既可保證能量供給,還能避免因體增熱增加而加重熱應激反應。
添加抗應激藥物。在飼糧或飲水中適當添加VC、VE、電解質等抗應激藥物以提高動物免疫機能、保持電解平衡,可以有效緩解熱應激帶來的不良反應。此外,在飼料中添加中草藥如山楂、陳皮、甘草、蒼術、藿香、薄荷、魚腥草、金銀花等,不僅能增強豬抵抗熱應激的能力,還能開胃健脾、安神益氣[2]。
3.3 加強日常管理
高溫季節蚊蠅鼠害增多,細菌滋生,養殖戶要加強豬場消毒,定期清掃豬圈和食槽,不留死角,殺滅蚊蟲鼠害,避免因蚊蟲叮咬引起疾病傳播。高溫季節,豬對水的需求量加大,養殖戶要注意飲水衛生,提供足量干凈的飲水。
夏季高溫導致的豬熱應激給豬群的健康和生產帶來嚴重影響,在生產實踐中,通過科學飼養、嚴格管理,可以有效緩解熱應激帶來的不良反應,確保養豬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王春輝,呂明臣.高溫季節豬熱應激綜合防控策略[J].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09,(09):64.
[2]劉瑞生.藥物及添加劑防治夏季豬熱應激研究與應用進展[J].養豬,2015,(02):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