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規?;约凹s化肉羊養殖的出現,種羊因環境的變化而出現許多疫病,這為養殖戶帶來較大的利益損失。本文主要針對舍飼肉羊中疫病問題給予分析,并且運用中獸醫防疫以及診療的方式加以總結。
關鍵詞: 舍飼肉羊;疫病防治;效果
中圖分類號:S85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6-3637(2017)01-0044-02
1 羊病的預防
1.1 強化飼養管理
中獸醫學認為,畜體本屬于一個矛盾的統一體,當其病發之后,其局部病變將會影響到其他的部分以及整體,當整體發生變化之后又將影響到局部。宋大魯先生曾說過,“正氣防御外邪,調節陰陽監視,保持陰陽平衡”這與我們當前醫學上認為的免疫系統有著防御、監視以及自穩的三大功能十分相似。免疫系統主要包含了三個部分,即免疫分子、免疫器官以及免疫細胞。它們與中獸醫的臟腑經絡以及衛氣營血有關。從《素問評熱病論》的“邪之所湊,其氣必虛”這一句話可以清楚的看出,并且還指出了“正氣存內,邪不可干”。為此,增強肉羊機體正氣必須根據具體的營養標準進行,它必須與肉羊的營養需求保持一致,與當地的資源供給相結合確保草料的多樣性。舍飼肉羊養殖需要儲備充足的草料,針對飼料以及飼草構成與肉羊的生長情況相結合,根據肉羊的營養標準來調配相應的日糧,以此來確保肉羊在不同生長期間所需要的營養供給,補足肉羊的正氣,這也能有效的防御疫病的侵入,提升肉羊機體能力。同時,還必須對肉羊給予合理科學的分群,根據所需進行定時定量的供給,確保飲水水質無污染,調整好肉羊的胎產季節,保證羊群可以在春冬季節不掉膘,這樣才能更好的提升其免疫力與抗病能力。
1.2 藥物預防
在強化肉羊飼養管理的同時為了扶助正氣,還必須給予藥物預防。四季的調理方可補氣抗邪法,“春季宜灌茵陳散,夏季宜灌消黃散,秋季宜灌理肺散,冬季宜灌茴香散”出自《蕃牧纂驗方四時調適之宜》。為此,在肉羊的養殖過程中,對于新引進的羊群給予其糧草中加入一些中草藥來增加其機體抗病能力,比如黃芪多糖粉。產羔母羊給予益母生化散(灌服),它對子宮復舊以及胎衣的排除有良好的效果。對于患有乳房炎的母羊可以對其灌服蒲公英散,而腸炎則可以注射黃連素,食醋食鹽洗口法對肉羊口膜炎有良好的效果,如果羊只出現瘟疫則必須在注射黃芪多糧的同時配備相應的抗生素來治療。夏季氣溫上升,羊群極易中暑,為防止中暑情況出現可以為羔羊灌服消黃散。由此可見,這些中獸醫醫藥為肉羊養殖提供了各式各樣的藥物防治方劑。
2 羊病的診斷
在診斷病癥時,中獸醫常常會根據傳統的“四診”進行,即望、聞、問、切。所有的動物都是一個有機整體,其經絡與臟腑之間、臟與臟之前以及體內與體外之間都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五臟六腑是存在表里關系的,五臟與五體、五官互相呼應,中獸醫以四診作為主要方式來收集病畜的所展現出來的各種不同癥狀,并對其展開分析,運用辯證分型的具體方法給出確定疫病發展的狀態與轉歸情況,為制定出對應的治療方案提供相應的依據。
2.1 問診
問診的基本內容包含病史以及診療經過,病發之后的排糞、食欲、發熱、排尿、疼痛、飲水、反芻、惡寒、出汗以及咳嗽等情況,病畜來源與有無疫病流行、動物飼養情況與使役情況等。獸醫會根據病畜的基本癥候展開針對性的詢問,尤其對于新引進的羊群必須了解當地是否存在疫病流行情況,既往病史以及是否懷孕等相關情況。在對其問診的過程中時刻注意羊只的食欲,在中獸醫中有一句俗語,即安谷則昌,絕谷則亡,為此,獸醫也會根據這病畜的食欲來加以評判,同時,還會詢問飼養員平時的飼養管理情況,比如飼草料的變更,霉變飲料中毒或者其他類別的中毒情況等。
2.2 望診
首先,望整體,中獸醫認為任何疾病的發生以及發展都與陰陽平衡的失調與破壞相關,為此,他們常常會運用“形神論”來展開望診。羊體的精神狀態以及體格形態通常都可以反映出它們是否在呼吸、神經、消化、循環以主泌尿系統存在著異常。在五行學說當中相生相克的基本發展關系是診斷治療以及預后的關鍵所在。用眼睛來觀察病羊的具體表現,推斷其疾病的情況,一般屬于急性病,比如急性羊腸毒血癥、急性臌脹等,患這些疾病的羊只身體呈現得較為肥壯,如果是慢性?。纳x病)則表現得較為消瘦。觀察羊只的舉動是否與平常一樣,如果是健康的羊只,其姿勢十分自然,動作也靈活協調,病羊的姿勢較為異常。其次,看局部,通過查看可視黏膜來判斷羊只的患病情況,健康羊只的黏膜呈現出光滑的粉紅色,如果羊只的可視黏膜發紅,則可以判斷羊只體溫有升高的表現或者體內有發炎情況出現。運用鼻鏡來檢測羊只的情況,健康無疾病的羊鼻是光滑濕潤并帶有細微水珠的,如里鼻鏡無光澤、干燥粗糙,大多是患病的癥狀。如果口張鼻乍,呼吸深重以及鼻膿腥臭的羊只,大多屬于重癥。鼻流黃膿,氣味惡臭一般是肺熱,若是鼻流黃灰色,鼻液氣味腥臭多為肺癰。
2.3 聞診
聞診主要包含了嗅氣味與聽聲音兩類,首先是嗅氣味,一般情況下,健康的羊只口內都會帶有草料的氣味,無臭味,如果口氣穢臭以及口熱并且食欲有所下降的羊只大多為胃腸積熱,口氣酸臭的通常為胃內積滯,如果口內腐臭以及腥臭的以羊痘、口膜炎以及小反芻等獸疫為主,消化不良則表現為臭味不重但糞便清稀,腸炎主要表現為糞便惡臭或者腥臭。其次聽聲音,聽病羊的呼吸音、磨牙聲、叫聲、腸音以及咳嗽音。聽病羊的咳嗽音可以判斷其具體的病情,強咳一般以喉頭炎以及氣管炎為主,如果是弱咳則大多表現為肺炎或者胸膜炎,濕咳常見于支氣管炎中后期,而干咳則為胸膜肺炎或者慢性支氣管炎為主。
2.4 切診
切診也是我們常說的觸診,一些有經驗的獸醫可以通過觸摸病羊耳根或者舌頭就可判斷羊只是否發燒。對于那些初學者來說則可借助體溫表來測量,將其插入病羊肛門中,等2~5分鐘后取出,綿羊的正常體溫為38.5℃~40℃,而羔羊比成羊的正常體溫高1℃。如果測量出來的溫度較高者將有可能為傳染病等烈性疾病,如果溫度較低的則可能為垂死期羊或者中毒癥狀。除此之外,還可以通過按脈搏以及摸呼吸等方式來判斷羊只的具體情況。
參考文獻
[1]許國賓,羅生金.中獸醫在舍飼肉羊疫病防治中的應用[J].中獸醫學雜志,2015,04:61-64.
[2]單玉波.舍飼肉羊疫病的綜合防治措施[J].現代畜牧科技,2015,0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