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展業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于推動城市相關重大戰略實施、重大平臺建設、重大試點推進和促進貿易與消費、引進技術與投資、擴大交流與合作、直接與間接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及提升城市知名度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顯,倍受國內各城市重視。
1997年,首屆寧波國際服裝節的成功舉辦,標志著會展業正式登上寧波的產業舞臺。二十年來,寧波會展業蓬勃發展,中國浙江投資貿易洽談會(浙洽會)、中國國際日用消費品博覽會(消博會)等一大批具有影響力的會展活動紛紛駐足,為寧波經濟社會繁榮發展作出了不容小覷的貢獻。
如今,寧波會展業更是找準定位,主動融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依托發達制造業基礎,爭取了如中國—中東歐國家投資貿易博覽會(中東歐博覽會)、中國機器人峰會等大項目大平臺,以會展經濟的繁榮發展為“名城名都”建設添磚加瓦。
寧波會展起步早基礎好
管理體系完善
早在會展業發展初期,寧波便打響了幾個開門炮。1999年,寧波市人民政府大型活動辦公室成立,是全國各城市中首個統領會展工作的政府性機構。2002年,寧波國際會展中心開始試營運,標志著寧波會展業進入專業展館時代。2003年,市政府出臺《關于加快寧波市會展業發展的若干意見》,首次提出“會展經濟”,并將會展業列為全市的支柱產業之一,是全國第一個促進會展業發展的意見。在行業管理方面,寧波是國內最早系統構建城市會展業管理體系的城市之一。
2005年,市政府相繼出臺《寧波市展覽業管理暫行辦法》和《寧波市大型會展活動城區公益廣告管理暫行辦法》,標志著寧波會展業的發展逐步進入正軌,寧波會展業初步形成以市本級為核心、區縣(市)為輔助和市本級以辦展為主、區縣(市)以辦節辦會為主的發展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寧波的縣域會展經濟具有較強活力。“寧波是國內唯一一個行政區劃內有三個縣域會展城市的地市級以上城市。” 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統計專業委員會副主任、長三角城市經濟協調會會展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寧波市會展經濟研究所所長任國巖表示,2011年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在國內選取了83個城市作為產業觀測點,其中7個縣域會展城市中,余姚、慈溪兩個城市位列其中,中國(余姚)塑博會、慈溪家電展等縣域特色會展項目也成為我國縣域會展產業的標志性項目。
隨著大數據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寧波在會展大數據、互聯網方面也開展了積極的探索,寧波是國內第一家將移動數據監測系統引入到會展場館管理和展客商統計工作的城市,也是在國內率先設立會展大數據實驗中心的城市。
“十二五”期間,寧波緊緊圍繞市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的“區域性國際會展之都”的建設目標,著力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增實效,凝心聚力,較好地完成了“十二五”會展業發展的各項目標任務。
而2016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共舉辦各類會展項目310個,同比增長3%。其中,舉辦展覽會188個,同比增長3.3%,展覽總面積達209萬平方米,同比增加3.4%;展覽面積2萬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展會數量達27個。縣級以上舉辦商務會議(論壇)92個,同比增長8.2%;特色節慶活動34個。按照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的數據統計測算,2016年寧波會展業直接產值達77億元,溢出效應超過500億元;增加21萬個相關就業崗位。
會展項目具有鮮明寧波特色
“會展業從某種角度上說和互聯網產業類似,只有第一,沒有第二。”寧波市人大代表、市會展行業協會副會長、寧波華博會議展覽有限公司董事長楊杰說。
“上海、杭州的辦會優勢非常大,寧波不能盲目跟從,只有找準自己的定位才能和他們形成錯位競爭。”寧波市會展辦原主任、現任寧波市對外經濟貿易企業協會會長俞丹樺說。
“要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強,寧波的優勢在哪里?就是寧波發達的制造業基礎。”寧波市會展辦副主任張幸邇說,“寧波發展會展經濟的定位,就是主動對接國家戰略,依托寧波先進發達的制造業基礎,舉辦高層次專業展覽會。”
寧波會展人很早就意識到,寧波城市的經濟腹地和綜合輻射能力有限,支撐會展業發展的優勢資源和要素也有限,同時又受鄰近上海、杭州會展業的“虹吸”效應影響。“因此早在2010年,寧波的會展業已經從消費類展覽為主向貿易類展覽為主轉型,展覽的市場化、專業化、品牌化、國際化程度有較大提升,初步形成以展覽為主、會議論壇和節慶活動為輔的‘一主兩翼’發展格局。”任國巖說。
“市民可能覺得這些年服裝節的熱鬧勁兒淡了,其實是因為它的側重點發生了變化。過去的服裝節市民參與度高,節慶氛圍濃重,而現在的服裝節(服博會)更注重商家參與度,旨在為寧波服裝產業搭建專業的B2B平臺。”張幸邇說。
依托產業和區位優勢,浙洽會、消博會、寧波國際服裝服飾博覽會(服博會)、中國國際文具禮品博覽會(文博會)等專業性會展項目均在提升寧波城市競爭力、擴大國內外市場、培育產品品牌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浙洽會自1999年起連續舉辦,每年一屆,至今已舉辦19屆。每屆浙洽會根據不同形勢、不同要求,都有不同的大會主題,基本活動包括投資洽談、貿易展覽、開放論壇和人才科技雙引進四大板塊的主要內容,并同期舉辦項目簽約、產業對接、國際機構與國際買家招商說明會、投資貿易考察等一系列活動。
今年的浙洽會主題論壇共推出吸收外資重點招商項目108個,全省重大項目簽約儀式共簽約項目34個,總投資665.4億元。其中,重大外資簽約項目21個,總投資244.3億元,協議外資100.1億元,主要集中在汽車零部件制造、高端裝備制造、現代物流、生物技術研發等行業;義甬舟開放大通道簽約項目13個,總投資421.1億元,主要集中在基礎設施、汽車零部件、產業綜合體、物流、高端養老等行業;簽約重大旅游投資項目26個,總投資789億元;推出人才智力引進項目633項,達成意向371項。
消博會至今已舉辦16屆,是中國進出口商品四大交易會之一。今年的消博會展覽面積8.5萬平方米,共設標準展位3000個。與以往不同的是,本屆消博會與專業展覽公司合作,對國際會展中心的2、3、4號館進行專業化、精細化、封閉式管理,只對專業客商開放。
2014年6月,中國—中東歐國家經貿促進部長級會議和中東歐國家特色產品展在寧波成功舉行,同期還舉行了中國(寧波)—中東歐國家經貿文化交流周活動,有力拓展了寧波與中東歐國家之間的合作領域。在此基礎上,2015年,首屆中東歐博覽會在寧波舉辦,至今已連續舉辦3屆。中東歐博覽會搭建了寧波與中東歐國家合作的平臺,進一步提升了寧波的國際競爭力,業已成為寧波融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突破口,成為寧波會展經濟的強力品牌,有望為寧波這個沒有邊境接壤的外向型經濟城市打造一塊“國際飛地”。
如今,浙洽會、消博會和中東歐博覽會合稱為“三會”,匯聚了寧波乃至中國與世界各國合作發展的共同點,找準了各方交流合作的契合點,各方的參與意愿、參與程度、參與成效和滿意度都有了新的提升,并形成了新的共識。
2016年,寧波成為全國首個“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中國機器人峰會永久落戶寧波余姚。這無疑是產業與會展的又一次完美聯姻。峰會將論壇和展覽展示結合起來,吸引海內外知名科學家、兩院院士、國千專家、世界及中國500強企業負責人等業界精英共商機器人發展大計,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在今年舉辦的第四屆中國機器人峰會上,“中國國際機器人智庫”正式成立,“僑夢苑”、中科院協同創新體(寧波·余姚)、浙江大學機器人研究院揭牌成立;峰會完成簽約項目26個,簽約金額368.74億元;三場供需對接會簽約項目金額7000多萬元。
當然,除了展覽,寧波也形成了許多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品牌會議與節慶活動。
甬港合作論壇、開放論壇密切了寧波與港澳臺地區和世界各國的交流合作,提升了寧波外向型經濟的競爭力;中國徐霞客開游節不僅衍生了“中國旅游日”,也在向著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方向邁進;象山開漁節和奉化的彌勒文化節分別在打造寧波海洋文化和雪竇山特色文化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東亞文化之都·2016寧波”活動年更是進一步提升了寧波乃至浙江和中國在國際上、尤其是東亞地區文化文明方面的重要地位。
大型會展活動帶來人流、物流、商流、信息流和資金流,對城市消費的拉動作用及對城市品質的提升作用逐步顯現。
“上海世博會帶動了周邊區域高速發展,而G20峰會在提升杭州城市綜合實力的同時,還引來了一大波會展活動,讓杭州會展業‘彎道超車’。根據國際大會與會議協會2016年6月發布的2015年度全球會議目的地城市排行榜,杭州憑借27個國際會議位列國內城市第三,僅次于北京和上海。”張幸邇認為,高層次會展給城市帶來的各方面的機遇和提升是幾何級的,國家“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中國制造2025”等重大戰略的深入實施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推進,必將為寧波會展業發展帶來新機遇、開辟新空間、注入新動力。
會展模式進入3.0時代
與會展類型同步轉型的是寧波的會展模式。
“首屆寧波國際服裝節完全由政府統包統攬,在當時的背景下也是不得已之舉。一來那是寧波第一次搞大型節慶會展活動,二來當時寧波也沒有專業的會展公司和會展人才。”張幸邇說。
“當時參與籌辦的人員,至今都沒有忘記政府各個部門圍著服裝節運轉的‘盛況’。” 俞丹樺告訴記者,如果當時沒有政府的全力參與和具體操作,僅靠市場化運作是不可能辦出那樣的規格的。
“隨著寧波會展環境的不斷發展規范,依循會展經濟的客觀規律,從第10屆開始,服裝節的辦展模式從最初政府大包大攬的1.0版本轉變為政府牽頭、多個部門參與和市場化運作相結合的2.0版本。”楊杰以服裝節為例,將會展模式進行了提煉,“從第11屆開始,服裝節的招展、招商和部分宣傳推廣、展館內走秀等全部由華博來執行承辦。”
從會展1.0到2.0的這個階段,很多政府部門開始慢慢退出服裝節的具體事務性工作。
此后,從2012年第16屆開始嘗試,到2014年第18屆正式執行,服裝節(服博會)真正進入了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的3.0版本。“通過公開招標,由華博通過市場化運營,全權負責服裝節各個板塊的具體事務,市經信委作為牽頭單位只給予指導和協調。”楊杰說。
如今,面對一系列新形勢的挑戰以及市場化展會市場份額的擠壓,政府主導型展會轉型升級、創新發展勢在必行。
下一步,寧波將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堅持市場主導與政府引導相結合,更好地發揮政府的積極作用,通過更加精準的政策引導和杠桿激勵,著力推動會展業向市場化、專業化創新發展。在培育市場“大主體”上下功夫,引導大型骨干會展企業組建龍頭會展集團,鼓勵多種所有制企業公平參與競爭,切實調動會展企業的主體積極性,支持會展企業提升國際競爭能力,鼓勵自主型會展項目組辦單位加強自主品牌建設,加強與國家級的相關行業中介機構和品牌會展項目組辦機構的合作與交流,大力引進實力型會展主體或吸引其來甬設立分支機構,努力提高寧波會展業發展核心競爭力。
責任編輯:謝 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