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小港街道認真貫徹省、市、區委關于“五水共治”的決策部署,按照“治標與治本并舉、鞏固與提升并進、建設與管理并重、引導與督查并用”的工作思路,明確將“五水共治”工作當作頭等大事來抓。小浹江是小港的母親河,得益于多年的綜合整治,水清岸綠白鷺飛的江南美景得以重現。
組織體系保證 壓實“責任戰”
今年以來, 街道開展的剿滅劣V類水工作, 需要剿劣的河流基本都屬于小浹江的支流,也就是“毛細血管”。街道成立了以黨工委書記柯靜君為組長,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張友均,黨工委副書記李國東等為副組長的“剿滅劣V類水行動”和“污水零直排”工作領導小組,編制《小港街道剿滅劣Ⅴ類水實施行動方案》,堅持“分級管理,責任到人”,由街道黨政領導駐村蹲點指導工作,街道中層以上干部實行聯系河道制度,切實做到“立即行、到場干、深入督、全力推”,強化責任擔當,層層壓實責任,細化責任分工,確保責任落地,耕好“剿劣”責任田,通過有力開展“剿滅劣V類水”、“污水零直排區”等專項行動,扎扎實實把治水、生態創建工作引向深入。
年初,街道組織開展了網絡化普查,根據普查問題和規劃、技術要求,按照“能分則分、難分必截”的原則,梳理形成任務、項目、責任清單,實行掛圖作戰、掛牌督戰、銷號管理,在街道的剿劣作戰圖上,河道和池塘名稱、排污口的個數、整治方案、工程進度、責任人和責任領導等一應俱全。街道強化了治水專業隊伍建設,提升履職盡責整體戰斗力,合力打好源頭治理、河道清淤、截污納管、生態修復等攻堅戰。
剿劣行動開展以來,街道“5+1”連續作戰,除正常上班時間外,街道還將每周六作為時間節點,上午召開例會匯報剿劣工作進度和問題,下午進行實地踏勘,現場辦公,協調并解決各類新生問題,落實相關整治措施。
務實舉措推動 勇打“攻堅戰”
堅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絕不把污泥濁水帶入全面小康”的要求,全力打好劣Ⅴ類水剿滅戰役,凝聚合力、攥指成拳,以攻營拔寨的決心,切實為百姓謀福祉,為實現“綠水青山”盡應有之力。
街道委托第三方針對轄區內問題河流及池塘的地表水檢測,進一步厘清了水體的污染程度,根據編制行動方案,對劣Ⅴ類水體所在的河道精準實施“一河一策”,因河制宜,扎實推進劣Ⅴ類水整治銷號,斬斷污水源頭。
街道實施截污納管,堅決杜絕工業和生活污水直排入河,抓入河排污口整治,堅持“一口一策”原則,加強沿河“低小散”企業源頭監管。今年三月以來,街道發展服務辦與村干部一起對工業園區和農村工業集聚區的截污納管進行了前期調查排摸,對一些老大難的企業逐個上門“講道理”,還多次召集負責人召開推進會,現場講解截污納管的重要性和嚴峻性,解讀雨(污)水接口手續辦理相關政策。街道對529個入河排污口進行分類處置,其中18個工業雨污混排口由政府根據相關排污標準督促企業自行整改,474個生活污水排放口進行納管或終端處理,37個雨污混排口按照“應分盡分”的要求,實施雨污分流或臨時性截污措施。
廣泛宣傳發動 打響“全民戰”
在全面推行“河長制”基礎上,街道廣泛宣傳發動,號召黨員、群眾共同參與治水,爭當民間河長,形成“黨政班子齊上陣,機關干部帶頭沖,黨員村民爭先鋒”的良好氛圍,努力實現從“政府治水”到“全民治水”的新局面。
剿劣行動中,黨政班子發揮主導作用,組織黨員干部下基層入一線,組建起民間治水、護水、監督隊伍等,發揮“治水紅細胞”作用。志愿者們也紛紛將力量匯集到剿劣戰線上來。蒲公英宣講團、社工宣講員等基層宣講隊伍活躍一線進行宣講,“浹江知行社”、“小小河長”和“河長助力”等志愿者組織和隊伍,到河道邊義務巡河、打撈水草、進行沿岸保潔,并通過“走訪式”“參與式”“盯梢式”等督查方式,推進剿劣攻堅戰。
突出長效管理 打好“持久戰”
始終把治水工作作為錘煉干部隊伍的主戰場,以落實落細“河長制”為主抓手,打造常態長效的治水作戰體系。構建長效機制,將治水工作常態化,在精準發力、全面持久上下功夫。街道通過河床清淤、水系溝通、安裝增氧設備、種水草、河岸栽種珊瑚樹等行動,提升水環境質量,讓小港街道水清、岸綠、景美。
為更好開展剿劣工作,街道不斷摸索行之有效的長效管理機制。建立了河長信息群,每一條需要剿劣的河道,都定下負責人,負責到底,群里不停在更新信息,有問題發布、有采取措施、有經驗共享……同時,街道還認真督促各級河長,嚴格按照“河長制”的要求,開展好“河長制”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