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6年2月被列為首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名錄以來,象山縣不斷推進以“發展為核心、項目為主體、管理為手段、服務為保障”的旅游體制改革。2016年,象山縣共接待游客1962萬人次,旅游經濟收入達186.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0.1%和14.7%。
以改革體制為突破
提高旅游綜合管理能力
建立全域旅游領導機制。成立由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為正副組長,56個縣級部門和18個鎮鄉(街道)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小組,下設全域旅游創建辦公室。各鎮鄉(街道)建立相應旅游發展推進小組,增加相應編制,落實專職人員從事旅游建設管理工作。
建立綜合協調管理機制。組建縣旅游發展委員會,承擔產業規劃、綜合監管、政策協調、旅游經濟運行監測等職能,完善大旅游發展頂層設計。推進環石浦港、松蘭山、影視城等區域旅游管理體制改革,提高旅游開發建設能力和水平。
建立旅游綜合執法機制。實行“1+3+N”旅游綜合執法模式?!?”是綜合協調性強的旅游管理機構,“3”是設置旅游警察大隊、旅游市場監管大隊和旅游巡回法庭,“N”是推動建立與各部門職能相互包容銜接的各種旅游發展制度。設立海島安全監測點,建立景區旅游服務質量監督站。開展景區環境專項整治,排查整治各類問題70余個,優化旅游發展環境。
以產業基金為引導
推進旅游項目投資建設
籌集旅游產業發展資金。組建縣旅游投資集團,增強融資和投資建設功能。出臺服務旅游業跨越式發展實施辦法,縣財政局聯合縣旅游集團每年統籌安排1億元旅游發展資金,用于旅游基礎配套、規劃設計、營銷等方面的補助和獎勵。擬組建旅游產業發展基金,引導社會資本投入,支持縣旅游集團運營。
落實旅游招商優惠政策。明確對大額投資、海洋海島和新業態項目,以及利用荒山和荒島等資源開發項目,視其注冊資金和投資規模及畝產稅收,給予企業地方財政貢獻一定比例的獎勵;規定對投資大見效慢、海洋文化特色鮮明、常年演出的旅游演藝項目,固定資產投資1億元以上的生態觀光農業綜合體項目,固定資產投資5億元以上的旅游綜合體和整體打造的旅游特色村等項目,給予“一事一議”“一產一策”特殊扶持政策。2016年,全縣共包裝推出招商項目30余個,簽約落戶省海洋運動基地、海洋生物館等11個項目,協議利用資金49億元。
建立涉農資金整合平臺。整合各部門、上級補助及本級預算安排等各類項目資金,支持美麗鄉村建設及重點區域打造。完善補助和以獎代補等政策,明確對單個財政補助資金在30萬元以上的項目,待開工后可先預撥不超過30%的啟動資金。2016年,全縣新增精品民宿9家。
以智慧旅游為基礎
提升旅游發展服務水平
推進智慧旅游建設。建立覆蓋全縣的旅游信息服務體系,推動商務、交通、公安、農林、市場監管等部門涉旅數據信息共享,健全旅游監測系統。目前,縣內所有A級景區門禁系統(含手持機)數據接入工作已完成,并實現數據穩定傳輸,景區核心區塊WIFI實現全覆蓋。此外,象山旅游APP、微信公眾號、天貓旗艦店、信息發布平臺、旅游電子觸摸屏等功能平臺也已先后建成投用。
優化旅游審批環境。提升審批效率,將每一環節的審批時間由法定的20個工作日壓縮至3個工作日。簡化審批手續,對3000萬元人民幣以下的旅游項目,原則上不再組織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和初步設計評審;核準類旅游項目,取消項目核準過程中的核準咨詢登記環節,備案類旅游項目一律采用即辦形式。開辟綠色通道,為服務對象提供投資和建設項目審批及相關事宜的全程代辦或陪同辦理服務。
創新旅游營銷模式。結合省內療休養政策實施“合作營銷”,包裝推出象山濱海景點度假游、出海打魚休閑游等多條精品療養線路。利用現代網絡,與攜程、同程等電商平臺加強合作。同時,深化“傳統營銷”,結合“三月三”、中國開漁節等各類節慶活動,實施重點營銷,開展一系列旅游活動。
責任編輯:毛思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