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反腐熱播劇《人民的名義》成了老百姓茶余飯后的談論話題,一心只為GDP的達康書記、一身正義的反貪局長侯亮平,急功近利的公安廳長祁同偉、老謀深算的政法委書記高育良……一個個形象鮮明的角色深深地觸動了觀眾的心。而筆者認為,最應該說道的是“不在狀態”的光明區區長孫連城。
劇中的孫區長很有意思,每天掐表上下班,一刻都不耽誤。他從來不貪污,但卻是一個只微笑不干事的“木偶”,遇事善用“拖字訣”。信訪辦窗口太矮,他推脫沒有經費久不整改;工會主席鄭西坡找他解決廠房問題,他以一招“拖字訣”應對自如,被鄭西坡怒斥“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孫連成”式的“庸官懶政”干部,看似沒有犯大的錯誤,但長期的不作為,既影響到群眾辦事,又影響到改革發展大計,不僅損害了政府公信力,而且敗壞了黨員干部形象。正如老百姓所言,“丁義珍式”的貪官要不得,“孫連城式”的庸官更要不得。
如果說貪污腐敗是“致命傷”,那么為官不為則是“慢性病”,其危害絲毫不亞于貪腐。大明王朝到了中后期,管理混亂、紀律松弛,官員們眼睛只盯著“烏紗帽”,心里只想著“雪花銀”,玩忽職守、貪贓枉法,不作為、亂作為逐漸成長為官場的“毒瘤”。“毒瘤”危害甚深,導致民不聊生、狼煙四起,帝國大廈隨之將傾。千鈞一發之際,張居正挺身而出,推出“考成法”,以量化標準考核官員績效,冗員一律清退。張居正10年新政,共撤換2000多個九品以上官吏,官吏們再也不敢渾渾噩噩混日子,朝廷政令暢通,國家收入大增,經濟空前繁榮,邊境安寧祥和,后世稱該時期為“萬歷中興”。
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做人一世,為官一任,要有肝膽,要有擔當精神,應該對‘為官不為’感到羞恥,應該予以嚴肅批評。”“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關鍵在于培養造就一支具有鐵一般信仰、鐵一般信念、鐵一般紀律、鐵一般擔當的干部隊伍。”干部就是干事的部隊,在其位就得謀其政,任其職就得盡其責。當干部理應“在狀態”,不能“隱身”、不能“離線”、不能“不在服務區”,必須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
事業只有干出來的精彩。值得一說的是,江北區紅色黨旗始終飄在“大干苦干加快干”最前線,全市“打通中梗阻、提升執行力”專項工作啟動后,江北區及時出臺實施意見,結合“最多跑一次”改革要求,探索形成了“一窗受理、集成服務、并行審批、高效辦結”新辦法,使審批流程系統設計實現最優化;實施黨員干部先鋒代辦制度,發動黨員干部主動替群眾跑腿,幫企業辦事,為老百姓解難,以實干實績贏得群眾點贊。“江北速度”的美譽就是一個強有力的證明。
更可貴的是,江北區注重長效機制建設,以黨員“紅黑榜”為抓手,通過“紅榜點贊”“黑榜亮丑”和“定期排名”等舉措,倒逼黨員干部奮發干事、奮勇爭先;注重在實踐中考察選拔干部,堅持在破難一線識別干部、在攻堅現場考驗“鐵軍”,實行機關干部“一線破難”表現全程紀實,把每位機關干部在落實重點任務一線的具體表現“建檔立案”,作為推優評先、表彰獎勵、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據。這些務實舉措,有效打通了“中梗阻”,提振了黨員干部干事創業的精氣神。正如一位工作人員所說,“誰都不想上黑榜,大家都鼓著勁往前沖”。
但與此同時,我們也要明白,任何一項工作的扎實開展都離不開監督檢查和問責問效。為此,要不斷建立健全全方位、全流程的督查機制,對出現梗阻的環節,必須查實責任、嚴格執紀;對出現梗阻的干部,必須嚴肅教育、嚴格問責,讓這些“不在狀態”的“孫連城式”干部騰出位子、受到懲戒。此外,還要不斷健全“容錯糾錯”機制,給大膽干事者撐腰鼓勁,讓廣大干部愿干事、敢干事、能成事。
責任編輯:謝 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