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清晨和傍晚,慈溪市滸山街道南孫塘社區退休黨員羅映堂都會到擔山廟江巡查河道水質。退休后,羅老雷打不動的一項活動就是參加黨組織生活,兒女勸他莫辛苦,他總是一句話:“我是黨員,盡管退休了,也要發揮余熱,再說小區環境好了我住得也舒心。”
近年來,滸山街道把開展黨組織生活與社區服務相結合,突出系統性、開放式和幸福感,不斷創新組織生活,將黨組織生活切實融入為民服務中,把溫暖送到居民心坎里。
黨員+鄰里
“親鄰服務”暖人心
遠親不如近鄰。滸山街道把鄰里相親、守望相助的傳統文化融入社區黨建,從去年開始試點推行親鄰黨建,以人為本引導鄰里之間提供互幫互助的精準化親鄰服務。虞波社區東興苑小區70歲以上的老年人有80余名,社區探索建立以老助老新模式,引導年紀相對較輕的退休黨員發揮余熱。親鄰服務點“隔壁大娘助老社”應運而生。“助老社”成員通過一對一或多對一結對幫扶,與老人聊家常、談心事、解困難,每月還組織主題聚會活動,悶在家里的老人也走出來了,活動現場總是洋溢著歡聲笑語。
目前,街道各社區基本實現了親鄰服務點全覆蓋。虞波社區花園小區的愛心健康服務站,以免費義診和法律咨詢服務見長;景芳園小區的自治小分隊,則以環境美化服務為特色。此外,水南社區的陽光攝影、南孫塘社區的幸福驛站、金南社區的情灑桑榆等親鄰服務,都在點滴行動中讓居民感受溫暖。
黨員+技能
“志愿服務”惠民生
小家電壞了,社區樓師傅工作站幫你修;孩子放學后沒人管,社區“四點半課堂”幫你帶;身體有點不舒服,社區愛心健康服務站幫你來義診……滸山街道社區黨組織積極拓寬服務民生渠道,引導培育具有城市社區特色、黨員示范引領的志愿服務團隊,以組織生活日的形式定期開展大型志愿服務活動。
針對社區居民日常服務需求,成立了“365馨之家”志愿服務平臺,打造集教育講座、政策解讀、黨員互動、志愿服務等于一體的示范性開放式組織生活基地,營造溫馨幸福的黨員之家。針對在職黨員,街道組織實施“回娘家”行動,設置了21類志愿服務項目,實施組團式服務,利用節假日、“8小時外”工作時間,安排志愿活動,讓在職黨員“動”起來。82歲高齡困難老人許大伯患病多年,一直希望能有一臺洗衣機。滸西社區在職黨員獲悉此事后,馬上為老人購置了一臺洗衣機,讓老人熱淚盈眶。
黨員+資源
“社區能人”齊出力
“高大爺,今天人民醫院的專家又要來坐診了,上次您說心臟有點不舒服,可以過來問問看噢!”虞波社區工作人員小戎對獨居的高大爺這樣叮嚀著。慈溪市人民醫院是虞波社區的共建單位,社區居民、慈溪市人民醫院醫生高友春,是社區兼職委員,利用單位資源優勢,高醫生把醫院志愿者協會拉進了社區,為居民提供義診。
近年來,滸山街道全面推行街道“大工委”、社區“大黨委”制,開放式推進各領域黨建融合互動,通過社區與結對單位黨員交叉任職,充分整合“社區能人”和結對單位的資源優勢,打造社區服務共建共享新局面。比如在高醫生的推動下,如今,慈溪市人民醫院每周都會安排黨員醫生來社區參加組織生活,為社區居民義診,社區居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專家服務。
通過整合調動各類資源,滸山街道把志愿者黨員、能人黨員等都凝聚起來,引導廣大黨員在黨建引領、為民服務中傳遞紅色正能量,讓社區逐漸擰成了一股繩。
(作者單位:慈溪市滸山街道)
責任編輯:謝 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