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是寧海的最大優勢。歷年來,寧海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生態環境建設和水環境治理工作,治水滿意度連續兩年全市第一,“五水共治”工作考核連續三年優秀,榮獲2016年度全省治水最高榮譽“大禹鼎”,并通過“清三河”達標縣命名。今年,按照省委、省政府作出的剿滅劣Ⅴ類水重要部署,寧海縣自我加壓、開足馬力,力爭“奮戰300天、消滅Ⅴ類水”,污水零直排區建設力爭“四年任務兩年完成”,全力爭當省市治水先鋒。
突出頂層設計唱好“零直排”重頭戲
寧海縣剿劣工作涉及面廣、工作量大、任務艱巨。該縣緊盯“治斷面”這一首要任務,重點整治顏公河等11個劣V類斷面、9個V類斷面以及1個國控斷面,并向所在河流的上游、支流和小微水體延伸。
為唱好“零直排”這一重頭大戲,寧海將全縣劃分為20個功能區,力爭今年完成科技園區、物流園區和20%鎮鄉(街道)“污水零直排區”建設,明年完成城市中心區、經濟開發區和所有鎮鄉(街道)“污水零直排區”建設,全縣地表水環境功能區達標率100%。
瞄準“提水質”這一更高要求,寧海加快將Ⅳ類水提升至Ⅲ類水,使每一處水域都干干凈凈,每一條河流都可游泳。截至目前,已制定落實“一河一策”、五張清單,11條劣Ⅴ類、Ⅴ類河道和100條小微水體整治工作已全面開展。今年1—4月份,14個縣控及以上斷面水質13個保持在Ⅲ類及以上,唯一一個縣控劣Ⅴ類顏公河下洋顧斷面水質已連續兩月達到Ⅴ類及以上。
突出水岸同治打好“四場攻堅戰”
在實施剿劣工作中,寧海突出水岸同治,著重打好“四場攻堅戰”。一是打好截污納管攻堅戰。今年計劃建成投運3座污水處理廠,實現7個污水處理廠全部實質性運行,完成75公里管網鋪設,確保完成302個入河排污口的治理任務。
二是打好河道清淤攻堅戰。今年一年將完成的清淤量相當于三年計劃量的兩倍多,一季度就已完成清淤160多萬方。
三是打好源頭治污攻堅戰。推進工業污染和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加快推進畜禽養殖提標改造。
四是打好生態修復攻堅戰。制定河道生態補水專項計劃,重點實施顏公河生態補水、長街平原地帶調水設施等工程,進一步恢復與重建河道良性生態系統,努力實現河道“水清、流暢、岸綠、景美”的治理目標。
突出長效管護強化治水合力
以抓長效管護為突破口,該縣全面深化“河長制”,建立河流“病例卡”。由縣委書記、縣長帶頭,縣委常委主動擔綱最劣水河長,改聯系制為責任制,36條縣級河道流經轄區全部由當地“兩代表一委員”擔任監督長,百名后備干部駐村擔任督察員,掛圖作戰抓治理,逐步健全長效機制。積極構建“統、融、分”縣、鄉、村三級投融資機制,首推國有資產證券化,組建全市首家水投公司,建立100億元PPP基金。
同時,積極引進第三方監測機構對縣域河道進行每月一次的監測和通報,以排水許可證制度強化管網日常管護,加快實現排水全許可。保持打擊水環境污染違法行為的高壓態勢,今年以來已累計查處涉水環境類違法案件13起,罰款100萬元。同時,結合村社組織換屆,將治水拆違作為村社干部競選的必備承諾,寫入村規民約和社區規章制度。此外,設立消滅Ⅴ類水專題專欄、“五水共治”曝光臺等欄目,發動社會各界廣泛參與治水活動,治水工作氛圍日益濃厚。
(作者單位:寧海縣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