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州一家公司發生股權變更,情況復雜,但企業只跑一次便拿到了備案通知書;一市民欲辦會計證,以前在外地需到窗口辦理,來回很花時間,這次在寧波,網上填表、登記,然后坐等快遞送達。這是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全面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中的兩朵報春花。2月底,寧波市公布第一批“最多跑一次”清單,全市共計4850項,超過全部行政審批事項的80%,并提出到今年年底基本實現“最多跑一次是原則、跑多次是例外”的要求。寧波人有福了!
當然,簡政放權決非一朝一夕之功。我市還有近20%的事項不在“最多跑一次”范圍內。多年改革實踐證明,越是放到后頭的改革事項越是硬骨頭,辦成的難度越大。即使是已經公布的“最多跑一次”事項也未必盡善盡美。正如李克強總理所說,雖然我們已經完成本屆政府確定的簡政放權任務,但在推進過程中發現這里面名堂多了,不僅是審批權,還有名目繁多的行政許可、資格認證、各種奇葩證明、讓企業不堪重負的收費等等,這些都屬于簡政放權要繼續推進的內容。在全國“兩會”浙江開放日,有香港記者提問:“最多跑一次”真的能做到嗎?時任浙江省委副書記、省長車俊坦承:要做到很難,但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怎么辦?靠落實。寧波市也強調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立即行動起來,圓滿完成此項改革任務。靠落實、靠行動,正是改革成功的關鍵。那么,什么是車俊省長所指的“虎”?筆者管見,現實中,一些進行不下去的事,往往是思想障礙使然。
一曰“懶”字作怪。“最多跑一次”看似簡單,其實是一項錯綜復雜、牽一發動全身的系統工程。多年來,人們到機關辦事都得“跑多次”,現在只須去一個窗口,由首辦單位一次性受理,然后在內部后臺流轉。這勢必增加行政部門和眾多干部,尤其是“窗口”干部的工作量,一些同志覺得這是“自找麻煩”。二曰“怕”字作怪。“最多跑一次”在全國尚無先例,必須剔除許多多余的環節,強化流程管理,實現流程再造,這容易嗎?一些同志怕出亂子,擔心自出心裁把事情辦砸,豈非出力不討好?三曰“貪”字作怪。有些事項并不復雜,但一些慣于“吃拿卡要”的官員,善于處心積慮地把簡單問題復雜化,辦事者跑得越多,他們弄權勒索越是得心應手,現在只能跑一次,讓他失去了“生財之道”,他氣不打一處來,哪里還有積極性呢?于是抵觸情緒嚴重,甚至陽奉陰違,致使好政策出現“中梗阻”。
古人說,“三思而后行”。“官憑文書私憑印”,審批事項一旦通過就將產生法律效力。“最多跑一次”是件新生事物,只有慎思之,才能明辨之、篤行之。假如“情況不明決心大”,十有八九要碰釘子。但是,“思”的方向應該出以公心,跟老百姓的愿望同頻共振。上述那些人為個人得失考量,“想多了”“想歪了”,跟老百姓的愿望背道而馳,難免顧慮重重,患得患失,舉步維艱,甚至“三思而不行”。同時,“思”是為了更好地“行”,現在的“思”是對以往“行”的總結、升華,不管“思”多么周全,還得通過“行”來檢驗,在“行”中發現新情況、新問題,再通過“思”加以改革完善。“行”可能有毛病,但不“行”本身就是最大的毛病。不下到水里,就永遠找不到“中流擊楫”的感覺;不把箭射出去,就永遠無法學到百步穿楊的本領。
“堅決除煩苛之弊、施公平之策、開便利之門。”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親自加上這句話。行政事務上每個細小環節,通常關系百姓的苦樂甚至命運。許多人都遭遇過“為了辦個證,百姓跑斷腿”“從東跑到西,只為填張表”的經歷,浪費了寶貴的時間和精力。改革率先一步,發展才能領先一步。大力推行“最多跑一次”改革,打造一流的制度環境,用政府權力的減法換取市場活力的加法,是加快建設服務政府、高效政府、法治政府、廉潔政府、創新政府的重要抓手,不僅可以讓群眾少為雜事分心,充分釋放自己的才華和能量,心無旁騖地奔小康,還能讓百姓通過政府權力“瘦身”、服務“強身”,享受到改革的獲得感。
“最多跑一次”改革剛剛破題,廣大干部應去掉私心雜念,以高度負責的態度、創新有效的舉措,打破部門利益羈絆,打破體制機制障礙,以時不我待的勁頭,全面優化政務服務,為激發經濟社會發展活力營造一流環境。
責任編輯:毛思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