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影和寧波,一直有著非常深厚的淵源,無論是作為中國電影開拓者之一的張石川,還是香港著名的電影制作人邵逸夫,都出生于寧波。繼去年成功舉辦中國電影編劇高峰論壇后,寧波在今年4月繼續舉辦該論壇,全國著名編劇大咖云集,他們圍繞如何增強責任擔當,提升編劇原創水平開展研討,把脈中國影視創作,為推動影視業健康發展提供建設性意見。
影視環境現狀如何
目前我國是電視劇世界第一生產和播出大國,是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而隨著國家一系列支持影視業政策的出臺,中國的影視產業迎來爆發式發展,發展勢頭舉世矚目。但市場規模大不如產業實力強,好劇本荒導致行業對“IP”盲目追捧,一些脫離生活、格調不高、粗制濫造的作品憑借話題、明星等商業元素成為市場贏家,而真正藝術水平高、群眾喜聞樂見、市場反響良好的正能量作品并不多,當前存在的問題值得引起足夠的重視。
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駐會會長張海濤說:“影視產業是黨和國家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藝術形態和宣傳文化陣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高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的偉大進程中承擔著重要的責任和使命。中國影視市場存在有‘高原’缺‘高峰’的現象,加強影視編劇隊伍建設,提升影視劇的精神內涵和作品創新力已經成為推動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關鍵。”
長影第一影視公司總裁、國家一級編劇韓志君談到中國影壇近年來的繁華景象說:“2013年以來,影片的生產數量基本穩定在每年600-700部,國產電影的總票房一直穩居51%以上,這是了不起的成績。但我們同時也不能忘了另外一種值得我們憂心的數字,超51%的票房是600-700部影片中的100多部創造的,而其余是每年限量進口的34部美國影片創造的,這是值得注意的。影壇的繁華與電影的繁榮不是一回事。”他認為,形式是為內容服務的,一切技術手段都只是電影的外殼,中國電影要與供給方和需求方共同改進。
現在,很多人將娛樂圈的亂象歸結于“IP熱”。著名編劇、《永不消逝的電波》編劇余飛認為,“IP熱”會在一定程度上搶占優質制作資源,驅使一些高手也去做IP劇,但現在已經迎來轉折點:“垃圾IP沖擊了原創編劇。傳統的職業編劇、職業作家經過這一輪的沖擊,也算是經歷了一輪淘汰,但凡有創造能力的都會留下來,最終會通過各種不同途徑走到一個最合適的、最有前途的頂端,在所有新媒體融合在一起的平臺上重新出發。”
寧波有哪些好故事
在去年的論壇上,時任寧波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張愛琴從寧波城、寧波人、寧波情三個方面講了21個寧波故事。可喜的是,現在已經有7個故事或拍成了電影,或正在推進拍攝。比如梁國華題材的電影《讓愛活下去》、81890題材的電影《81890》已經完成拍攝,進入后期制作;王陽明、包玉剛、邵逸夫、范蠡西施傳說、女船王以及小港李家等題材的影視作品創作正在推進之中。其他像屠呦呦、王安石、天一閣、天童寺、新四軍浙東抗日等題材也正在拍成系列紀錄片或創作舞臺劇。
今年,她從文氣、義氣、骨氣三個方面繼續講述寧波故事。
關于文氣,她說:“鐘靈毓秀的山川大地和深厚的人文積淀,成就了寧波‘東方大港、江南水鄉、文獻之邦、商埠名城’的獨特魅力,孕育了燦爛的河姆渡文化、浙東文化、藏書文化、佛教文化、海洋文化、商幫文化等,產生了王陽明、黃宗羲、朱舜水,潘天壽、余秋雨、馮驥才,屠呦呦、童第周等大家巨匠,深厚的文脈綿延至今,千年不絕。”
關于義氣,她舉例說:“‘順其自然’、俞復玲、葉中央、徐蘭芳、姚仁漢、方亞兒等一大批寧波好人、道德模范,都充分詮釋了愛心寧波、尚德甬城的精神氣質。目前寧波已經有58位市民被評上‘中國好人’”,連續三次入榜‘中國公益慈善百強城市’,被評為‘中國公益慈善七星城市’。”
關于骨氣,她講了關于“44年的尋找”的故事:“馬梅君是犧牲在抗美援朝戰場上的女戰士,她是寧波人,她的戰友李沙一直在尋找馬梅君的母親,由于種種原因,過程非常艱難,44年后,在寧海養老院里找到了,李沙和其他戰友們把馬梅君的母親照顧到送終為止。”除此之外,張部長還講述了寧波人民成功營救美國飛行員、“紅色特工”朱楓、追兇22年等故事。
這些寧波故事,讓在場嘉賓聽得津津有味。上海音樂學院黨委書記、院長林在勇聽得尤其認真,他十分激動地說:“我是一個正宗的寧波人,這些好故事讓我感到文化能量的傳遞。我的曾祖父曾是寧波總商會的會長,名字現在在中山公園古碑那里還有。寧波人確實有一種把經世濟民和精神追求相結合的追求,有在地方經濟文化建設當中所涌現出來的講求誠信、慈善的精神,以及與此相關的大智慧。”同時,他希望有更多的編劇把那幾個“氣”很好地發掘出來,做出些好故事,傳播好精神。
如何把好故事講好
有了好故事,如何傳播好?寧波市副市長許亞南認為,寧波的影視產業已經有了較好的現實優勢和發展基礎,她說:“2016年,寧波提出打造‘影視之城’構想,制定出臺了相關意見辦法,目前象山影視城在建設規模、年接待劇組數、拍攝配套功能等方面已成為國內繼橫店影視城之后位居第二的影視拍攝基地;全市已形成10余個影視產業園區,累計注冊落戶影視企業2000多家。與此同時,制定出臺了一系列文藝扶持獎勵政策,聘請了陳正濂、韓天衡等12位國內文藝大家在寧波設立了大師工作室。今年2月,全市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工作會議,為推動全市文藝繁榮發展指明了方向。”
中國作協影視文學委員會副主任、浙江省作協名譽主席黃亞洲認為,原創是講好故事的核心競爭力,他說:“貶低與抄襲原創依舊是我們現在影視領域亂象當中一個無法容忍的現實,所以在眼下大家越來越熟悉各種故事套路的今天,將一個故事說好已經很不容易了,在說好這個故事的同時,能推出一個在既有人物里面不曾有過的人物更是不容易的事情,如果這個劇有新鮮感的人物還能夠體現出我們當代中國的某種品性,那就更加珍貴。因此,任何呼吁尊重原創、保護原創、捍衛原創的行為都是正義的。”
著名導演林鴻說:“無論是編劇還是導演,我們都要追求那種美好的瞬間,這種瞬間包括審美,包括藝術作品,都應該是向上和善的,我們有責任將這種文化傳承下去。”
嘉賓們在演講中都表現出為推動中國影視繁榮發展盡己之力的責任感。正如2017中國影視編劇高峰論壇《寧波宣言》所倡導的那樣:“身處這個偉大的時代,我們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的系列講話精神,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不斷提升原創水平,以強烈的責任擔當,創作出無愧于偉大時代、無愧于偉大國家、無愧于偉大民族的優秀作品,努力成為中國夢的實踐者、真善美的傳播者和中國影視繁榮發展的積極推動者。”
責任編輯:謝 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