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管服”改革是推動政府自身革命的“先手棋”和“當頭炮”,是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在新常態時期的重要內容。去年以來,寧波市把統籌推進服務窗口、政務平臺、審批標準、網絡數據和監管力量的“4+1”行政審批服務集成改革,作為“放管服”改革的具體路徑,倒逼各級各部門減權、放權、治權,初步實現了從“部門窗口”到“政府窗口”的界面轉變,從“各自為戰”到“協同作戰”的辦事轉變,從“行政權力”到“行政責任”的定位轉變。
優化服務窗口設置
實現“一窗受理”
分類重構服務窗口,增強辦事集中度。將市行政服務中心40個部門原來分設的158個窗口,整合為基本建設項目、商事登記、商貿服務、不動產登記、公安服務、交通運輸、涉外事務、社會民生事務等8類綜合辦理功能區和87個“一窗受理”的窗口,改變過去審批一環套一環、互為前置的做法,真正落實“前臺綜合受理、后臺分類辦理、統一窗口出件”的服務新模式。
設立投資創業專窗,提供精細化服務。專門設立投資項目服務專窗,建立專業化的審批代辦隊伍,對涉及多個同級部門辦理的基本建設項目實行聯審聯辦,為投資項目提供個性化服務。設立行業準入服務專窗,提供“一窗受理、一表申請、內部流轉、聯合審查(踏勘)”的行業準入標準化審批服務,即群眾和企業只要提交一次申請、報送一套資料,即可完成同一行業經營所涉及到的多個許可事項審批,目前已有28個行業納入服務專窗。
設置中介服務專區,防止審批中梗阻。將市建設工程造價、土地勘測、環保工程技術評估、節能監察等壟斷性中介服務機構進駐行政服務中心集中辦公,實行中介服務時限與對應的審批效率“捆綁計算”,督促專業技術主管部門來約束中介機構,防止中介對審批的梗阻。設置中介服務專區后,中介服務效率平均提速了30%,4類366家中介機構還納入了“網上中介超市”。
統籌政務平臺建設
實現“一城通辦”
統一政務平臺運行模式,群眾不用上下跑。統一設置市、縣、鄉三級行政服務中心的功能定位、運行模式、管理機制,實現市域一體、無差異的政務服務,群眾和企業可就近選擇窗口提交申請,在屬地的窗口取證照批文。構建市縣同權一體化、扁平化審批機制,依法依規充分向區縣(市)下放市級行政審批權及相應的監督管理權。目前,除市級保留的66個行政許可權外,市縣已基本同權,在寧波市級權限范圍,群眾和企業基本能夠在縣一級辦完所有的審批手續。
搭建基層治理“四個平臺”,群眾不用長途跑。依托鎮鄉(街道)綜治工作、市場監管、綜合執法、便民服務等“四個平臺”,推進鎮鄉(街道)便民服務“一窗受理、集成服務”改革,完善縣級部門設置在鎮鄉(街道)的服務窗口,按照“3+X”模式設置綜合窗口,把各類服務事項進駐到鎮鄉(街道)便民服務中心,使“四個平臺”成為就近服務、全域通辦、多級聯辦的便民服務主陣地。
設立證照快遞受理平臺,群眾不用親自跑。試行受理證照快遞申請,提供辦理結果快遞送達服務。不動產登記綜合窗口推行費用預繳、快遞服務方式,對經資料審查后符合受理條件的,實行交易、登記費用預收費,辦事群眾可選擇是否即時預繳交易、登記相關費用,或采取快遞、中介代繳等方式,以及快遞證書(證明)服務,從而變“群眾奔波”為“快遞奔波”。
統一政務咨詢投訴舉報平臺,群眾不用到處跑。大力整合非緊急類熱線為統一的“12345”政務服務熱線,目前來電接通率從部門分散接聽時的60%上升到整合后的98%。凡是群眾和企業到政府辦理的公共服務事項,都可通過該熱線電話咨詢,了解辦事流程、所需材料和其他相關事項,并建立健全咨詢投訴舉報督辦機制,做到“群眾有訴求、部門須回應”。
規范完善審批標準
實現“一體審批”
編制單個事項審批標準,受理事項“一口說清”。編制統一的單個審批事項及資格條件標準,統一全市審批事項的名稱、編號、申請材料、辦理流程、時限以及申請表格、示范文本,使審批事項數量、程序、環節等在縣域或區域之間基本一致,實現對全市審批事項的標準化、清單化、動態化管理。目前,全市累計編制973個事項、1404個子項的“寧波標準”,為群眾辦事提供清晰的指引,盡力把群眾辦事前的“無效跑”降到零次。
編制行業聯合審批標準,行業服務“一個規范”。加強行業準入聯合審批標準建設,這些標準綜合體現行業準入的規劃、產業政策、城市管理、環保、消防、衛生、治安等方面的一攬子細化量化的審批資格條件,并建立與聯合審批運作流程相適應的配套規則措施,做到審批服務“一套標準”、行業發展“一個規范”。目前,已編制并實施文化娛樂業、賓館業、洗浴業、書店業等28個行業的聯合審批標準,行業審批效能也大幅度提高。
編制特定區域審批標準,項目審批“一個整體”。以特定區域為單位,探索把功能相近、產業相似的多個項目視作“一個項目”進行整體審批,統籌把握綠地率、人防空間、停車位配置等強制性指標,統一辦理水土保持方案、環評審批、交通影響評價等前置性審批手續,既提高項目的審批效率,又實現區域內資源的集約利用。寧海縣兩個功能園區自推廣這一審批運作模式以來,已落戶投資項目42個,每個項目平均節約審批時限47個工作日,審批效率比法定時限提高了92.9%。
構建協同聯辦服務標準,多級事務“一次辦理”。深化多評合一、多測合一、聯合驗收以及“規劃環評+環境標準”“區域能評+能耗標準”等改革試點,推動基本建設項目多級事務“一次辦理、一次檢查、一次辦結”。象山縣歸并整合了相關測繪機構,推行規劃測量、地籍測繪、房產測繪的“三測合一”服務新體制,實行一窗受理、一次告知、統一測繪、統一送達、一次收費,測繪時間縮短50%以上,收費下降25%。
推進網絡數據集成
實現“一網流轉”
整合“一網一號”,構建統一的網上辦理平臺。建設集行政審批、便民服務、政務公開、互動交流、數據開放等功能于一體的政務服務網寧波平臺,全市42個市級部門、10個區縣(市)、8個開發園區均開設了網上服務窗口,基本實現統一導航、統一認證、統一申報、統一查詢、統一互動、統一支付、統一評價的網上辦事大廳。開發建設“寧波政務”APP和“寧波政務”公眾微信號,整合對接生活服務、交通出行、社保公積金等20家部門46個應用事項,采取“手機+身份證+支付寶+人臉識別”安全認證,為群眾提供“一個帳號、一次認證、全平臺暢通”快捷體驗。
促進“信息聯通”,構建統一的數據共享平臺。成立寧波市大數據管理局,建成市政務云計算中心,推進政務數據開放共享。目前已有15家市級部門自建系統完成與省政務服務網的對接。9月底前將基本建成以公民身份證號碼和企業社會信用代碼為唯一標識的統一標準電子證照信息庫,推動涉及政務服務事項的證件數據、證明信息跨部門、跨區域、跨層級共享。
融合“線上線下”,構建一體化公共服務平臺。打造“寧波公共服務”微信公眾平臺,提供熱點查詢、網上預約、進度查詢等服務。推動網上服務與實體服務中心、窗口、自助服務終端聯動,形成“線上為主、線下為輔”的服務模式,方便群眾自助高效辦理。在醫療衛生領域,在全國率先建成“寧波云醫院”平臺,通過建立遠程醫療服務中心、基層云診室和居民終端平臺,實現了線上線下融合的云端健康醫療服務。
健全監管執法機制
實現“一次到位”
構建“一站聯動”的監管機制。2016年12月,正式開通運行一站式的企業信用綜合監管協同平臺,提供證照聯動(雙告知)、聯合抽查檢查(雙隨機一公開)、行政許可與處罰信息公示、失信聯合懲戒、風險預警提示、部門執法協同等相關操作功能,推動跨區域、跨部門、跨行業應用,實現對所有企業主體的精準化管理,做到“一網可查、一網可管、一網可控”。開展全國首批企業事中事后監管社會共治試點,全面實行“雙隨機、一公開”抽查監管制度,積極探索跨部門的“雙隨機”聯合檢查,實現對企業的“一次抽查、全面體檢”。
構建“一主兩配”的執法機制。積極推進“一主兩配”行政綜合執法體制改革(“一主”是指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兩配”是指建設統一政務投訴舉報平臺和建立聯合執法協調指揮機制),大力推動執法重心下移,有效集中執法資源,盡可能精簡機關、充實基層、沉到街鎮。奉化市專門成立行政執法中心,建立聯合執法協調指揮機制,對涉及多個部門職責的投訴舉報事項,統一協調有關部門開展聯合執法,解決部門間推諉扯皮問題,形成“部門聯合、按標執法、一次到位”的執法機制。
責任編輯:張逸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