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第一季度,寧波外貿一舉扭轉2016年的頹勢,全市進出口總額、出口額和進口額分別實現1683.8億元、1067.1億元和616.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9.7%、18%和56.3%,分別高于全國7.9個、3.2個和25.2個百分點,高于全省平均6.6個、2.2個和6.6個百分點。
經濟逐步向好
外貿成績穩中有升
一是主要出口市場全面回暖。1-3月份,寧波對歐盟和美國分別出口289.6億元和239.9億元,分別增長14.7%和22.2%。同期,寧波對自貿區市場出口212.6億元,增長28.0%。新興市場出口增速更高。二是主要出口產品漲幅可觀。機電類產品是寧波出口主要品種,一季度出口同比增長22.2%,占比提高1.9個百分點到56.4%。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同比增長15.9%,增速基本與全市平均保持同步。相比之下,勞動密集型傳統產品出口增速稍顯緩慢,一季度服裝、紡織、燈具、塑料制品、家具、鞋類、箱包七大類日用消費品出口同比增長9.4%。三是進口出現井噴式增長。一季度進口增幅達到56.3%,高出出口38.3個百分點,為多年來罕見的高增長。進口占比從2016年底的30.3%提高到36.6%,提升了6.3個百分點,進出口趨于均衡。四是重點企業表現出色。一季度,全市進出口前108家企業同比增長51.5%,占全市43.5%,比重上升6.3個百分點;出口前108家企業中奧克斯、三星重工、寧波中集物流裝備等企業出口同比分別增長84.2%、92.4%和14倍。五是企業信心持續提升。根據對全市1500家外貿企業的監測數據,3月份出口訂單同比增長及持平的企業占比為78.4%,環比提高1.5個百分點,已連續六個月實現增長。從企業信心指數來看,看好未來一段時間出口前景的企業占比為19.2%,較上月回升1.3個百分點。另外,據廣交會寧波團統計,春季廣交會開幕以來,采購客商與成交訂單同比均出現增長,一期寧波團成交金額約6.6億美元,同比增長約10%。
國內國際格局動蕩
外貿形勢穩中有憂
一季度寧波進出口增長較快,除掉去年基數較低因素之外,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全球經濟緩慢復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今年1月預計,2017年世界經濟增長3.4%,比去年高0.3個百分點。美國、日本、歐洲等發達經濟體主要經濟指標持續向好,進口需求回升。新興經濟體繼續回升,我國經濟連續2個季度增速上揚,印度、東盟經濟保持較快增長,巴西、俄羅斯在能源資源價格回升帶動下經濟增長也逐季好轉。全球經濟景氣度回升導致大宗商品量價齊升,直接帶動進口高速增長。二是國際貿易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效。近年來外貿形勢一直比較嚴峻,從中央到地方出臺了一系列支持外貿穩增促調的政策,效果逐步顯現,營商環境不斷改善,企業創新能力增強、動力轉換加快。寧波外貿新模式、新業態培育一直走在全國前列。以“互聯網+外貿”為例,政府積極支持鼓勵寧波流通性外貿企業拓展綜合服務功能,世貿通、中基惠通、寧興云、小樹通等一批本土型外貿綜合服務平臺發展迅猛。一季度全市跨境電商進出口業務總額86.77億元,同比增長31.27%。三是外貿發展環境更趨完善。港口物流優勢更加突出,寧波舟山港吞吐量連續七年居全球第一,對外與600多個港口相連,對內擁有12個無水港和20多個城市的海鐵聯運網絡。特殊監管區域比較齊全,擁有保稅區、保稅港區、出口加工區等4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和2個海關特殊監管場所。產業鏈配套完善,全市有塊狀經濟近150個。貿易便利化程度不斷提升,海關、商檢已完成20余項通關監管和檢驗檢疫制度創新。
盡管整體趨勢回穩向好,但是寧波外貿仍有不少隱憂,主要有三方面不利因素。一是國際政治經濟環境存在較多不確定因素。美國政策仍有較大變數,從特朗普的近期表態來看,總體希望與我國保持合作共贏的關系。但是他迄今尚未展現其穩定的執政理念,不排除今年下半年在貿易逆差的刺激下轉而采取強硬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歐洲進入政治格局變動的關鍵年,法國新總統剛剛上任,另兩個主要大國德國和荷蘭都面臨大選,英國也將于今年6月提前舉行大選以明確脫歐的程序,大選結果將左右歐洲的經濟發展進程和政策取向。東北亞、敘利亞等地緣政治熱點地區仍沖突不斷。二是寧波外貿大而不強的整體格局未得到根本性改觀。寧波外貿最大的特點是“千軍萬馬”從事涉外經營,但大而不強的特點非常突出。全市現有進出口經營權企業3.3萬家,有進出口實績企業1.4萬家,2016年進出口額超過20億美元大企業僅1家(2014年3家),超過10億美元的僅6家,85%以上屬于中小微型外貿企業。以服裝行業為例,寧波服裝生產企業有1800多家,產量占全國的12%,但多以小微企業為主。與深圳、青島等同為計劃單列市的兄弟城市相比,寧波嚴重缺乏像華為、中興、海爾、海信等行業內舉足輕重的龍頭企業。代表高新技術產業的出口占比呈現持續下滑的態勢,由2008年最高值12%降到目前的7%左右。三是國際國內競爭加劇。從國際看,南亞、東南亞等區域憑借低廉的勞動力、土地等要素資源,吸引全球勞動密集型產業再次轉移。寧波部分大企業如申洲、獅丹努等均已在柬埔寨、越南等地設立生產基地。從監測數據看,3月訂單轉移企業比重為13.6%,東南亞地區是寧波訂單轉移主要地區。從國內看,義烏、舟山、杭州等周邊城市依托政策優勢,對寧波外貿形成直接競爭。義烏有市場采購貿易試點政策,對于小額貿易優勢明顯。舟山獲得浙江自貿試驗區牌子之后,正在陸續出臺相關的優惠政策進行試點,下一步將對寧波的大宗商品進口產生影響。
加快供給側改革
確保外貿穩中求進
寧波外貿要加快外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推進商業模式創新,做強服務鏈、縮短貿易鏈、延伸技術鏈、優化生產鏈、打通供應鏈,通過“五鏈齊動”改進外貿商品和服務的供給方式,將過剩產能轉化為優勢產能,打造出口競爭新優勢,培育進口貿易新增長點。同時營造良好的外貿發展環境,在制度、政策等方面打造新的競爭優勢,確保寧波外貿穩居全國第一方陣。
支持企業確保市場份額。實施國際市場開拓計劃,重點開拓中東歐、南亞、東南亞等新興市場,提升我市在全國的外貿市場份額。辦好2017年浙洽會、消博會、中東歐博覽會及墨西哥展等境內外展會。開展新一輪外貿實效企業培育工作,聯合海關、檢驗檢疫等單位完善實效企業支持政策,加快培育外貿龍頭企業。
提升出口產品質量和品牌。引導實力企業加大外貿品牌建設,擴大自主品牌出口,提升我市出口產品檔次和附加值。實施出口質量提升工程,繼續開展寧波市出口質量獎評選,建設一批國家級和省級出口質量安全示范區。
大力發展進口貿易。發展寧波口岸特批商品進口市場,擴大平行貿易進口車和活體動物等進口。推進批發型、零售型、網絡型、展會型、服務型、內外貿結合商品市場、新型保稅交易中心、境外采購中心等進口平臺建設。積極關注浙江自由貿易區政策動向,支持做強大宗商品進口。推進商務機構改革融合,力爭出臺內外貿一體化相關實施意見。
加快服務貿易發展。鞏固運輸、旅游、建筑工程等傳統業務優勢,加大對文化、教育、金融、保險、跨境電商等新興業務的開拓,探索開展保稅展示、保稅貿易、融資租賃等潛力型業務。抓好全國服務外包示范城市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稅收優惠等政策落地,提升服務外包示范園區集聚度,培育一批離岸業務額超千萬美元的服務外包骨干企業。
加快培育外貿新業態。推進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建設,加大力度培育跨境電商產業集群、跨境電商公共海外倉。推進世貿通外貿綜合服務企業全國試點建設,繼續加大模式創新、技術創新、服務創新、風控創新等方面的探索力度。
(作者單位:寧波市商務委)
責任編輯:吳 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