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于2016年12月7日至8日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
一直以來,市委對寧波高校的發展非常重視,充滿期待。特別是當前,市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建設國際港口名城、打造東方文明之都,躋身全國大城市第一方隊的發展目標,對人才強市的需求極為迫切,這與高校的發展和人才培養工作休戚相關。在這樣的發展要求下,在這樣的形勢背景下,高校要培養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人的問題需要我們進一步凝聚共識。
去年底,由時任浙江省委常委、寧波市委書記唐一軍帶頭,12位市委常委分別走進12所高校宣講十八屆六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對市委常委進高校宣講形勢政策常態化機制的建立,起到了有力的引領推動作用。
一直以來,寧波市委對高校的發展非常重視,市委教育工委和全市高校始終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緊扣人才培養中心工作、主動服務區域發展大局,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效,基本形成了市委統一領導、教育工委統籌協調、高校黨委具體負責的思政工作態勢,初步形成了以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為主體,以服務學生成長成才為兩翼的“一體兩翼”工作框架,積極打造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寧波樣板”。
高校思政工作如何增強實效性?
做新——開辟理論育人新途徑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開展思想政治工作和有效傳播正能量的重要平臺。當前,一些高校對思想政治課重視程度不夠,課程內容空洞乏味、形式陳舊落后,導致課堂抬頭率和吸收率不高。
面對這種現狀,我市不少高校開始全面深化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綜合改革創新,緊密聯系當代大學生思想實際和學習實際,遵循教學規律和思想教育規律,在編好教材、建好隊伍、抓好課堂教學上下足功夫,變說教為說理,變灌輸為互動,把課上好上活,讓思想政治理論課成為大學生真心喜愛、終身受益的優秀課程。
我市深入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改革,實現思想政治教學質量提升。2016年,各校投入300多萬元思政理論課改革專項資金,深入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改革,組織了95次思政理論課專職教師短期培訓,立項參與建設市級以上教研教改項目20項,省市級以上科研項目67項,公開發表論文122篇;全市開展了高校優秀思想政治理論課“精彩一課”評選活動,以課堂教學視頻的形式,呈現了生動、直觀的教學方法。
寧波工程學院在“卓越計劃”試點專業全面開展了工程倫理教育,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融入滲透到工程教育;寧波大紅鷹學院開展了系統的混合式教學改革探索;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則運用“互聯網+”理念探索“移動互聯+思想理論課教學”模式;浙江醫藥高等專科學校基于醫藥專業特色改革教學內容,加大職業道德、誠信意識、敬業守法教育力度,打造了“廉政教育進課堂”思政教育課品牌。各校積極鼓勵廣大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大力推進教學手段和內容的創新,充分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進一步提高了思政理論課教學質量和效果。
高校思政工作如何做到貼近性?
做活——突出文化育人親和力
思想政治工作從根本上說是做人的工作,高校思政工作只有與人貼近,才能收到春風化雨、入腦入心的效果。為此,我市在思想政治工作上突出文化育人,不斷增強思政教育的親和力和吸引力。
寧波是歷史文化名城,有厚重的文化底蘊、鮮亮的文化底色,其中以“知行合一”思想為代表的陽明文化就蘊含著豐富的教育精神資源。而校園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二課堂,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近年來,各高校勇擔智慧高地、文化高地職責使命,實現地方文化與學校校訓校風、辦學理念、辦學歷史的加速融合,建設獨有的校園精神文化、行為文化和環境文化,在以文育人中實現文化的傳承創新與發展。
像寧波大學“經世致用”的寧波幫精神、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的“紅幫文化”、寧波工程學院的“知行合一”校訓精神、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的“求是精神”與“陽明文化”兩脈融合等,都各具特色,“思源基金”“用聲音敘事”等十余項思政工作品牌榮獲全國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獎。各高校文明寢室、文明校園創建工作扎實,在去年的文明寢室巡查暗訪中,寧波職業技術學院拔得頭籌。各高校還普遍重視共青團、學生會和學生社團建設。目前,全市高校共有注冊學生社團1200多個,學生課余文化生活非常豐富,學生自我教育、管理、服務能力持續增強。
為更加貼近學生群體,我市還注重發揮新媒體的傳遞力,把網絡作為了解大學生思想動態的重要渠道,作為引導大學生正確理解社會和獲取正能量的重要陣地。寧波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學生深入踐行仁愛文化,充分利用互聯網新媒體平臺積極開展典型宣傳,王玲超旅途三次救乘客的先進事跡先后被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等40多家媒體報道,被贊為“美小護”,入選“浙江好人榜”的“見義勇為”候選人。
同時,成立寧波教育新媒體聯盟,已有800多所院校(單位)成為聯盟成員。市教育局還與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共建寧波教育傳播研究與服務基地,建立市、校、院系三級網絡工作體系,提升教育新聞傳播質量和理論研究水平,推進全市教育系統新媒體聯動融合發展。
高校思政工作如何發揮有效性?
做實——打造實踐育人大平臺
思想政治教育既要教育人、引導人,又要關心人、幫助人,最終要落腳到大學生健康成長、健康成才上。人才培養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務,大學生健康成長成才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標追求。
我市堅持以人為本育人理念,在服務學生成長發展、幫扶學生共同進步上不斷打出“組合拳”。市教育工委、各高校全力推進“一站式”學生事務中心建設,實現高校育人理念由管理型向服務型轉變;教育工委、科技局等單位聯合組織開展寧波市大學生創業大賽,搭建校內外資本與項目的對接服務平臺,為有創業意向、有創業項目的學生提供實際幫助。
我市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全面構建寧波高校深化創新創業教育體系。4月28日下午,舉行了大學生創新創業投資基金首批創投項目對接會,通過對創業大學生扶持政策對接服務、創業孵化服務、搭建資本與項目的對接平臺等服務,以形成“政府鼓勵、民間資本支持、大學生踴躍參與”的創新創業氛圍。設立了國泰安、東軟2個市級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中心,12所高校成立了創業學院,各高校在創新創業教育方面形成了各自特色。如寧波大學學生創業項目獲首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金獎;寧波大紅鷹學院學子創業項目估值1000萬元并獲種子融資等。寧波高校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走在全國前列,根據相關數據顯示,在甬高校2010—2012屆畢業生在畢業半年后的自主創業比例,高于全國高校同屆畢業生平均水平一倍以上,得到時任教育部部長袁貴仁的充分肯定。
對經濟、學業、就業、心理困難等重點學生群體,各高校常態化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關愛生命教育,積極做好幫扶工作。2016年,全市有20624名學生獲得政府提供的8924.9萬元獎助學金,92683人(次)獲得學校提供的8181.35萬元資助,2410人(次)受到社會、企業等提供的490.36萬元資助,政府、社會、學校合力助學育人的成效良好,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不讓困難學生失學”的承諾得到有力踐行。
責任編輯:謝 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