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大學將立德樹人作為學校立身之本,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統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通過課堂教學、實踐養成、文化引領等環節,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融入思想政治工作全過程,不斷增強廣大師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融入課堂教學主渠道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核心課程,是開展思想政治理論工作的主渠道。寧波大學鼓勵教師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以“八個一”的教學改革為標志,使思政課堂活起來,火起來。“八個一”,即一套主干課教案、一套主干課課件、一個主干課案例庫、一個學生問題庫、一個特色教學模式、一組調研與教研論文成果、一系列集體備課教研活動、一組通識選修課程。
寧波大學用互聯網手段推進教學方法改革,探索進行了“慕課”“翻轉課堂”等基于互聯網的“線上線下、課內課外”的新型教學方法改革,使思政教材立起來、動起來。所有課堂都有育人功能,在專業課教學中,教師注重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誠信敬業教育和職業倫理教育融入其中,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
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納入社會實踐總要求
理論與實踐的統一,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最基本的原則。理論倘若遠離實踐、遠離社會、遠離大眾,其價值很難充分彰顯。寧波大學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納入實踐要求,通過實踐教學,使學生感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火熱實踐,正確認識理想與現實、校內與校外、網上與網下的關系,進而把價值認同建立在對基本國情的準確把握上。
寧波大學建筑工程與環境學院學生積極響應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號召,組建“清源行動”志愿服務團隊。四年來,志愿團隊先后為寧波大市范圍內的19所中小學校帶去共54場生動有趣的“水密碼課”,建立了寧波地區首個“水未來”實驗室,填補了中小學課程體系中環保教育的空白;發揮專業特長進行環境監督,開展了對寧波800多條河流、1200多個監測點位的水質調研。2016年,“清源行動”志愿服務團隊成為首支受邀入駐寧波市志愿服務樞紐中心的專業公益團隊。經過四年的鍛煉與培育,團隊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和專業素養全面提高,也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應有貢獻。
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作為文化建設總指導
寧波大學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指導學校文化建設,切實履行文化傳承創新的職能,重視發揮文化育人的功能,把核心價值觀與學校教育理念凝煉、大學精神培育有機融合,不斷凝聚寧波大學育人文化、學術文化、創新創業文化,提升學校文化軟實力。
在校園文化活動上,寧波大學進一步豐富、發展、挖掘“寧大精神”的內涵,形成“創新、厚重、大氣、高雅”的校園文化基調。通過開展“做人做事做學問”名家系列講座、“寧波幫”文化宣傳與研究工程等活動,營造愛國敬業的濃厚氛圍,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踐行生動具體,富有針對性和實效性。
同時,寧波大學將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傳承弘揚“寧波幫”精神結合起來,將“寧波幫”精神教育納入課程體系,實踐育人體系,融入凝聚力建設工程和文化校園建設工程。在全校范圍內持續開展“最美寧大人”系列評選活動,每年評選出20名“最美寧大人”。他們或是甘為人梯的“最受學生歡迎的教授和青年教師”,或是幾十年如一日堅守在普通崗位上的“最美服務之星”,或是自強不息、熱心公益的“最美寧大學子”。這些校園的道德模范和群體楷模,在師生中產生了強烈的共鳴,為寧大師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了典型示范和學習榜樣,樹起了奮發向上的價值標桿,壯大了凝魂聚氣的正能量。
(作者單位:寧波大學)
責任編輯:謝 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