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磚一瓦都是故事,一草一木都有文化。走在寧波工程學院的校園里,你會發現,北大門浮雕中間的基石上刻有象征著傳統工匠智慧結晶的斗拱圖案和學校校標,寓意學校擔負著培養優秀大學生的社會責任;從東向西橫貫整個校園的鷺林河,是學校最美的自然景觀,營造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育人環境。
在環境文化宜人養心的同時,寧波工程學院的校園文化正潛移默化地浸潤有靈魂的校園:精神文化提神昂氣、行為文化領航引路、制度文化規范行為,文化的陽光普照大學校園。
精神文化鑄靈魂
精神文化是大學的內隱文化,最能彰顯學校的鮮明特征和獨特氣質。寧波工程學院精神文化的靈魂便是校訓“知行合一”和學校精神“講實求精”。
“知行合一”是明朝思想家王陽明的核心思想,也是寧波工程學院的校訓,其內涵為理論與實踐統一、智慧與美德統一,知識與技能統一。去年9月初,學校風華校區全面落成啟用,時任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唐一軍來校慰問教師,并為王陽明雕像揭幕。學校召開王陽明教育思想學術研討會,來自全國各地的十幾位陽明研究專家來校深入研討交流。
學校精神“講實求精”的內涵可概括為“三講三求”,即:為人講實在,工作講踏實,結果講實效;學問求精深,技能求精湛,事情求精美。這秉承了寧波工程學院建校以來確立的“一主兩輔、一精多能”的人才培養模式。學校抓住每一個應用型建設機遇,全面進行教育教學改革,2010年被教育部列入“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首批實施高校,2014年成為首屆“長三角地區應用型本科高校聯盟”理事會主席單位,2015年入選浙江省首批應用型建設試點示范高校,2016年成為國家產教融合工程百所應用型本科試點建設高校。
行為文化礪品行
大學校園的行為文化主要指師生的行為習慣、生活模式和各類群體活動以及在此基礎上表現出來的校風、學風等。學校努力開展學術文化建設、科技文化建設和藝術文化建設等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實施文化品牌工程。形成以校級品牌講座“寧工大講堂”為主,“人文大講堂”“經濟大講堂”“科學大講堂”等二級講堂為支撐的講座文化。以崇本書院和陽明書院為載體,探索書院制。文明寢室創建工作被省教育廳認定為A級標準。
學校多元素助推創新創業,學生在全國化工設計大賽中連續兩年獲得全國特等獎,聘請千名校友企業家擔任創新創業導師,翠柏校區“海藍寶”眾創空間被評為國家級眾創空間。學校每年組織暑期社會實踐團隊近500支,機械學院甬翼團隊獲得2016全國大中專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千校千項最具影響好項目”稱號。學校大力加強志愿服務,由寧波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萬亞偉親自牽頭,在學校成立了志愿者學院。
制度文化定方圓
寧波工程學院堅持和完善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堅持依法治校,依法辦學。
一抓章程實施。2016年,學校章程正式核準頒布,奠定了學校建設與發展的制度性根基。二抓兩級管理。2016年出臺了校院兩級管理試行辦法,充分調動學校總體協調作用和各二級單位的辦學積極性。三抓制度育人。學校新一輪人事制度改革方案完善績效分配制度,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業績導向,激發教師教書育人的積極性。出臺《寧波工程學院全面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行動綱要》,啟動“雙百工程”,為建設國際港口名城,打造東方文明之都提供有力支撐。寧波市發改委委托學校承接的《寧波市參與“一帶一路”建設行動綱要研究報告》獲政府系統優秀調研報告一等獎。
校園文化是一所學校的精、氣、神,作為一所年輕的本科高校,寧波工程學院正全力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以文化引領學校發展。
(作者單位:寧波工程學院)
責任編輯:謝 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