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在講臺前滔滔不絕地講解,學生卻或低頭看手機,或與同桌竊竊私語。在大學思政理論課的課堂上,這樣的現(xiàn)象曾讓不少任課老師頭痛不已。然而,在寧波職業(yè)技術學院,通過思政課的一系列改革實踐,往昔那種令人尷尬的景象已很難見到了。
實踐項目教學
讓老師成為好“導演”
“時代在飛速發(fā)展,如果我們?nèi)酝A粼趥鹘y(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上,就無法真正提高思政理論課的實效。”寧波職業(yè)技術學院(以下簡稱“寧職院”)公共教學部副主任周碧蓉老師說起思政課改革時,無限感慨。
針對高職院校的學生特點,寧職院在思政課教學方面的一大改革,即是通過設計并實施一個個具體的實踐教學項目,讓學生親身體驗,一步步完成教學內(nèi)容,提高教學效果。
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的教學目的之一,就是通過學習讓學生樹立正確的馬克思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于是,老師們在課程整體設計中,設計了一系列實踐項目,有“我的大學我做主”“今天我們?nèi)绾螑蹏薄肮滦袆印钡取?/p>
周碧蓉老師舉了一個例子。以往教育學生要遵紀守法,常常是老師在課堂上講授條條框框的法律法規(guī),教育學生“不能這樣,不能那樣”。現(xiàn)在,“法眼金睛”實踐項目就組織學生去北侖區(qū)法院旁聽案件審理過程,從中感受法律的嚴謹和威嚴,了解法院審判的過程。同時,邀請經(jīng)驗豐富的法官,到學校開設普法講座,用一個個生動的案例,現(xiàn)身說法。
而“模擬法庭”實踐項目則是根據(jù)一個具體的案件,讓學生們自愿組合,認領“罪犯”“證人”“公訴人”“書記員”等不同角色,演練法庭場景。在此過程中,老師充當?shù)氖恰皩а荨钡慕巧瑢W生充當?shù)氖恰把輪T”的角色,“演員”們在傾心“表演”的過程中,深刻領會遵守法律法規(guī)的重要性。“草根如何維權”實踐項目,則是結合一個個現(xiàn)實案例,讓學生們以法律工作者的身份,查案、析案、斷案,切身體會到維護公平公正的法律責任和遵法守法的重要性。
走出大學校門
讓社會成為大課堂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涉及大量的理論知識,如何把抽象的理論課,變成學生易學易懂易接受的實踐項目課?為此,老師們也是動足了腦筋,設計了一堂堂理論結合實際的課。如集中一段時間,分批組織學生到中國港口博物館、寧波博物館、北侖區(qū)春曉街道慈岙村等地調(diào)研。學校老師張國艷認為:“寧職院思政課改革的一大亮點,就是老師引領學生從傳統(tǒng)的學校課堂,走向社會大課堂。”
以張國艷老師為例,這學期開學以來,她已累計帶領6個班的學生,到中國港口博物館、寧波博物館等地調(diào)研。每次外出調(diào)研前,張老師都會提前設定任務主題,策劃實踐方案。然后,同學們組成2—3人的學習小組,選擇各自感興趣的角度,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主題實踐任務。在中國港口博物館、寧波博物館等地調(diào)研時,同學們選的角度分別有“一帶一路建設”“寧波港口的變化”“寧波貿(mào)易的變化”等。大家圍繞主題任務,通過搜集資料,制作PPT、微電影,寫作學術小論文等,進一步了解城市與港口的歷史變遷,了解國家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發(fā)展過程,了解新中國成立前后的變化,特別是改革開放前后的變化,從而增強學生作為新時代的中國青年的幸福感和使命感。
寧職院一份有關思政課的調(diào)研報告顯示:自思政理論課實施改革以來,學生們對這一課程的認可度顯著提高,實踐能力也顯著提升。目前,寧職院已與寧波博物館、中國港口博物館和春曉街道辦事處建立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教學共建基地”。雙方將通過更為緊密的合作,共同開發(fā)教學資源和教學項目,實現(xiàn)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兩個平臺的無縫對接,為學生多樣化的自由學習提供更豐富的內(nèi)容和更廣闊的天地。
(作者單位:寧波職業(yè)技術學院)
責任編輯:謝 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