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寧波城市化、城鎮化進程的快速推進,很多村都被納入了“村改居”建設之中,由此衍生出大量新型農村社區,對寧波基層黨建提出了深層次的挑戰。其主要表現在:集體經濟組織的產權變得模糊不清、“轉居村民”陷入“身份困惑”導致對新建社區的認同度明顯下降等。因此,“村改居”后,寧波新型農村社區可探索性地嘗試采用“雙軌制”黨建模式,即“新建社區黨組織”和“原村級黨組織”并行發揮作用的基層黨建創新模式。
“雙軌制”黨建模式作為寧波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在“過渡”場域中值得深入探索的創新模式,其中的新建社區黨組織和原村級黨組織是相互共存且有序發揮作用的,這一過程是一個系統性、動態化的邏輯變遷過程。
基于此,需要彈性地統籌定位原村級黨組織與新建社區黨組織這“雙軌”黨組織的具體職能。在寧波新型農村社區“過渡”場域中的不同階段,原村級黨組織與新建社區黨組織要注重協調補位和相互配合,明確特定時段的“主”“輔”角色關系,交互履行職能。
如新型農村社區創建伊始,原村級黨組織需要繼續扮演“領導核心”角色以彌合新建社區黨組織的職能“斷裂期”,并積極配合新建社區黨組織順利“上位”以縮短中間“過渡期”。在鄞州區的“村改居”實踐中,就是將原村集體經濟組織股東代表中的骨干黨員從原村級黨組織中剝離出來,新建股份經濟合作社黨支部,強化其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的職能。
同時,待新建社區黨組織真正“接手”和“上位”之后,越來越呈現出城市社區黨組織的職能特征時,原村級黨組織的職能就可以逐漸淡出。新建社區黨組織在逐漸“接手”原村級黨組織的行政管理職能之后,主要的職能是發揮“領導核心”的作用。總的來說,新建社區黨組織的功能應從行政主導向利益整合與服務群眾轉變,工作的方式也應向協調、指導、監督為主轉變,更好地發揮總攬協調的職能。
“雙軌制”黨建模式,有效地契合了寧波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過渡”場域,能夠合理地解決寧波“村改居”后基層黨建面臨的諸多現實難題,真正發揮新型農村社區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并在很大程度上能夠充分發揮其在從農村到城市、從農民到市民逐漸轉型“過渡”中的緩沖功效,從而有力地確保寧波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平穩有序地推進。
( 作者單位:寧波市委黨校 )
責任編輯:謝 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