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谷者,萬民之命,國之重寶?!惫磐駚恚Z食安全一直都是治國安邦的首要之務。但作為對外依存度較高的全面缺糧大市,近年來,寧波的糧食自給率僅25%左右。在如此嚴峻的形勢下,寧波以“糧安工程”建設為切入點,著力推進糧食流通各項工作,為保障全市糧食安全作出了不懈努力。
“民以食為天,糧食安全事關國運民生,是維系社會穩定的‘壓艙石’。” 寧波市糧食局原局長杜鈞寶說,為圓好“糧食安全夢”,寧波從糧食市場、糧食儲備、強農惠農、產銷合作、信息化建設等方面入手,為寧波市民筑牢了糧食安全防線。去年,寧波還被評為浙江省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優秀單位。
織牢“安全網”保障“放心糧”
成績的取得,非一朝一夕之功。杜鈞寶告訴記者,為切實掌握全市糧食總量、品種結構、區域供求和市場流通動態狀況,市糧食局每年都會采取多種調查方式,在全市范圍內對年度糧油供需平衡情況進行調查。此舉為政府制定糧油安全保障措施提供了科學的決策依據。
這幾年,我市糧食市場運行平穩健康,有形糧食市場調節市場糧食供求的功能和作用在持續發揮。僅在2016年,寧波市莊橋糧油批發市場交易量就高達40.39萬噸,接近全市三分之一口糧消費量。我市地方儲備糧等政策性糧食購銷輪換除了極少數需要定向銷售以外,全部通過寧波市網上糧食交易市場平臺上網競價交易。
為做到強農惠農,每年市糧食、農業、財政、農發行等部門都會及早研究制定訂單糧食收購政策,并實施分季簽訂辦法,提高補貼的精準性和有效性。訂單政策向種糧大戶、家庭農場和糧食生產功能區傾斜,把糧食訂單真正落實到本地種糧農戶身上。同時,我市還積極開展以“送訂單、送定金、送政策、送科技、送信息”為主要內容的“五送”為農服務活動,指導推廣“一站式”收購為農優質服務工作。
前年,全省糧食工作會議確定我市新增27.95萬噸地方儲備糧規模。到2016年底,我市新增地方儲備糧已全面到位,完全達到了省政府核定儲備規模數。而且,這幾年全市糧食倉儲水平也在不斷提升,已建成“四星級”糧庫1個、“三星級”糧庫6個、“二星級”糧庫26個。
在糧食產銷合作關系建設方面,我市堅持“遠交東北大糧倉、近聯毗鄰產糧省、扶持民營企業參與”的思路,與東北三省、江西、安徽等六個主產省開展了多種形式的產銷合作,市外的糧食源源不斷輸入我市,有效滿足了市內市場需求。
除此之外,我市還積極推進糧食行業信息化建設,構筑糧食現代倉儲體系。目前,市本級中心糧庫、慈溪慈北庫、象山定塘糧庫、鄞州姜山糧庫已完成結構封頂,奉化中心糧庫二期工程、鄞州古林糧庫、云龍糧庫已經完成基礎工程。通過市本級中心糧庫和各區縣(市)糧食儲備庫信息化建設,我市已經基本搭建起了糧食信息化系統的骨架,為全市糧食信息化建設的全面實現打好了堅實基礎。
寧波糧食安全建設任重道遠
雖然,我市糧食工作近年來取得了一定成績,但從當前全市糧食工作形勢來看,我市糧食安全建設依然任重道遠。杜鈞寶說,我市糧油供需狀況已由上世紀90年代初的“總量基本平衡、品種余缺調劑”轉化成現在的全面缺糧。以去年為例,全市糧食總需求為281萬噸,而糧食總產量只有80萬噸。
我市地處東南沿海經濟發達地區,是主銷區,糧食供應對外依存度高,對突發性事件反應靈敏。進入新世紀以來,幾大突發事件如2003年的“非典”、2008年的冰凍雨雪災害、2011年的日本福島核泄漏事故等造成一時糧食供應風波苗頭,寧波是始發地之一,被稱為“中國糧食的晴雨表”。因此,確保我市糧食安全,任務艱巨,責任重大。
從糧食倉儲設施看,我市糧食流通基礎設施還不完善。目前我市共有糧食倉容85萬噸,但符合儲備要求的倉容只有51萬噸,其中10%倉容必須用于騰倉需要,實際可用的儲備倉容只有45萬噸,倉容總量明顯不足。至“十二五”末,我市已經建成寧波市莊橋糧油批發市場和一批區縣(市)中心糧庫,但與地方儲備糧規模配置要求仍有較大距離,按1∶1.3匹配,需要倉容80萬噸??傮w來看,我市現代化糧食物流倉儲體系尚未形成,倉儲數量不足、裝備落后,庫點還需進一步整合。
同時,我市糧食流通建設與寧波現代化港口城市建設還不相適應,北糧南運接卸困難,沒有大宗糧食疏運接卸散糧倉庫,難以滿足當前糧食流通需要。而且我市糧食流通基礎設施建設面臨多重約束,審批程序多、手續繁雜,資金、土地困難多等,要想加強和完善糧食流通基礎設施建設,構建一個完善的“糧安工程”體系,還面臨諸多挑戰。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寧波全市沒有一家形成全產業鏈和較強產業優勢的糧食企業,糧食加工企業整體生產技術水平偏低,精深加工、二次增值產品少,品牌更少,加工成本居高不下,維持生存的壓力越來越大,面臨洗牌。許多經營戶規模難以擴大,很難發展成為市場影響力較大的龍頭企業或大型集團。
結合實際踐行“大糧食安全觀”
“大糧食安全觀”是省委、省政府在新時期賦予我省糧食工作的新任務、新要求,是履行“配置資源保安全,發展產業活經濟”兩大使命浙江化的具體實踐和行動,今年的市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出了“貫徹大糧食安全觀”的要求。杜鈞寶建議,筑牢糧食安全防線要積極踐行“大糧食安全觀”,切實加強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在“十三五”時期,寧波糧食工作要從傳統的糧食安全觀向“大糧食安全觀”轉變,建立更高標準、更高水平的寧波糧食安全保障體系。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 他說,踐行“大糧食安全觀”應圍繞“大儲備”理念,全面加強“官儲”和“民儲”體系建設。“這就要求我們落實地方糧油儲備規模,加快推進倉儲設施建設,建立市、區縣(市)糧食儲備協調機制?!倍?,我市還應進一步探索民營企業的糧食儲備機制和“藏糧于民”機制,倡導居民、超市、單位等多儲糧,逐步實現“藏糧于民、藏糧于市、藏糧于企”,建成全社會共同承擔的糧食安全保障體系。
為全面加強產銷合作和應急調控體系建設,我市需樹立“大糧源”理念,實行糧食市場宏觀調控,保供穩價。一方面,要繼續深化與省外糧食主產區的合作,更加有效地掌握本市糧源,打造糧食傳統營銷與電商融合發展平臺;另一方面,要加強糧食應急供應網絡建設、應急加工能力建設和應急配送能力建設。
在產業經濟和糧食市場體系建設方面,我市應圍繞“大產業”,探索糧食產業經濟發展新模式,扶持和培育龍頭民營企業,鼓勵糧食企業發展深加工,形成產業鏈和循環經濟鏈。同時,要進一步加強糧食市場體系建設,力爭到2020年,全面建成以糧油零售市場為基礎、批發市場為骨干的、與應急供應體系有效對接的糧食市場體系。
當前,我市糧食流通基礎設施建設存在糧食倉容缺口較大、糧庫布局不盡合理、流通基礎設施建設面臨多重約束等問題。為此,我市要樹立“大流通”理念,通過創新體制、整合資源、統籌規劃,加強糧食倉儲和糧食物流體系建設。杜鈞寶建議,推進糧食物流水路、鐵路、公路“三大通道”建設,利用寧波舟山港多式聯運國際樞紐港優勢,重點發展散糧集裝箱班輪運輸模式,推進散糧集裝箱在鐵路和公路散糧運輸中的運用,提升散糧運輸模式的標準化水平。
21世紀是信息時代,踐行“大糧食安全觀”還需圍繞“大數據”理念,加強信息平臺和質量保障體系建設。杜鈞寶認為,我市不僅需要推進糧食安全信息系統建設和糧食倉儲信息系統建設,還需要加強糧食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建設,完善糧食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立起能夠按流通節點、流通主體、糧食批次等類別進行分組存儲和檢索的數據庫,實現來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證,信息可查詢,責任可追究。
責任編輯:謝 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