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無人則‘止’,員工是企業財富的創造者、企業的主人,也是企業興衰的關鍵因素。”賽克思液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會主席王志榮說,近年來,賽克思液壓積極推行工資集體協商制度,使得員工工資總額每年增長達到了10%,員工每年的返廠率達到95%以上,為企業的發展注入了“穩定劑”。在今年寧波市集體協商精細化示范點創建經驗交流會上,賽克思液壓被評為“2016年度寧波市企業工資集體協商示范企業”。
完善制度,實現工資集體協商常態化
賽克思液壓是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主要從事高壓柱塞液壓泵、液壓馬達、減速機、液壓閥等產品的研究、開發、生產、銷售和服務。在十余年的發展中,該公司通過建立科學的薪酬制度,實現了企業、員工、社會三方互利共贏。
據王志榮介紹,賽克思液壓在2010年11月正式召開第一次工資集體協商會議,之后每年都會制定工資集體協商工作計劃和《工資集體協商工作實施方案》,確定相關流程的主要負責人,成立工資集體協商領導小組。
在賽克思液壓,工會每年會組織職工代表對公司開展不少于2次的工資集體協議履約情況專項監督檢查,并將檢查結果向公司反饋,提出整改意見。公司與工會也要每年至少召開2次聯席會議,研究解決有關職工工資增長、福利待遇以及公司集體合同、工資集體協議履約兌現出現的問題。
“自工資集體協商制度推行以來,我們已為職工爭取到每年發放13個月工資、為每一位正式員工繳納住房公積金、確定員工旅游待遇等相關福利。”王志榮說。
依靠職工,推進工資集體協商精細化
在工資集體協商中,如何才能真正了解廣大員工的意見和需求,做到集體協商精細化呢?賽克思液壓工會副主席、生產總監韓勇林告訴記者,賽克思液壓在生活區和生產區分別設立了意見箱,并開通了意見電子郵箱,公司確保在收到信件24小時內回復。而且,公司還結合員工走訪、召開座談會等形式,積極聽取、收集員工的意見。
在公司工會的大力推動下,賽克思液壓在原有的職工代表大會、工資集體協商基礎之上建立了職工議事代表制度,在全體員工中推選出職工議事代表,每兩個月舉行一次議事會。在議事會上,公司總裁會與職工議事代表進行面對面交流,就員工的工資福利待遇、工作環境、勞動條件等方面進行協商。
去年,賽克思液壓公司工會還提出了“工會委員要積極到下面去”的口號,要求每個工會委員結對2至3個分廠或部門,及時了解、掌握一線員工的意見、建議和困難,第一時間掌握他們的思想動態。
明察暗訪,確保工資集體協商合理化
在賽克思液壓,70%的員工處在計件工資的崗位,工件的定額標準直接影響到廣大員工的工資收入。實行工資集體協商制度后,每個新產品的工序定額必須由熟悉該項工序的員工或工會代表參與制定。
在定額確定后一個月,公司工資集體協商領導小組成員會和工藝人員一起,采取現場明察與暗訪相結合的方法,確定該定額定制得是否科學、合理。
賽克思液壓在定制新品K3V180缸體鉆中孔工序時,工藝部根據公司的工價定制標準測算出工價為1.86元/個,在試制期間,操作工每天能鉆70個缸體。但是有操作工認為按這樣的工價,加工該產品的工資與他平均工資150元/天相差有點大,于是向工資集體協商領導小組提出異議。之后,工資集體協商領導小組成員會同工藝部部長與該操作工進行實地查驗,考慮到操作工的個人加工速度,最終確定該工序工價為2.05元/個。
“通過這種形式確定工件工價,不僅兼顧了公司利益和職工個人利益,而且還提高了員工的積極性,提高了工價制定的透明性、公正性和科學性。”韓勇林說,工資集體協商制度推行至今,公司未出現一起因工價制定不合理而引發的糾紛。
責任編輯:謝 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