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年,龍泉山夏花冬雪落滿詩章。
十年,姚江岸朝霞暮靄蒸騰哲思。
2007年,王陽明故居修復開放,至今恰逢十周年。2017年11月10日,由余姚市人民政府主辦,余姚市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余姚市文廣局(旅游局)、余姚市文物局、國際陽明學研究中心承辦,余姚市文保所執行承辦,余姚隆重舉行王陽明故居修復開放十周年紀念大會,以此回顧十年歷程,致敬陽明先生。
余姚市文廣局(旅游局)黨委書記、局長李岳定說:“習總書記指出,讓收藏在禁宮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我們衷心希望以王陽明故居修復開放十周年為契機,開啟新一輪陽明學的研究與傳承,弘揚陽明文化,踐行陽明精神?!?/p>
形象窗口:一個城市客廳
每一個城市,基本都有一個門面式的存在。有的是一處自然景致,有的是一場人文盛宴。對于余姚,這樣的資源可謂充足,主要體現于史前文化、姚江文化、紅色革命文化。史前文化的代表如河姆渡遺址,紅色文化的代表如“浙東小延安”梁弄。而作為主干式的文脈承載——姚江文化,在余姚內外所產生的精神滋養或許更為廣泛與深潛,余姚名片式的美譽如“姚江人物甲天下”“東南最名邑”“文獻名邦”等,都是指向姚江文化。那么,姚江文化的物化象征所在是哪一地標呢?那就是王陽明故居。
從2005年上半年開始,余姚先后投入8000余萬元資金,對占地11畝、共有89間房屋的王陽明故居全面整修,重新陳列布展,并新建陽明廣場。王陽明故居坐北朝南,總占地面積近5000平方米,建筑面積約3000平方米。主體建筑按中軸線分布,由南往北依次為照壁、門廳、轎廳、大廳、主樓(瑞云樓)、后罩屋,東西各有配房,四周筑有高墻,大小庭院錯落其間。南辟占地面積2800平方米的廣場,中央豎立王陽明全身銅像,并按明代原貌重建新建伯牌坊,與故居建筑融為一體。
“在這里,不僅能領略王陽明敢于沖破舊傳統觀念,追求個性解放,勇于反對舊道學禁錮的先進學說,還可真切感受到他文韜武略、治學不倦、成就卓著的一生?!庇嘁κ兴痉ň指本珠L李郁莎經常會陪著外地客人前來王陽明故居。早在2001年,筆者曾讀到一篇刊于企業內刊的文章,一名頗具學識的外地員工慕名尋訪王陽明故居,但因標識不清、建筑深藏,而未能尋得,在文中表達遺憾,以及隱隱的不滿。時過境遷,如今,對于每一位王陽明及其學說的仰慕者,再也不會有這樣的尷尬了?!盁ㄈ灰恍?,今非昔比,這樣一個人文積聚的城市客廳,成為余姚接受舉世瞭望的窗口?!币 锻蹶柮鳌肪巹≈?、作家楊東標說。
在修復開放的十年間,這里接納了數以萬計的陽明學專家、愛好者以及純粹的觀光游客。有的是對王陽明事跡感興趣,有的是對王陽明學說有鉆研,有的是被王陽明傳奇所吸引,總之,心馳神往,慕名而訪。
傳承平臺:一條文化臍帶
近年來,余姚市紀委注重本土勤廉精神以及優良家規家訓的發掘和弘揚,并將它們融入各項立家風、正家規的活動,以良好家風促進黨風政風。
2015年底,為進一步加強廉政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設,發揮典型的示范引領作用,余姚市紀委命名了首批廉政文化教育基地,王陽明故居名列其中。故居由此增加廉政教育、文化歷史傳承、家規家訓推廣等功能,成為全市黨員干部接受反腐倡廉教育和傳播廉政文化的重要陣地。
2016年上半年,為進一步開展王陽明廉政思想宣傳工作,并配合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推出“王陽明·姚江王氏家規”專題活動,王陽明故居對西花廳和前西園進行了陳列改建。此次陳列改建,對以王陽明家訓理念為核心的王氏家訓的當代價值作進一步探索。改建后的西花廳名為“至善堂”,展示王陽明“蒙以養正”“良知傳家”的家訓家規。中堂上方設“至善堂”匾額,中堂兩側和前檐柱各設一幅楹聯,中堂中部設家書《示憲兒》,左右兩壁分別設四幅壁掛,內容均選自王陽明給家人和弟子的書信、詩文,表達他對子弟晚輩的教誨和期望,從中體現他的以良知學說為核心的家教理念。2016年6月30日,在杭州召開的省直機關黨員干部教育基地建設工作座談會上,王陽明故居等12家教育基地被公布為省直機關黨員干部教育基地并授牌。
余姚市紀委干部陳科表示:“至善堂通過向黨員干部展示王陽明家規家訓的核心內容,使黨員干部更深入地學習王陽明家規家訓內涵,認識到王陽明家規家訓對當今黨風廉政建設的重要借鑒意義,也進一步發揮王陽明故居作為今年浙江省黨員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重要基地和余姚市廉政文化教育基地的作用。”同時,為了以不同的空間角度更廣泛地宣傳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家規家風,王陽明故居在建造“王陽明·姚江王氏家規家風傳習苑”過程中,對前西園整體空間進行合理區劃。前西園以中紀委網站“王陽明·姚江王氏家規家風”為主要展示內容,以“傳習”為核心功能,打造王陽明家規家訓傳習、傳播、演示的場所,集展示、互動、演講、演示、休閑功能于一體,并與庭院環境風貌相協調。
寧波市政法委干部朱云貴在參觀王陽明故居后,不無感動地說:“王陽明故居真是傳承心學、追慕先賢的一條文化臍帶?!蓖蹶柮鞴示硬⒎峭A粼诶碚摰膶用鎮鞑ネ蹶柮魑幕?,而是以切實的行動面向公眾闡釋陽明學的精神要義?!靶小痹谥卮蠖叨说奈幕こ添椖恐?,包括廉政文化建設、文化傳播樞紐建設等,也“行”在日常的細枝末節里。由此,十年間,王陽明故居成為一種“活”的文化臍帶,向社會源源不斷輸送精神的營養。
史跡典范:一座心學基站
王陽明到過浙江、貴州、江西、福建等多個省份,留有古建筑、古遺址、摩崖石刻、碑刻等類型多樣、價值豐富的史跡。為推動陽明史跡文獻保護、研究、利用的跨地區協作,余姚市文物保護管理所聯合貴州修文、紹興柯橋、江西崇義等全國陽明史跡地的相關單位,自愿發起成立了“全國陽明史跡保護聯盟”。
聯盟的成立與運行,彰顯了各地保護王陽明史跡的強烈愿望與殷殷決心。而在王陽明故居修復開放十周年紀念大會上,孕育而生全國陽明史跡保護聯盟,其象征意義不言而喻。王陽明故居作為一種引領式的存在,在全國傳輸互通王陽明史跡保護脈流。“全國有不少紀念王陽明先生的場所,而王陽明故居作為王陽明先生故里的史跡遺存和紀念場館,更應作出表率、成為典范。今年,結合王陽明故居修復開放十年有目共睹的成效,余姚啟動王陽明故居AAA景區創建,目前,游客中心建設已基本完工。既提升旅游特性,又深化文物本質,這應該是王陽明故居迎來的一個新跨越、新發展。”余姚市文廣局(旅游局)副局長朱月芬表示,“重在史跡保護,從而更好地生發文化傳播,這一個關鍵點和著力點,我們始終牢牢把握,絕不松動?!?/p>
余姚積極利用王陽明故居做好陽明文化傳播是多側面、集群化的。以王陽明故居為原點,有效向外延伸、輔助推進。宛如航空母艦配備相應小型而性能優良的船只。比如,在王陽明故居修復開放十周年紀念大會的前一天,位于余姚市區龍泉山上的中天閣掛牌成立陽明書院,首批吸引北京涌泉學苑學員、當地文化志愿者等約100人前來觀摹與學習。中天閣初建于五代,明正德年間,由學者錢德洪將之設為講堂,適時邀請王陽明講學,每遇開講,聽講者多達300余人。王陽明訂立學規《中天閣勉諸生》,親自書壁,以告誡勉勵學生。
如今,余姚在王陽明講學處中天閣掛牌成立陽明書院,秉持“知達鑒明”“行穩致遠”的宗旨,以研讀王陽明原文為主要學習方式,每周末組織一次授課,志在鉆研陽明心學,傳承陽明文化。這與王陽明故居相得益彰,有力強化王陽明故居作為一座心學基站的影響力與輻射力。
(作者單位:余姚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
責任編輯:毛思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