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產科護理管理對策對產科護理風險因素的改善情況。方法:隨機選擇我院80例產科患者及同期20名產科護士作為研究對象,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患者,首先分析在產科護理中存在的風險因素,然后在護理工作中擬定產科護理風險管理對策,對照組,采用常規方式護理,分析兩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情況及產科護士各方面能力的提升情況。結果:觀察組護士考核分數為98.45分,明顯高于對照組護士考核分數85.57分,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產科護理風險因素主要包括產科護士工作能力、法律及專業知識水平、紀律及參與病室管理等方面有所欠缺,經過運用產科護理風險管理對策,產科護士的工作積極性明顯提高,各項能力均有顯著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程度也明顯提高。
關鍵詞:護理風險;產科;護理;防范措施
產科存在的風險種類比較多、環節比較多、質控點多、管理難度較大。本文重點分析了產科護理風險的原因,并提出了預防對策?,F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6年6月-12月收治的60例產科患者及同期20名產科護士納入研究,其中30例患者作為觀察組,年齡為17~36歲,同期護士20名,年齡為19~35歲,其他30例患者作為對照組,年齡為17~36歲,同期護士20名,年齡為19~37歲,患者在臨床資料上均無明顯差異,配合治療,參與研究的護士年齡、學歷均無明顯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方式對患者進行護理,具體為對孕婦進行常規的產褥期健康指導。觀察組采用產科護理風險管理對策,具體實施如下:
1.2.1分析產科護理風險因素:1)管理因素
產科是一個隨時都可能接診患者的科室,由于孕婦分娩時的順產與難產往往是在互相轉化的,產科面臨的風險往往發生于瞬間。對于產科錯綜復雜的任務,合理的管理制度是保證產科護理安全、減少護理風險的重要環節。不僅制定管理制度要全面,更重要的是要加強制度的落實。由于部分護理人員對規章制度落實不到位,認識上不重視,加上醫院新技術的不斷應用給臨床護理人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臨床有經驗的護理人員比較緊缺,護理人員的素質偏低,造成了護理工作量大,人員的流動性增強,誘發了護理風險的存在,直接或間接地導致了護理差錯的發生。因此,產科加強管理至關重要。
2)護理人員因素
患者的自我保護意識和法律意識不斷加強,對護理人員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部分護理人員缺乏保護意識,法律意識淡薄,加上理論知識不完備等,綜合素質沒有得到提高,難以適應新的醫療水平需要。護理人員配備不足,部分護理人員責任心不強,工作不負責任,有的護理人員違反技術操作規范,從而造成了護理差錯。這些均成為產科護理風險的潛在因素
3)護患溝通因素
工作中,部分護理人員與患者的溝通不足,只重視專業技術操作,往往會造成誤解,容易引發護患糾紛。護理人員服務態度生、冷、硬,對患者沒有同情心,缺乏術前與患者及家屬的溝通和交流,對有關護理風險不進行耐心的解釋和說明,需要病人術中配合時講解也不夠明確。在執行操作時,不注意患者及家屬的心理感受,導致患者及家屬對護理人員的工作質量不滿意。
1.2.2針對產科護理風險因素采取防范措施
1)加強帶教和培訓,提高為患者服務的意識
根據科室的特征及新上崗護士的個人情況擬出帶教計劃,請有豐富護理經驗的護理人員講解相關的知識,使得這些新生力量能夠得到系統規范的學習,盡快適應科室的工作,有助于以后工作的順利開展。在工作中,護士長還要進行定期的常規護理以及臨床操作技巧的考核,以便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提高醫療服務的安全性。此外,還要針對產科常見的一些急救操作及處理進行培訓,如:新生兒的心肺復蘇、產后大出血等能夠順利配合醫師完成搶救任務。注重與孕婦及家屬的溝通也非常重要,產婦入院后應當為其講解住院需要注意的問題,并及時給予心理支持、鼓勵和安慰,使孕婦能夠安全渡過生產期。
2)規范護理程序,重視細節由于產科患者的特殊性,產程變化相對比較復雜,任何一個細節的忽視都有可能留下醫療隱患,所以,護理工作人員應該重視細節的管理。嬰兒出生后應該及時核對產婦的姓名、嬰兒的性別、體重,并在右臂系腕帶標示信息,以免混淆嬰兒,做好查對工作。在給嬰兒洗澡時,避免多個嬰兒同時洗浴,水溫適合,避免嬰兒燙傷。此外,還應加強交接班制度,在患者床邊落實好輸液,管道護理以及各種治療,維護醫療安全。護士長應加強平日工作的監督和管理,發現問題及時整改。
1.3 評價指標
比較兩組護士對法律知識及管理制度的掌握情況,對護士的工作能力和知識水平、紀律、參與病室管理幾個方面進行評分考核,總分100分,分數越高,說明護士綜合技術水平越高。
2、結 果
兩組護士考核結果比較:觀察組護士考核成績98.45分,明顯高于對照組護士考核分數85.57分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
3、討 論
隨著社會的發展,孕產婦和嬰兒的安全得到社會的重視,孕產婦和嬰兒的護理工作是產科護理工作的重點。要加大執行各項制度的力度,科學合理地配置產科的人員,盡量創設安全的就醫環境,定時檢查病區環境,盡量減少加床,同時,不斷加強對護理人員的再教育培訓,提高護士素質和能力,培養護士的責任心,增強責任意識和服務意識,才能實現全面改善護理質量,消滅存在的護理安全隱患,用心為孕產婦和嬰兒提供優質安全的護理服務。對風險相關因素進行分析,開展相關的預防措施進行護理,從而提高護理工作的質量,可以減少和避免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使孕產婦對臨床護理服務的滿意度進一步提高。強化護理風險意識,積極做好護理過程中的各項工作,可減少和預防臨床護理中的糾紛,提高護理質量。
參考文獻:
[1]邱桃玉.婦產科護理風險因素及管理措施[J].全科護理,2013,11(11):3051.
[2]王麗,齊小向.婦產科護理常見風險的預防和處理[J].醫療裝備,2016,29(01):192-193.
[3]羅勝英.產科護理風險因素分析及管理對策[J].中國實用醫藥,2015,10(25):285-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