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母嬰床旁護理模式在產科護理中的應用。方法:選取我院在2015年3月到2017年3月期間收治的48例產婦進行研究,分組方法為奇偶分組法,將其分為實驗組和參照組,各24例。將采取母嬰床旁護理模式的產婦作為實驗組,將采取常規護理模式的產婦作為參照組,對比兩組產婦的臨床效果。結果:實驗組產婦對新生兒各項護理技能的評分明顯優于參照組,組間數據呈現為p<0.05;實驗組產婦的護理滿意度相比于參照組產婦的護理滿意度明顯較優,組間差異顯著,統計學意義存在(p<0.05)。結論:對產婦予以母嬰床旁護理,可使產婦更好的掌握對新生兒的護理技能,提高產婦的護理滿意度,值得臨床上借鑒以及進一步普及。
關鍵詞:母嬰床旁護理模式;產科;應用
以往的產科護理,主要是由不同的護士在不同區域內對產婦和新生兒進行護理,這種護理模式不利于產婦學習新生兒護理技能,同時可能發生護理差錯事件[1]。另外,新生兒聚集在同一個空間內,可能會發生交叉感染。母嬰床旁護理主要指在產婦的床旁對產婦和新生兒進行護理,此種護理模式是一種新型的護理模式,將人文關懷理念予以充分體現[2]。為研究母嬰床旁護理模式在產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現筆者對我院收治的48例產婦進行研究,具體研究內容見下文。
1. 基本資料與方法
1.1 基本資料
選取我院在2015年3月到2017年3月期間收治的48例產婦作為研究對象,進行研究。按照奇偶分組法,將其分為兩組,實驗組(n=24)和參照組(n=24)。實驗組產婦中,最小年齡為21歲,最大年齡為36歲,平均年齡為(26.13±1.43)歲。參照組產婦中,最小年齡為20歲,最大年齡為37歲,平均年齡為(26.58±1.96)歲。對比兩組產婦的臨床數據如年齡等指標,計算為p>0.05,無差異性。
1.2 方法
對參照組產婦予以常規護理模式。按照母嬰護理工作的不同,將其分為不同的區域進行護理,新生兒游泳、沐浴應在專門的沐浴間進行;新生兒的撫觸應在相應的撫觸間進行;新生兒疾病篩查以及預防接種需在治療室進行;健康教育主要以視頻、宣傳手冊、宣傳欄等方式進行,主要向產婦普及母乳喂養的好處、技巧、產褥期常見癥狀的處理方法、新生兒更換尿布的手法等。
對實驗組產婦予以母嬰床旁護理模式。建立責任小組,小組有若干名護士組成,每名護士都經過對新生兒的常規護理、沐浴、撫觸以及健康教育等全方面培訓,考核通過才可上崗。住院期間對產婦和新生兒的護理工作都由責任小組負責,所有護理都在產婦床旁進行。對產婦進行“一對一”護理,責任護士需一邊操作一邊對產婦進行講解,并鼓勵產婦積極參與。
1.3 判定指標
對48例產婦對新生兒各項護理技能的評分以及護理滿意度進行觀察并記錄。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7.0軟件對48例產婦的所有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兩組產婦對新生兒各項護理技能的評分表示為(x(—)±s)的形式,行t檢驗;兩組產婦的護理滿意度表示為(%)的形式,行卡方檢驗。經統計學軟件計算,組間數據呈現為p<0.05,表示為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比兩組產婦對新生兒各項護理技能的評分
實驗組產婦對新生兒各項護理技能的評分明顯由于參照組,組間差異顯著,且p<0.05,具體詳情見表1。
2.2 對兩組產婦的護理滿意度進行比較
實驗組產婦的護理滿意度與參照組產婦的護理滿意度進行比較,明顯較高,組間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詳情見表2。
2. 討論
母嬰床旁護理模式是產科中新型的護理模式,其主要以家庭護理為中心,將護理作用完全發揮,滿足產婦、新生兒和家庭的護理要求[3]。采用母嬰床旁護理模式有效的保證了母嬰的健康,又為母嬰之間的感情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臺,保證產婦對新生兒予以正確的哺乳。此模式可對產婦進行實時指導,使產婦盡快的進入母親的角色[4]。實施母嬰床旁護理,不僅可以促進母嬰之間的關系,還可促進產婦與護理人員之間的友好關系。因此,產婦和家屬對護理人員的信任度也會得到明顯提高[5]。
本組研究結果表明,實驗組產婦對新生兒各項護理技能的評分明顯高于參照組,組間差異顯著,統計學意義存在(p<0.05);實驗組產婦的護理滿意度95.83%(23/24),參照組產婦的護理滿意度75.00%(18/24),組間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在產婦的護理中實施母嬰床旁護理模式,可有效的提高產婦對新生兒的護理技能的掌握度,將護理滿意度提升,值得臨床上借鑒以及進一步普及。
參考文獻:
[1]劉艷秋.母嬰床旁護理模式在產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4(6):57-58.
[2]高超,封秀玉,莫麗霞等.母嬰床旁護理模式臨床實踐的新進展[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4(16):40-42,46.
[3]何玉敏,王少冰,沈瓊佳等.母嬰床旁護理模式在一體化產科病房中的重要性[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33(2):296-298.
[4]任靜.母嬰床旁護理模式在產科護理中的應用分析[J].心理醫生,2017,23(4):171-172.
[5]楊娟.母嬰床旁護理模式在產科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8(35):187-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