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手術室護理路徑下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患者的治療和護理效果。方法:選取我院婦科2015年2月~2017年1月期間收治的96例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分為觀察組(手術室護理路徑)47例和對照組(常規護理)49例,觀察兩組患者的手術室護理效果及其預后。結果: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率(95.74%>83.93%)相對更高(P<0.05),而術中應激反應發生率(0<6.12%)和術后并發癥發生率(2.13%<8.16%)以及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評分[(9.75±2.02)分<(14.73±2.68)分]相對更低(P<0.05),住院時間[(5.24±1.21)d<(8.56±2.04)d]相對更短(P<0.05)。結論:手術室護理路徑的應用,顯著提高了子宮肌瘤剔除術中的護理質量,充分保障了手術的療效和安全性。
關鍵詞:手術室護理路徑;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護理
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是治療子宮肌瘤的有效方法,通過切除瘤體組織來達到治愈疾病的目的,并具有微創性的優勢。在實施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進行治療的過程中,在技術層面有著很高的標準,要求醫護人員具備嫻熟的操作技能和豐富的臨床經驗[2]。另外還需要考慮到環境、心理等多方面因素對于手術的干擾。而科學、有序的手術室護理,則能夠為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安全、有效的實施提供良好的基礎條件。本研究以我院婦科收治的96例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手術室護理路徑的實施對于手術療效和護理質量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5年2月~2017年1月,96例子宮肌瘤手術于我院婦科接受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治療,我院婦科于2016年1月開始在手術治療中應用手術室護理路徑,將在此之前收治的49例患者作為對照組,在此之后收治的47例患者作為觀察組。對照組患者年齡27~45歲,平均年齡(36.8±4.8)歲。觀察組患者年齡29~43歲,平均年齡(35.4±4.6)歲。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對照相仿(P>0.05),本研究具有可行性。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護理,觀察組則是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制定手術室護理路徑,并嚴格按照其執行,具體實施內容如下:
①入院首日:在相關護理人員的引領和介紹下,患者能夠盡快熟悉醫院環境,認識負責其手術治療和護理工作的醫護人員。以成功治療病案作為參考,向患者介紹子宮肌瘤疾病知識和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的具體方案。密切關注患者的心理動態,疏導和安撫患者的情緒,主動問詢其想法和態度,耐心解答患者所顧慮的問題,使其放松心態,配合各項術前檢查工作。
②術前1d:術前應對患者進行術前指導,告知其手術的相關注意事項,飲食應堅持清淡、易消化和低脂的原則,并了解禁飲禁食的具體時間,保持腸道清潔。
③手術當日:手術室內應嚴格進行清潔和消毒,溫濕度應調節至體感舒適的范圍內。術前20min,醫護人員應認真、規范的進行洗手,整理好器械臺,備好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中所需的器械及相關物品,并嚴格予以查對,為手術做好充分的準備。巡回護士應在患者進入手術室后,對其信息予以查對和確認,協助醫師完成各項術前準備工作,并密切監測患者各項體征指標。器械護士則需要積極配合醫師的工作,及時、準確的遞送器械,并負責切口縫合工作,在術后回收腹腔鏡及手術器械,與巡回護士共同清點器械和物品,認真填寫護理記錄單。做好手術室與病房之間的交接工作,相關負責人員需要予以簽字確認。
④術后1d~出院前,持續監測患者的體征變化,并觀察其手術切口的恢復情況,及時更換藥物和敷料。術后24h可恢復飲食。食用清淡、易消化的流質食物,保持營養的供應充足,有助于手術切口的愈合。對于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和并發癥,提前做好預防措施。
1.3統計學處理
以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的處理和分析,應用( )和(%)進行計量和計數,由t值和χ2檢驗,P<0.05代表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的臨床護理效果
2.2兩組患者的治療恢復情況
3討論
在子宮肌瘤手術治療方法的選擇上,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更受青睞。腹腔鏡技術的應用,實現了該疾病的微創治療,可有效避免腹壁各層組織和腹壁神經的損傷,能夠幫助患者更快的恢復健康。在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中,顯然不能完全依賴于腹腔鏡技術,而是需要在規范、精準的手術操作的基礎上,配合以優質的護理服務,并能夠科學有序、有條不紊的展開。醫護人員應嫻熟掌握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以及手術室護理的各個步驟、環節,能夠更加全面、細致的實施護理服務,以手術室護理路徑為參考依據,嚴格把握每一個步驟環節,不疏漏任何細節。通過健康教育、心理疏導和飲食指導,幫助患者做好充分的術前準備,保持良好、穩定的身心狀態。器械護士和巡回護士應履行好各自的職責,默契配合,充分保障手術安全。在術后,護理人員應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康復指導,叮囑其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項,定期進行隨訪,了解患者的預后,給予其切實、有效的指導和幫助[2]。
綜上所述,基于科學的手術室護理路徑,開展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中的護理工作,在提高手術療效的同時,降低了手術風險,對于加快患者的預后恢復有著積極的影響。
參考文獻:
[1]趙旭. 分析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中實施護理配合的效果[J].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6,10(01):220-221.
[2]陳松漪. 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患者實施手術室護理路徑的效果[J]. 中國數字醫學,2016,11(10):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