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腦出血患者肺部感染的原因,觀察護理干預的效果。方法:隨機選取2013年6月-2016年8月本院收治的78例腦出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31例并發肺部感染患者作為觀察組,47例無感染患者作為對照組,對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不同腦出血部位的肺部感染發生率也不同,其中腦室出血患者肺部感染發生率最高,腦出血患者并發肺部感染與吸煙、年齡、意識障礙、吞咽困難與氣管切開、氣管插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心臟病、低蛋白血癥、糖尿病均存在顯著相關性。結論:年齡、意識障礙、慢性阻塞性肺病、吸煙等均為導致腦出血并發肺部感染的危險因素,腦出血部位與并發肺部感染的發生存在密切相關性。
關鍵詞:腦出血患者;肺部感染;護理干預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3年6月-2016年8月于本院就診的腦出血患者78例作為研究對象,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肺部感染診斷標準:存在咳嗽、膿痰、呼吸深快癥狀;肺部呼吸音有明顯減弱,存在干濕性啰音或存在肺實變體征;體溫≥37.5℃,WBC≥10×109/L;痰液標本培養能夠檢出致病菌;X線片檢查結果顯示肺存在炎性改變。患者符合上述3項標準即可確診為肺部感染。將并發肺部感染的31例患者作為觀察組,其中男21例,女10例;年齡25~85歲,平均(60.6±2.5)歲。未感染的47例患者作為對照組,其中男27例,女20例;年齡24~84歲,平均(61.5±2.3)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分析方法
收集兩組病歷資料,內容包括一般資料(性別、年齡、吸煙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糖尿病史、慢性支氣管炎史、低蛋白血癥史)、腦出血部位、GCS評分、使用呼吸機、鼻飼、吸痰、持續顱內高壓、假性延髓性麻痹。
1.3護理干預
對感染組患者給予護理干預。措施:定期翻身和協助排痰。經常更換體位或活動,2h翻身1次,配合拍背、咳嗽。神志不清、昏迷患者翻身前先吸凈口腔內及鼻腔內的分泌物,保證呼吸道通暢。伴有高熱的患者注意保暖、物理降溫,大量出汗時應及時更換衣服和被褥,保持皮膚清潔干燥。當患者出現心功能不全時,嚴格按照醫囑給予強心、利尿、擴血管等治療,控制輸液速度,防止出現急性左心衰;對有心律不齊的患者,有條件時應該給予心電監護,如發生惡性心律失常,及時通知醫生給予處理。
2結果
2.1腦出血部位與肺部感染發生的關系
不同腦出血部位的肺部感染發生率也不同,其中腦室出血患者肺部感染發生率最高,與其他出血部位發生率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單因素分析
腦出血患者并發肺部感染與吸煙、年齡、意識障礙、吞咽困難與氣管切開、氣管插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心臟病、低蛋白血癥、糖尿病均存在顯著相關性(P<0.05)。
3討論
腦出血具有發病急、病情進展快等特點,有些病情嚴重的患者甚至會發生神志不清、喪失自理能力的情況。肺部感染是腦出血患者最為常見的并發癥之一。近年來,隨著護理學研究的不斷深入,對腦出血患者進行預防肺部感染護理的方法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由于腦出血后住院治療周期較長,因此容易發生院內感染,肺部感染是院內感染最常見感染部位,占到醫院感染一半左右,有研究顯示引起腦出血患者發生院內感染的危險因素與年齡、疾病自身特點、治療措施等有關。腦出血造成機體免疫力下降,呼吸道黏膜清除能力下降,咳嗽反射減弱,肺泡巨噬細胞介導的吞噬作用受到影響,因呼吸中樞的抑制而使潮氣量減低,分泌物潴留,這些均可抑制呼吸道局部免疫功能,降低了機體對致病微生物的抵抗力,導致肺部感染容易發生。腦出血可造成呼吸道上皮細胞表面纖維連接結合蛋白的減少,使上呼吸道的致病菌或其他病原體得以黏附繁殖,為肺部感染的發生提供了先決條件,昏迷、休克、氣道分泌物增多,人工氣道及霧化吸入,機械通氣病人均可使病原體侵入下呼吸道。大量使用廣譜抗生素,造成菌群失調和二重感染。本研究結果顯示,吸煙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糖尿病史、慢性支氣管炎史、低蛋白血癥、腦出血部位為腦室、使用呼吸機、鼻飼、吸痰、持續顱內高壓、假性延髓性麻痹是引發肺部感染的因素。以上因素的存在,是導致患者并發肺部感染的主要原因。吸煙、慢性支氣管炎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作為危險因素,主要是煙草中尼古丁等對呼吸道黏膜已經形成損傷,慢性支氣管炎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相對下降,纖毛運動能力減弱,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能力下降,發病后痰液積聚排出困難因此容易發生肺部感染。低蛋白血癥者免疫力下降,如存在病原菌入侵、吸痰、呼吸機輔助呼吸、鼻飼等侵入性操作,則容易發生感染,而侵入性操作容易將病原菌帶入肺內深部。假性延髓性麻痹提示患者病情較為危重,患者多存在吞咽困難減弱,咽喉部條件致病菌可被誤吸如肺內,成為肺部感染發生主要原因。持續顱內高壓者需要長時間使用脫水劑,這容易導致呼吸道分泌物干燥不易排出呼吸道。本研究分析顯示,感染組有吸煙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糖尿病史、慢性支氣管炎史、低蛋白血癥史、腦出血部位(腦室)、使用呼吸機、鼻飼、吸痰、持續顱內高壓、假性延髓性麻痹的比例高于未感染組,說明有吸煙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糖尿病史、慢性支氣管炎史、低蛋白血癥史、腦出血部位(腦室)、使用呼吸機、鼻飼、吸痰、持續顱內高壓、假性延髓性麻痹的腦出血患者容易并發肺部感染。
從臨床上看,預防肺部感染護理在實施后,對患者積極作用突出。首先,預防護理在于將預防工作充分完成,提前幫助患者清理呼吸道,清除分泌物,加強患者排痰能力,將肺部感染的發生率進一步降低。其次,在護理干預過程中,密切關注患者自身的各種情況變化,從細節上入手,盡量將患者的各項指標控制,穩定患者病情,這樣就可以減少外部因素侵襲,減少間接感染的現象。
綜上所述,對腦出血患者進行預防肺部感染護理的臨床效果確切,能夠降低其肺部感染的發生率,提高其對護理的滿意度。此護理方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李慧.腦出血合并肺部感染原因分析及護理研究[J].醫藥衛生(全文版),2016(11):00038.
[2]唐玉新.早期護理干預對預防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并發肺部感染的臨床觀察[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4,18(18):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