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優質護理服務在泌尿外科護理中的臨床應用。方法:本文隨機抽取我院泌尿外科于2016年7月-2017年5月收治的76例患者為研究對象。運用便利分組法將患者均勻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兩個組別,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引入優質護理,觀察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疼痛程度評分、住院時間、并發癥(尿路感染、切口感染、褥瘡)發生率。結果: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患者的住院時間長于觀察組患者(P<0.05);對照組疼痛程度評分、尿路感染發生率、切口感染發生率、褥瘡發生率均高于觀察組(P<0.05)。結論:優質護理用于泌尿外科患者的護理,可有效提升泌尿系統疾病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縮短其住院時間,減輕其疼痛體驗,具有極高的臨床價值。
關鍵詞:優質護理服務;泌尿外科;尿路感染
前言:泌尿外科主要負責收治泌尿系統損傷、尿路結石等多類患者。泌尿外科患者的病變多位于隱私部位,面對護理人員的檢查需求,患者很容易產生一些負面情緒問題,進而干擾護理工作的正常進行。若護理不當,則很容易引發尿路感染等并發癥[1]。常規護理用于泌尿外科患者的臨床護理,效果欠佳。對此,本文采用優質護理,取得良好效果,現將76例泌尿外科患者的護理流程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文隨機抽取我院泌尿外科于2016年7月-2017年5月收治的76例患者為研究對象。運用便利分組法將患者均勻分成對照組(38例)和觀察組(38例)兩個組別。納入標準:①符合泌尿外科尿路結石、前列腺增生、膀胱腫瘤等疾病的診斷標準;②年齡處于24-71歲之間;③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排除存在嚴重心臟、腎臟等器官疾病或并發癥的患者;②排除存在意識障礙、精神障礙的患者;③排除不配合護理的患者;④排除年齡超出71歲的患者或低于24歲的患者。對照組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4例;年齡25-68歲,平均年齡(52.8±7.8)歲;病程1-9年,平均病程(5.2±3.1)年;尿路結石患者1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12例,其他疾病患者16例。觀察組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2例;年齡29-70歲,平均年齡(55.6±10.1)歲;病程2-12年,平均年齡(6.8±4.2)年;尿路結石、前列腺增生患者各12例,其他疾病患者14例。兩組泌尿外科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疾病類型四個維度上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1.2.1常規護理
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護理,具體包含病房無菌環境保持、用藥指導等。
1.2.2優質護理
在常規護理基礎上,給予觀察組泌尿外科患者優質護理,具體護理方法如下所示:①飲食護理。囑患者多飲水,以預防尿路感染的發生。飲水量以2500-4000mL/d為宜。指導患者將清淡、易消化食物作為主食,滿足營養供給。②環境護理。保持病房溫度處于23-25℃之間,室內濕度以40%-60%為宜。③心理護理。由于受到病情及長期治療等因素的影響,泌尿外科患者很容易產生抑郁、焦慮等心理問題。此外,長期治療產生的費用支出也會增加患者的心理負擔。為幫助泌尿外科患者獲得良好預后,可通過在病房內播放歡快音樂、開展腹式呼吸訓練等方式,緩解患者的心理壓力與負擔。④體位護理。泌尿外科患者取舒適體位,以糾正患者的不良情緒狀態,減輕其痛苦體驗。⑤疼痛護理。多與患者溝通,以轉移泌尿外科患者的注意力。若患者主訴劇烈疼痛,應遵醫囑給予患者適量鎮痛藥物。⑥監測生命體征。術中、術后密切監測泌尿外科患者的心率、呼吸等生命體征。觀察患者尿管是否通暢,若出現尿管堵塞或滲漏等問題,及時予以調整。⑦隱私護理。泌尿外科患者的臨床護理多涉及隱私位置。為避免引發患者的抵觸情緒,行常規檢查等操作時,應盡量減少護理人員的數量,縮減患者暴露面積。⑧引流管護理。頻繁檢查患者的引流管,以保證管道通常。傾倒尿液時,需注意防止引流管倒置。觀察患者的尿液顏色、排尿狀況,一旦發現異常,應及時通知臨床醫師進行處理。⑨按摩護理。手術治療是泌尿外科患者治療的常用方式。術后患者活動受限,褥瘡發生率將發生明顯增加。為防止出現上述狀況,可按照1次/d的頻率對患者的腰部、肩部等重要位置進行按摩,改善其血液循環。按摩方法選用拇指按壓法,按摩力度以患者耐受為宜。
1.3觀察指標
觀察泌尿外科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評分項包含不滿意和滿意兩種。
觀察泌尿外科患者的疼痛評分及住院時間。
觀察泌尿外科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評分項包含切口感染、尿路感染、褥瘡3種。
1.4評價方法
采用數字分級法對泌尿外科患者的疼痛程度進行評價:重度疼痛:7-10分,患者產生難以忍受的劇烈疼痛,睡眠及進食明顯受影響;中度疼痛:4-6分,患者產生難以忍受的疼痛,睡眠受一定影響;輕度疼痛:1-3分,患者出現輕微疼痛,睡眠、飲食不受干擾;無痛:0分。
1.5統計學方法
本文選用SPSS20.0軟件對76例泌尿外科患者的數據進行統計。采用 檢驗對兩組泌尿外科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數據、并發癥發生率數據間的差異進行對比分析;運用t檢驗對兩組患者間的疼痛評分數據、住院時間數據進行對比分析。當P<0.05時,可認為兩組泌尿外科患者間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泌尿外科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觀察組泌尿外科患者的護理滿意度97.37%,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78.95%。二者間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如表1所示。
2.2泌尿外科患者的疼痛評分
護理干預前,兩組泌尿外科患者的疼痛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分別給予對照組、觀察組常規護理、優質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疼痛評分(1.26±0.49)分,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的疼痛評分(3.66±0.37)分,二者間的疼痛評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患者的住院時間(12.24±2.79)d,長于觀察組患者的住院時間(8.63±1.58)d(P<0.05)。結果如表2所示。
2.3泌尿外科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
觀察組患者無尿路感染、褥瘡發生,僅1例患者出現切口感染。對照組患者的切口感染發生率15.79%,尿路感染發生率23.68%,褥瘡發生率18.42%,后者顯著高于前者,兩組患者間的并發癥發生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如表3所示。
3討論
隨著我國醫療技術水平的不斷發展,人們對臨床護理質量的要求也變得越來越高。在這種背景中,如何提升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逐漸成為護理人員的主要壓力來源以及醫院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2]。
泌尿外科患者具有病種多樣、遷延難愈等特征。在長期發病過程中,尿路結石、前列腺增生等病變會對患者的泌尿系統造成極大的損傷,加劇患者的痛苦體驗[3],嚴重影響泌尿外科患者的日常工作及生活。
優質護理通過改善病房環境、心理護理、注重患者隱私、按摩、體位調整等多個方面對患者進行護理,有效改善泌尿外科患者的痛苦體驗,緩解患者因疾病及治療過程等因素產生的心理負擔[4],同時有效滿足患者的隱私需求,使得患者在良好的環境氛圍中,快速獲得良好的預后。
本文將76例泌尿外科患者均勻分為對照組、觀察組兩個組別,給予兩組患者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格外增加優質護理。持續護理一段時間后,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對照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疼痛評分均高于觀察組患者(P<0.05)。因此,這種護理方法值得臨床廣泛推廣。
綜上所述,為減輕各種泌尿系統疾病患者的痛苦體驗,醫院可在泌尿外科臨床護理中廣泛推行優質護理,以提升泌尿外科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有效抑制尿路感染、褥瘡、切口感染等并發癥的發生,促進患者獲得良好預后。
參考文獻:
[1]王艷芬. 優質護理服務在泌尿外科護理中的臨床應用效果觀察[J]. 當代護士(中旬刊),2014,(09):27-28.
[2]高銀. 優質護理服務在泌尿外科護理中的臨床應用[J]. 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6,3(23):4627-4630.
[3]簡能紅,劉玲,向軍蓮. 優質護理服務在泌尿外科手術患者中的臨床應用[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77):347-348.
[4]王玲玉,劉海桃. 優質護理服務在泌尿外科護理中的臨床應用[J]. 中國醫藥指南,2015,13(34):24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