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重型顱腦損傷是臨床神經外科比較常見的一種危急的重癥,在臨床上一般把患者昏迷時間多于六個小時,或者在清醒之后再次昏迷定義為重型的顱腦損傷。根據相關的調查可以發現顱腦損傷的致死率在我國已經排在前列,并且患者在手術之后的傷殘率也比較高。對于重型的顱腦損傷來說,其病情比較復雜、多變,時刻會對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脅。在神經外科當中如何有效地對重型顱腦損傷的患者進行治療,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醫學問題。本文主要探討雙側標準外傷大骨瓣開顱手術在重型腦損傷患者治療中的臨床效果情況。
關鍵詞:雙側標準外傷;大骨瓣開顱手術;重型顱腦損傷;臨床效果
一、資料與方法
1、一般資料
在本文的研究當中主要選取了2011年10月至2016年10月,在某市三級甲等醫院所收治的120名重型顱腦損傷的患者作為研究的對象。根據患者所使用的治療方案的不同,將它們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患者有60名。在對照組當中,男性患者有40名,女性患者有20名,他們的年齡在15歲到72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2.3歲。在該組患者當中,由于墜落、銳器和車禍導致受傷的患者分別有2名、4名和54名。有49名患者在受傷之后出現昏迷未清醒的狀況,有11名患者出現單側的瞳孔散大,有13名患者出現雙側瞳孔散大。這些患者在入院的時候,他們的格拉斯哥評分平均分為5.48分。在觀察組當中,男性患者有38名,女性患者有22名,他們的年齡在17歲到7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2.6歲。在該組患者當中,由于墜落、銳器和車禍導致受傷的患者分別有4名、4名和52名。有50名患者在受傷之后出現昏迷未清醒的狀況,有10名患者出現單側的瞳孔散大,有12名患者出現雙側瞳孔散大。這些患者在入院的時候,他們的格拉斯哥評分平均分為5.46分。
2、方法
對照組的患者來說,主要采用雙額冠狀切口開顱去骨瓣減壓手術來進行治療。在治療的過程當中,患者主要采用仰臥位的方式來進行臥躺,切口的兩端盡量到達患者顴弓中點上方。然后對患者的雙額去掉骨瓣,在中線處留一厘米寬的骨橋。在硬膜下對患者的顱內壓進行監測,然后采用弧形的方式對患者的硬腦膜進行打開,然后再對血腫進行清除且開展止血操作。對于這兩種患者來說,都會常規放置硬膜下引流管,并且在手術之后的常規綜合治理措施是一樣的。
觀察組的患者主要采用雙側標準外傷大骨瓣開顱手術來進行治療,患者在仰臥躺的過程當中頭會偏向病情比較輕的一側,先對顱腦損傷比較嚴重,同時顱內血腫比較多的一邊進行手術。手術切口從顴弓上耳屏前大約1厘米的位置進行切入,向上會切至耳廓的上緣水平,向后者延伸到頂結節的后方。在切開的時候采用逐層切開的方式,在硬膜下放置顱內壓的監測探頭,完成對顱內壓的監測[1]。對腦內損傷和壞死的組織以及血塊進行及時的清除,對于出血點要進行確切的止血,縫合也同樣要逐層地進行,對另外一側同樣采取這種方式來進行處理。
二、結果
對這兩種患者在開顱時和開顱手術之后的第三天和第七天的顱內壓進行比較可以發現,這兩種患者在開顱前顱內壓比較上的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在手術之后的第三天和第七天,觀察組患者的顱內壓明顯要低于對照組,并且所獲取的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在臨床的治療療效上,觀察組的患者在治療上的總有效率達到了76.67%,而對照組的總有效率僅為50%。這兩種患者在治療之后,觀察組的患者遲發性血腫和腦積水的發生概率分別是10%和3.33%,這兩個數據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3.33%和15%。
三、討論
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由于暴力在人的頭顱上進行作用所導致的顱腦損傷日益增多,具體的損傷有顱骨的骨折、頭部軟組織損傷和腦損傷等等。這些損傷所出現的原因大多數是由于意外的交通事故或工傷所導致。在這些損傷當中,腦損傷的后果是最為嚴重的,因此應該對這種現象更加的警惕。顱腦損傷在醫學上可以劃分為三個等級,如果格拉斯哥評分在3—8分之間,就可以判斷為重度的顱腦損傷。這類型的患者在受傷之后一般會出現六個小時以上的昏迷現象,他們的意識障礙會進行性加重,同時昏迷程度在不斷地加深。對于重度顱腦損傷患者來說,由于昏迷的時間比較長,因此病情容易出現比較快速的變化,并且會伴隨有多種并發癥的出現,在治療上比較困難,在護理上也十分復雜,病死率非常高。
對于需要接受雙側開顱手術治療的重型顱腦損患者來說,不同的學者所選擇的手術方式不一樣,第一種方式是雙額冠狀切口開顱去骨瓣減壓手術,第二種方式是雙側標準外傷大骨瓣開顱去骨瓣減壓手術。第二種手術方式具有一定的優點,它可以獲得比較大的骨窗,從而可以使得人體的額葉和顳葉等可以進行充分的暴露,幫助醫生徹底的對顱內血腫和挫裂傷區的壞死能組織進行徹底的清除[2]。這樣的一種方式,在這些操作上也更加的簡便,同時在減壓上會十分的充分。在這種手術方式之后,患者的顱內壓可以得到有效的降低,患者的預后結果得到明顯的改善。
四、結語
綜上所述,根據多項的調查研究也可以發現,雙側標準外傷大骨瓣開顱手術對于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的治療效果比較好,患者術后的顱內壓可以得到明顯的降低,并且在臨床的恢復效果上也比較理想。使用這種手術方式雖然加大了手術創傷的面積,使得手術的時間出現了延長,但是它的治療效果會更加的明顯,對于術后遲發性血腫等一些并發癥的發生概率來說也比較低,會使得患者的生存力和生活質量得到有效的提高。因此,這種手術方式值得在臨床中進行推廣和應用,為重型顱腦損傷的患者康復提供幫助。
參考文獻:
[1] 張家富.雙側標準外傷大骨瓣開顱手術治療重型顱腦損傷的臨床效果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6,13(9):132-135
[2] 何守剛,傅元貴,薄義,等.標準外傷大骨瓣開顱術治療重型顱腦損傷效果觀察[J].中外醫學研究,2015,13(34):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