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究心力衰竭神經內分泌治療現代觀念。方法:選擇本院2016年受診的80例心力衰竭神經內分泌患者為主要研究對象,從心力衰竭神經內分泌患者的發病基礎入手,通過對其進行藥物治療,并結合其他治療方法,分析心力衰竭神經內分泌治療的現代觀念。結果:心力衰竭是臨床護理中心血管患者的多數結局,最終導致心血管病患者發生死亡。結論:在傳統理念中心力衰竭發生于心臟病嚴重階段或者是終末段,現代醫學觀念認為心力衰竭屬于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是一項具有復雜性的臨床護理綜合癥狀。
關鍵詞:心力衰竭;內分泌治療;傳統觀念;研究與探索
前言:
隨著現代化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針對心力衰竭這一病癥,我國醫療人員在不斷的研究與探索中有了新的發現。在傳統醫學認知中心力衰竭主要發生于心臟病嚴重階段或者是終末階段,然而在現代醫學新理念中“心力衰竭”是因患者心臟結構或者是心臟功能發生改變,導致心臟充盈或者是射血能力受到順上,臨床表現新式多樣,心臟逐步朝著心力衰竭方向發展。
1.發病階段
現代醫學治療現實,可將心力衰竭劃分為四個發展階段:其一,“心力衰竭易患階段”,心臟結構沒有明顯的異常現象,也沒有顯示出來任何的心力衰竭體征與癥狀,但患者體內已純在發生心臟病以及心力衰竭的因素;其二,“無癥狀心力衰竭階段”,患者存在器質性心臟病,但沒有顯示出來任何的心力衰竭體征與癥狀;其三,“有癥狀心力衰竭階段”,患者存在器質性心臟病以及心力衰竭體征與癥狀;其四,“終末段心力衰竭階段”,患者存在嚴重的器質性心臟病,心態平靜時依然存在心力衰竭癥狀,需要對其實施特殊干預與處理。
2.治療
2.1發病基礎
因心肌受到損傷并開啟心室重構始動環節,即“心臟重構”。心臟重構一旦發生,神經內分泌細胞在其中起著重要的影響作用,因此心力衰竭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因神經內分泌細胞失衡所導致的一種病癥。對心力衰竭患者實施治療,需要從內分泌細胞因子入手,使患者內分泌系統能夠恢復平衡。
2.2.藥物治療
ACEI是對心衰患者所進行的一項基礎性治療工作,屬于類效應,并沒有顯出明顯的組織親和力差異。ACEI能夠干預激肽系統,且優于ARB對抗心肌重塑作用。心衰治療基礎是對RAS進行抑制,應選用ACEI對患者進行注射,注射量從少量逐漸增加。ACEI高注射量能夠減小心衰患者住院率,為減緩患者病情,需對患者長期注射ACEI藥劑。在使用ACEI過程中,若突然中止對患者使用該藥劑,將會加重患者心力衰竭病癥。相關資料顯示,阿司匹林同ACEI藥劑同時使用,不會對ACEI造成任何影響。
近年來,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發展,ARB在心力衰竭臨床治療診斷中地位逐步提升。當ACEI試劑對心力衰竭患者治療沒有效果時,可選用ARB試劑。心力衰竭患者使用ACEI治療方式,容易出現血管緊張素Ⅱ,使用ARB試劑可以避免受體水平影響心臟重塑,緩激肽代謝不受干預,降低不良反應的發生率,但緩激肽喪失對心力衰竭的有利作用。
醛固酮對患者的心血管系統具有直接性損害作用,引發心肌細胞死亡、血管和心肌發生纖維化、電解質出現混亂、激活交感神經、出現炎癥反應、降低壓力感應器功能等,使用醛固酮受體拮抗劑能夠直接對醛固酮所造成的影響進行干預。對患者使用ACEI或者是ARB試劑均能夠降低醛固酮對身體的影響,長期臨床治療無法對醛固酮起抑制作用,需將ACEI或者是ARB試劑同時與醛固酮受體拮抗劑一同使用,且使用過程中應注意一下幾點內容:其一,三重阻滯不可對RAS系統使用;其二,因醛固酮受體拮抗劑、ACEI藥劑、ARB藥劑同時使用會引發高鉀血癥,對患者肝功能造成破壞,且該操作沒有相關醫學理論依據,故以上三種藥劑不可同時使用。對心力衰竭患者進行臨床治療時,二重阻滯具有一定可行性,同時使用ACEI和ARB兩種藥劑對患者具有一定的優勢,適合對Ⅱb類患者進行治理,或者對不能使用β阻滯劑患者進行使用。
將80例患者進行隨機分組,每組40例患者,對照組患者給予ACEI藥劑治療,實驗組患者給予ACEI與醛固酮結合治療,本次實驗研究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即P<0.05。具體情況如表1所示:
3.討論
有關心力衰竭的相關臨床護理治療資料顯示,單純抗腫瘤壞死因子治療方式不但沒有任何效果,甚至對患者身體造成一定的破壞。綜合性免疫調節治療是近年來心力衰竭研究的重要方向,通過對患者進行建議調節治療,減少患者體內炎癥因子。利用免疫吸附功能,將特異性抗體從患者體內移除;將免疫球蛋白注射到患者的靜脈血管中。
前瞻性研究結果現實,心力衰竭患者適當進行體育訓練,對患者病癥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提升患者生活質量。體育鍛煉能夠增強人體體制,提高免疫能力,減低神經內分泌活力,緩解心室重構。
綜上所述,心力衰竭治療觀念逐步發生改變,從傳統觀念轉變到具有現代化發展意識的治療觀念上,對心力衰竭具有整體性、全面性、多樣性、動態性的認識,綜合性免疫調節治療是新時期發展下心力衰竭的重要研究方向,通過預防治療、干預治療,改善心力衰竭病癥效果,提升患者自身免疫能力,化解心室重構。
參考文獻:
[1]陳長勛,高建平,吳琦,郭娟,顧偉梁. 慢性心力衰竭治療進展及中醫藥有效防治方法的思考[J]. 中西醫結合學報,2010,8(01):7-14. [2017-08-03].
[2]徐延敏,王東昕,崔站前,郭星梅. LCZ696開啟射血分數減低心力衰竭患者治療的新時代:來自PARADIGM-HF的證據[J]. 天津醫藥,2015,43(08):837-840. [2017-08-03].
[3]唐前. 張忠輝教授中醫藥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臨床經驗總結[D].遼寧中醫藥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