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實施急診護理的臨床效果進行分析和探討。方法:以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分配的原則,將所有患者分成對照組和實驗組,每個組別各50例。對照組在臨床上主要采用常規護理措施進行干預,實驗組則采用急診護理干預。結果:實驗組的臨床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并發癥以及再手術情況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采用急診護理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進行干預,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值得推廣和普及。
關鍵詞:急性心肌梗死;急診護理路徑;效果評價
在臨床上,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種常見的心血管疾病,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一種常見類型,患者因長時間的心肌缺血引起的一種嚴重病癥。其病情相對嚴重,死亡率較高,因此臨床上需要及時對患者進行搶救,從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急診護理作為一種規范化的護理方法,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搶救工作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此次臨床研究中,我院對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進行分組研究,實驗組采用急診護理進行干預,效果顯著。詳細臨床報道如下所示: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此次臨床研究主要以我院在2015年1月份到2017年1月份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患者有76例,女性患者有24例。年齡范圍為47歲到72歲,平均年齡為52歲。所有患者均存在持續胸痛,時間大于等于3O分鐘,使用硝酸酯類藥物進行治療,沒有顯著效果。患者存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相鄰胸前導聯ST段持續上抬。體內心肌酶等生化指標明顯上升。患者不存在心源性休克、嚴重心律失常、肝腎功能異常以及心力衰竭等并發癥。采用隨機分配的原則,將所有患者分成對照組和實驗組,每個組別各5O例。兩組患者在性別以及年齡等一般資料的比較上,差異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對照組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在臨床上主要采用常規的護理方法,患者臥床休息,并對其進行24小時心電監護以及吸氧,使用止痛劑進行鎮靜,并觀察患者臨床表現以及病情變化,對并發癥以及休克進行預防和控制等。
1.2.2實驗組護理方法
實驗組患者在臨床上主要采用急診護理,詳細內容如下所示:
①急診護理
患者人院后,護理人員需要第一時間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初步評價,并咨詢和了解患者的基本情況,包括臨床癥狀、過往病史等。并觀察患者是否存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情況,比如是否存在呼吸困難、暈厥或者消化道癥狀等。初步診斷后,對患者執行相應的護理措施。同時還需要結合醫師吩咐采用硝酸甘油片對患者進行治療,從而改善患者的胸痛癥狀。急診護理的過程中,需要時刻觀察患者的臨床狀態,包括血壓、尿量、呼吸情況以及精神狀態等,并加強心電監護。同時,由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臨床上病情容易出現變化,因此在藥物的使用上需要加大嚴謹度。比如在輸液過程中,輸液的速度需要控制在每分鐘20滴到30滴;硝酸甘油在使用過程中,濃度需要控制在20%以下,且在滴注速度上控制在每分鐘20滴以下。
②心理護理
疾病會給患者帶了較為嚴重的心理壓力,患者一般表現為緊張、不安以及恐懼等心理反應,出現焦慮和沉默現象。因此在護理過程中需要對患者家屬進行有效溝通,并對患者的病情以及疾病的知識進行講解,從而降低患者的心理負擔,緩解患者不安的情緒。另外還需要保持患者護理環境的舒適和衛生,交流過程中態度保持親和,動作保持輕柔,從而拉近護患關系。
③病情觀察
手術前,需要對患者的臨床癥狀以及相關指標進行觀察和記錄,包括心率、血壓以及血氧飽和度等。同時還需要對患者的精神狀態進行觀察,并留意患者是否存在嘔吐以及惡心等癥狀。在對患者進行球囊擴張的過程中,需要觀察患者是否存在灌注心率異常的情況。發現問題需要及時上報醫師進行處理。
1.3統計學方法
此次臨床研究主要采用SPSS19.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和處理,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1.4臨床效果評價
此次臨床研究主要以以下標準對患者臨床效果進行評價:
①顯效:患者臨床癥狀以及疾病體征基本消失,心功能改善達1級。
②有效:患者臨床癥狀以及疾病體征明顯改善,心功能改善達2級。
③無效:患者臨床癥狀以及疾病體征沒有改善跡象,或者患者病情加重。
2 結果
2.1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如下表所示:
可見,實驗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患者并發癥以及再手術情況比較如下表所示:表2 兩組患者并發癥以及再手術情況比較
可見,實驗組在并發癥以及再手術率上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在護理工作上,實施急診護理,能夠有效節約時間,提高搶救的成功率[1]。在臨床上,急診護理是針對急診科以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特點而制定的一套護理程序,其能夠減少患者在醫療護理工作各個環節的滯留時間,防止錯過手術最佳時間[2-3]。同時,在標準的時間內對患者進行護理急救,實現了急診護理工作的預見性、標準性以及主動性,有效提高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存率。在此次臨床研究中,實驗組采用急診護理進行干預,臨床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并發癥以及再手術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可見,采用急診護理對急性心肌梗死進行干預,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值得推廣和普及。
參考文獻:
[1] 范錦娣.急救護理路徑在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效果分析[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0,26(14):l6-17.
[2] 張巧利,賀中云,陳靜,等.綠色通道臨床護理路徑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10):58-6O.
[3] 趙芳. 急救護理路徑在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應用[J]. 中國臨床護理,2016,8(6):525-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