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分析頭孢菌素類藥物聯合應用致不良反(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方法 收集泰興市人民醫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頭孢菌素類藥物聯合應用致不良反應的患者70例,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分析,觀察患者聯合用藥前后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 聯合用藥后神經系統不良反應(41.43%)、過敏反應(65.71%)、二重感染(55.71%)、消化系統不良反應(42.86%)、肝功能損傷(18.57%)、腎功能損傷(21.43%)、其他不良反應發生率(30.00%)均較聯合用藥前的(14.29%、18.57%、10.00%、18.57%、4.29%、2.86%、2.86%)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患者接受頭孢菌素類藥物與其他藥物聯用治療會出現一定的不良反應,且不良反應發生率較單用頭孢菌素類藥物治療高,因此臨床給藥時,要充分考慮患者的病況、藥物類型以及藥物使用量,以便減少不良反應發生,增加治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關鍵詞:頭孢菌素類藥物;聯合用藥;不良反應
頭孢菌素類抗菌藥物是目前應用較多的抗生素,其均含有頭孢烯半合成抗生素,因此具有相似的抗菌效果[1]。頭孢菌素具有廣泛的殺菌效果,且毒性低、效果佳、用途廣、適應癥也較多,其可有效抵抗臨床多種細菌感染[2]。頭孢菌素的種類較多,約有30多種,目前已有4代頭孢菌素。臨床使用頭孢菌素常與其他藥物進行聯合使用,因此及時了解聯合用藥的安全性對患者治療至關重要。基于此,本研究就頭孢菌素類藥物聯合應用致不良反進行調查分析,以期為后期臨床聯合用藥提供參考依據。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泰興市人民醫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頭孢菌素類藥物聯合應用致不良反應的患者70例的臨床資料,其中男41例,女29例;年齡20-71歲,平均(45.47±11.14)歲;大專以上學歷者21例,高中學歷者29例,初中以下學歷者20例;住院患者40例,門診患者30例。
1.2 方法 收集70例患者的臨床資料并對其進行分析,統計用藥種類、用法用量、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以及用藥前后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同時對醫生的治療方案進行記錄。其中頭孢菌素藥物包括頭孢替唑鈉、頭孢他啶、頭孢哌酮、頭孢呋辛鈉、頭孢拉定以及頭孢曲松鈉。
1.3 觀察指標 觀察記錄患者的不良反應臨床癥狀同時記錄患者聯合用藥前后不良反應發生率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 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不良反應表現 神經系統不良反應:意識不清、頭痛、失眠、頭暈等;過敏反應:瘙癢、皮疹、過敏性休克等;二重感染:耐藥菌株大量繁殖;消化系統不良反應:無食欲、惡心、嘔吐、腹瀉、腹痛等;肝功能損傷:谷丙轉氨酶、谷草轉氨酶>100μL;腎功能損傷:尿液泡沫多、尿蛋白、臉部浮腫、排尿困難等;其他。
2.2 用藥前后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用藥后神經系統不良反應、過敏反應、二重感染、消化系統不良反應、肝功能損傷、腎功能損傷、其他不良反應發生率均較用藥前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頭孢菌素類藥物具有抗菌效果強、抗菌譜廣、過敏反應較少等優勢,是臨床治療常用抗生素。在臨床實際應用中,通常會將頭孢菌素類藥物與其他藥物進行聯合使用,考慮到其他藥物會影響頭孢菌素類藥物發揮藥效,增加不良反應,因此臨床治療需關注聯合用藥的安全性分析[3]。相關研究結果表明,頭孢菌素類藥物在與其他藥物聯用時,ADR發生幾率與患者的機體狀況有關,若患者對所用頭孢菌素類藥物的敏感性較高,則其出現過敏反應的幾率相較于其他患者會較高[4-6]。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數據顯示,全球因臨床不合理用藥而導致死亡的案例占總死亡患者的30%,因此臨床合理用藥對挽救患者生命至關重要[6]。
本研究結果顯示,患者在進行頭孢菌素類藥物聯用后出現了神經系統不良反應、過敏反應、二重感染、消化系統不良反應、肝功能損傷、腎功能損傷以及其他不良反應,其中以過敏反應最多,占比65.71%,且與用藥前相比,上述不良反應發生率均較高。本研究認為其可能與頭孢菌素類藥物中含有的蛋白大分子載體和藥代謝產物有關,此外,與其他藥物聯用,會使得藥物的PH值增加,內源性聚集變快,從而易出現過敏反應[7]。頭孢菌素類藥物進入機體后,對機體腸道的微生物環境會造成影響,致使腸菌群環境失衡,從而引發患者出現腹瀉、惡心、嘔吐等腸道反應[8]。腎病患者接受頭孢菌素類藥物聯用治療時,會出現交叉反應現象,對患者的腎功能造成損傷,導致患者出現尿蛋白或血尿情況,如與氨基糖苷聯用治療利尿,會對腎臟產生一定的毒性。此外,患者出現二重感染、神經系統不良反應以及其他不良反應,本研究認為其可能受患者病情及個人體質影響,部分患者對治療用藥可能存在較高的敏感性,在用藥治療時易出現頭暈、頭痛等癥狀。但同時也考慮到本研究選取的樣本數量有限,因此頭孢菌素類藥物與其他藥物聯用所產生的不良反應還需進一步擴大樣本量進行深入研究。
綜上所述,患者接受頭孢菌素類藥物與其他藥物聯用治療會出現一定的不良反應,且不良反應發生率較單用頭孢菌素類藥物治療高,因此臨床給藥時,要充分考慮患者的病況、藥物類型以及藥物使用量,以便減少不良反應發生,增加治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呂燕妮,溫金華,魏筱華.頭孢菌素類藥物不良反應機制與化學結構的關系[J].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15,35(11):1050-1054.
[2]趙大貴,張磊,汪明群.2011年至2013年醫院頭孢菌素類抗菌藥物應用分析[J].中國藥業,2015,24(13):52-54.
[3]陳海林,孫浩.頭孢菌素類藥物的不良反應及臨床使用對策[J].中國醫師進修雜志,2015,38(z1):183-185.
[4]朱健.頭孢菌素類藥物臨床使用分析[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5,19(z1):199.
[5]樂可佳,鐘晗,施芳紅.112例抗菌藥物不良反應分析[J].醫藥導報,2016,35(z1):169-171.
[6]詹堯平,王維.頭孢菌素類抗生素致腎臟不良反應的研究[J].中國基層醫藥,2015,22(22):3398-3400.
[7]閆孝永,江春容.醫院兒科用抗菌藥物不良反應報告206例分析[J].中國藥業,2017,26(9):82-84.
[8]鄭麗娜,李云霞,吳靜.抗菌藥物不良反應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6,26(10):2378-2380.
作者簡介:
張尉 性別:女 出生年月:19870316 籍貫:江蘇 學歷:本科 科室:藥學科 研究方向:藥學 郵箱379720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