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歸脾湯治療腫瘤相關性貧血的效果。方法:選取2014年7月~2016年7月期間在我院收治的60例腫瘤相關性貧血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3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西醫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歸脾湯,測定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紅蛋白(Hb)、紅細胞(RBC)計數、血細胞比容(HCT)及生存質量評分,對比兩組療效。結果: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Hb、RBC、HCT水平及生存質量評分較治療前明顯提高,且高于治療后的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觀察組與對照組治療的總有效率分別為93.3%、66.7%,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歸脾湯治療腫瘤相關性貧血療效確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貧血狀態,提高其生存質量,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歸脾湯;腫瘤相關性貧血;效果
腫瘤相關性貧血是一種常見的惡性腫瘤并發癥,發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腫瘤本身所致、機體營養吸收障礙、以及患者接受長期、多種治療所致。其發病率較高,約占所有腫瘤患者的一半以上[1]。腫瘤相關性貧血患者多表現為乏力、頭暈、失眠等癥狀,生存質量受到嚴重影響,不利于患者預后。目前西醫治療腫瘤相關性貧血多采用輸血治療、重組人促紅細胞生成素、鐵劑等,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癥狀,但受副作用影響,應用廣泛性有限。為觀察歸脾湯治療腫瘤相關性貧血的效果,本文選取了60例患者進行分組研究,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7月~2016年7月期間在我院收治的60例腫瘤相關性貧血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30例。觀察組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齡46~70歲,平均(53.5±5.5)歲,其中胃癌9例,大腸癌5例,肺癌7例,乳腺癌3例,肝癌4例,宮頸癌2例;輕度貧血15例,中度貧血14例,重度貧血1例。對照組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齡45~72歲,平均(53.6±5.7)歲,其中胃癌10例,大腸癌5例,肺癌6例,乳腺癌4例,肝癌3例,宮頸癌2例;輕度貧血16例,中度貧血13例,重度貧血1例。兩組中無合并急性出血者,無因血液系統原發性疾病所致貧血者,患者預計生存期均在3個月以上。兩組的一般資料不存在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常規西醫治療,口服葉酸片,每次10mg,每天3次;口服琥珀酸亞鐵膠囊,每次0.2g,每天3次;口服維生素B12片,每天1~4片。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歸脾湯,取黃芪、龍眼肉、炒酸棗仁各12g,白術、茯神、當歸各9g,人參、木香、遠志、生姜各6g,炙甘草3g,大棗3枚。隨癥加減:苔膩、脈滑濕重者加蔻仁、藿香;苔黃、脈數挾熱者加連翹、黃岑;口淡、腹冷有寒象者加吳茱萸、附子。加水1000mL,煎取藥汁200mL,每天1劑,分早晚兩次服用。兩組均以10d為一個療程,治療2個療程。兩組患者治療后仍嚴重貧血且影響下一周期化療者進行輸血治療。
1.3觀察指標與療效判定
記錄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紅蛋白(Hb)、紅細胞(RBC)計數、血細胞比容(HCT),采用Karnofaky評分標準評價患者治療前后的生存質量,總分100分,分值越高,患者生存質量越好。療效判定標準:治療后患者貧血癥狀消失,外周血象檢測顯示男性患者Hb>120g/L,女性患者Hb>100g/L,RBC水平恢復正常為顯效;患者貧血癥狀明顯改善,Hb、RBC水平較治療前提高10%~19%為有效;治療后患者貧血癥狀無改善,Hb、RBC水平與治療前相比無明顯變化或繼續降低為無效[2]。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8.0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 )的形式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數據間差異顯著性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治療前后Hb、RBC、HCT水平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Hb、RBC、HCT水平及生存質量評分較治療前明顯提高,且高于治療后的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1。
2.2兩組療效對比
觀察組與對照組治療的總有效率分別為93.3%、66.7%,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2.3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生存質量評分比較
觀察組患者治療前后生存質量評分分別為(69.7±14.7)分、(78.9±16.3)分;對照組患者治療前后生存質量評分分別為(70.2±15.4)分、(72.1±15.6)分。觀察組治療后生存質量評分明顯高于治療前及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中醫講腫瘤相關性貧血歸入“虛勞”、“血虛”等范疇,主要病機為惡性腫瘤致患者脾腎虧虛、氣血不足,血液生化乏源,導致機體氣血兩虛,虛則致運化失司,導致精微來源缺乏,血液生成減少,加之脾虛致固攝無權,從而呈失血狀態[3]。中醫治療以健脾益腎、補氣生血為主。現代醫學則認為腫瘤相關性貧血的發生主要與腫瘤組織浸潤、放化療引起的骨髓抑制、腫瘤本身釋放的一些炎性因子有關,治療方法主要包括對癥治療、輸血治療、紅細胞生成刺激因子治療、鐵劑補充及更改治療等,這些治療方法只能暫時緩解患者的貧血癥狀,療效并不明顯,且存在一定的不良反應和風險。
本次研究中觀察組在常規西醫治療的基礎上加用了歸脾湯,經治療,其總有效率達到了93.3%,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6.7%,且患者治療后Hb、RBC、HCT水平及生存質量評分均得到明顯改善,可見歸脾湯治療腫瘤相關性貧血的效果優于常規西醫治療。歸脾湯組方中黃芪可補脾益氣,龍眼肉可伴補心氣、養心血,兩者共為君藥;人參、白術、炙甘草共為臣藥,可補脾益氣以生血。當歸可濡養營血,可增龍眼肉補心益血之功效;茯神、酸棗仁、遠志可寧心安神,木香可理氣醒脾,與其他益氣補血藥配伍,可復中焦運化之功,防止益氣補血藥滋膩礙胃,共為佐藥。生姜、大棗可調和營衛,資生化之源[4]。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歸脾湯可增加血液中的有形成分,改善機體造血微環境,有利于促進骨髓正常造血功能的恢復,具有補血止血的作用。
總之,歸脾湯治療腫瘤相關性貧血療效確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貧血狀態,提高其生存質量,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宋春燕,王翠英,沈鳳梅等.歸脾湯治療腫瘤相關性貧血臨床研究[J].中醫學報,2013,28(3):320-321.
[2]黃志惠,吳玉霞,費飛等.加味當歸補血湯與常規西藥治療腫瘤相關性貧血的臨床對比研究[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7,16(8):787-790.
[3]付烊,運強,朱學明等.中西醫治療腫瘤相關性貧血進展[J].中醫學報,2016,31(9):1270-1273.
[4]劉現軍.溫腎健脾補血法治療腫瘤相關性貧血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處方藥,2015,(11):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