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了解中醫醫院護理人員對中醫護理技術的認知及執行力的影響因子,便于中醫護理技術的廣泛應用與傳承。方法:采用自行設計調查問卷,對醫院630名護士采取分層抽樣調查,結果導入SPSS15.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描述。結果: 中醫院護士對中醫護理技術的認知度較高(認知板塊總分30分,得分188.4分);執行影響板塊總分20分,得分145.6分:性別、年齡、學歷、工齡、職稱等與執行影響無正相關,認知、認同度、患者依從性、支持系統及自身中醫知識等與執行呈正相關。結論: 中醫院護士對中醫護理技術的認知程度較高,但臨床執行力較低,受多方面影響,應從提升護士自身價值及醫護人員對中醫的認同度,簡化程序與評價體系,了解患者需求,提升患者認知,注重中醫護理知識的理論學習與實際應用,綜合考核出發大力發展中醫護理技術。
關鍵詞:護士;中醫護理技術;認知;執行力;調查研究
中醫護理技術在中醫醫院技術應用及中醫護理發展中占舉足輕重的地位。中醫博大精深,中醫護理技術更是推陳出新。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布的《關于加強中醫護理工作的意見》中規定,中醫院需廣泛應用中醫護理技術,每個科室應開展至少4項以上中醫護理技術,護理人員不僅應該熟練掌握還應積極創新[1]。
了解護士對中醫護理技術的認知度及執行現狀,為醫院發展中醫護理,中醫護理技術推廣提供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通過分層隨機抽樣,對醫院不同職稱層次護士總數的中50%的比例(共計312人)調查,不記名,調查前統一告知其調查目的及注意事項。
1.2 納入標準 ?取得相應職稱資格證并已注冊;?自愿;?知情同意。
1.3 調查工具和方法 通過咨詢中醫護理資深專家及文獻回顧法,討論設計問卷,經專家評定內容效度可(CVI=0.84),信效度為0.88。包括?基本資料:性別、年齡、學歷、工齡、職稱、收入、科室?認知板塊:共計13項,其中中醫護理技術相關知識10項實行單選,認同度8項采取Likert5點計分法。?執行影響板塊:影響因素共計10項,多選。研究員當場說明調查原因及發放、收回問卷。共發放312份問卷,收回308份,回收率98.72%,有效問卷288份,有效率93.51%
1.4 統計學方法 規定時間內統一收回并編號,剔除填寫不完整,審核后將原始數據導入SPSS15.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描述。
2 結果
2.1 基本資料;調查組中男性21名,占7%,女性267名,占93%。≤25歲的88例,占30%;25-35歲的102例,占35%;36-45的83例,占29%。中專23例,占8%,大專96例,占33%,本科165例,占58%,碩士及以上4例占1%;工齡1-5年121例,占42%,6-10年123例,占43%,大于10年44例,占15%;護士100例,占35%,護師132例,占46%,主管護士45例,占16%,副主任護師及以上11例,占3%。
2.2 中醫醫院護士對中醫護理技術的認知情況:單項得分0-2分,總分0-30分,≥15分的列出:中醫護理知識、操作季度考核80分以上103例,占36%,掌握科室優勢病種護理方案80例,占32%,已發表中醫相關護理論文或撰寫書籍的22例占8%,了解國家及醫院中醫護理相關政策45例,占16%。認同度單項計分0-5分,大于4分有:國家醫院政策扶持;創傷小,更安全;小于2分的有:起效慢;評價復雜主觀;患者不接受;占用時間;基礎知識不扎實;中醫(飲食、功能鍛煉)指導知識欠缺、培訓單一。
2.3 執行影響板塊單項0-2分,總分0-20分,列出大于12分的選項:單位時間內護患比不足;傳統觀念影響(中醫起效慢、效果不明顯);患者配合度低;科室特殊情況;優勢病種護理方案不熟悉;基礎知識不扎實;無團體或個護指標;醫囑;績效體現不明顯;相關物資配置不足;無統一規范化操作指南。
2.4 基本資料、認知、執行相關性分析結果:年齡、學歷、工齡、職稱等與執行影響無正相關,認知、認同度、患者依從性、支持系統及自身中醫知識等與執行呈正相關(相關系數0.362,p<0.05),見表1、表2。
3 討論
3.1中醫醫院護理人員普遍年輕化既有利亦有弊,大部分畢業于西醫院校[2],未經過中醫護理系統學習;西學中、中醫講座學習等培訓形式單一枯燥;無理論、操作系統化專業化指南。對中醫護理技術知識的學習和應用停留在照搬照抄,死記硬背,生搬硬套,表面階段。這對提高中醫醫院特色護理技術的發展,創新是極為不利的[3]。
3.2 護理人員對所在科室優勢病種護理技術、護理方案不熟悉;對國家相關扶持政策,護理部在中醫護理技術應用績效管理不清楚;護士主動性不高,被動執行醫囑,或出現消極情緒;大多數醫生對中醫護理特色效果不清楚;
3.3 急診科、ICU、疼痛科、兒科、婦產科等中醫護理特色應用受限制如急診科急門診患者流量不確定,急診患者心理、搶救患者等情況的出現影響技術的實施;ICU大多為神志意識欠清楚,無法配合的患者,存在操作安全隱患;兒科患兒不配合,好奇心,好動特點;孕婦為大多中醫技術應用禁忌。
3.4 由于中醫護理宣傳不到位,傳統觀念的影響,患者對中醫護理技術的認知存在盲區[4],習慣西醫治療,服務不能滿足患者多方面需求的原因,患者依從性差,對收費存在疑問,質疑醫生護士能力等影響護士推廣執行積極性。
3.5 中醫醫院護士對中醫護理技術的認知和執行力受多方面影響,如受教育程度,繼續教育程度,單位時間護患比,醫院、護理部對技術實施提供的支持系統(效果評價[5]、績效管理、培訓力度、培訓方式、考核方式、物資配置)、醫生水平、患者認知
4 小結
4.1 護士作為護理技術執行的直接執行者[6],無論在技術推廣,方案應用,知識宣教方面都是先行者,護士對中醫護理技術的認知、認同度直接影響執行效果,但醫院、技術、醫生、患者都是中醫護理技術執行的主體,缺一不可。護理人才培養是護理學科發展和建設的關鍵[7],在今后的護理人員培訓中,應改革護理培訓單一單向模式,應采取“注重整體、突顯個體,理論與實踐結合,主動與被動結合,護士與醫生結合,護士與患者結合”規范統一理論操作學習指南和資料,發展科室學科中醫護理特色技術帶頭人,技術團隊,優勢互補,團隊協作,提倡創新與傳承相結合,從而提高認知認同度。
4.2 中醫護理技術評價體系大多根據經驗,總結得出,主觀性強,科學性、實用性欠缺,評價好、較好、差無參照,護士只能主觀判斷,耗費人力、時間,得出的結果因護士水平、患者體驗差異大[8];科室特殊性影響推廣。所以醫院護理管理在技術流程制定、評價系統等應從實用性、科學性改進,采用信息化管理,電子錄入系統,形象化分析,統計,節約護士人力,時間。
參考文獻:
[1]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關于加強中醫護理工作意見[S].國中醫藥醫政發[2013]42號.
[2] 張素秋、周嬌媚、陳麗麗、等.中醫護理學科發展現狀調查研究分析與思考[J].中國護理管理.2015,15(6):642-644,645.
[3] 柏亞媚、宋玉磊、王秋琴、徐桂華.住院病人對中醫護理認知和需求調查[J].中國護理研究.2013.27(12):3996-3998.
[4] 劉姝、秦遠海、鐘遠、等.中醫醫院護士中醫護理技術自信行調查研究[J].光明中醫,2017,32(2):582-584.
[5] 龔禮敏、張雅麗.護士實施中醫護理方案體驗的質性研究[J].中國實用護雜志.2016.16(6):1269-1271
[6] 周霄、崔屹、張雅麗.護理人員實施中醫護理技術體驗的質性研究[JJ.護理學雜志,2015,30(9):37-40.
[7] 袁偉、楊桂華、周愛霞.綜合醫院護理人才梯隊建設與實踐[J].護理學雜志.2014,29(13):35-37.
[8] 林美珍、魏琳、張小培、趙經營.我國優勢病種護理方案的應用和研究現狀[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5.35(12):4335-4337.